标题 | 多元情境创设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范文 | 侯作明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完善与发展。中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二阶段,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数学知识复杂化、抽象化的特点,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相悖,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多元情境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故此,本文主要以多元情境创设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关键词】中学数学? 多元情境? 创设应用 【课题】2018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模式的研究》专题研究,课题编号:GS[2018]GHB3373。 【中图分类号】G633.6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5-0136-01 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中学数学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境紧密结合,并立足于数学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多元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但是大多数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惯性运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数学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难以被激活,影响数学教学整体质量。为此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坚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为学生创建多元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与教学目的,使数学教学形式更加多样百变,同时还有利于深化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开端。 一、创建实践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以口头教学并以借助黑板板书的形式进行授课,学生在这种单一固定的模式下,势必会感到枯燥无味,无法满足当代中学生活跃的思想特点,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数学教师,以至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1]。因此,为了改变中学数学教材现状,教师应该意识到多元情境教学的必要性,进而为学生创建实践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亲自实践操作中,逐渐加深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改变对数学学习的主观看法。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稳定性”知识点内容时,以木棒为学生的学习工具,进而让学生利用木棒拼成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等,进而让学生大胆的改变此图形的外观形象,从而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哪个图形最牢固、稳定,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形成实践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与实践操作能力,契合中学生认知特点,从而很快就得出“三角形为稳定”的结论。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如何使四边形也具有稳定的效果?”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最终想到“在四边形的对角线合理放置一根木棒,就可以将四边形演变成小三角形,从而使四边形的稳定效果达到最佳。”学生们通过实践情境的创建,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便于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创建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教师交流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合理创建问题教学情境,立足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境,从而为学生精心设计有趣的探究性问题,带动学生的数学探究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探究中内化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学习兴趣[2]。在创建问题教学情境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问题内容设计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同时还要使数学问题富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例如:教师在讲解“同类项”知识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创建问题教学情境,即“6x、5+3x、8x-6、3x2是同类项吗[3]?”由于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对照概念很快就可以将答案说出来“不是。”其次,教师可继续提問:什么样的单项式是同类项呢,教师可在此时适时提出如两只羊和三只鸡是同类吗?“不是”,能合并吗?“不能”,接着,两只羊和三只羊是同类吗?“是”,能合并吗?“能”,合并后是多少?“五只羊”,那么2x和3y是同类项吗?“不是”,能合并吗?“不能”,2x和3x是同类项吗?“是”,能合并吗?“能”,合并后是多少?“5x”,这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学习兴趣,同时也说明学生对有理数基本预算法则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能力,但是将有理数与同类项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6x、3x、8x”或 “x2、3x2、6x2”满足同类项标准,进而可以将其进行有效合并,不是同类项的不能合并。学生在问题教学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完善,同时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便于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多元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立足于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从而为学生创建多元情境,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加深与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化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使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张可欣.谈情境教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33. [2]念其飞.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7(9):34-35. [3]刘瑞兰.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J].学周刊,2017(22):33-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