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
范文 | 王力威 卫志勇 摘 要: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改革“3+1”培养模式的专业实践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专业实践教学环境、注意专业特色的凝练等措施,以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程管理專业;实践教学;“3+1”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王力威,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卫志勇,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 靖江 2145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编号:HDJ16020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5-0020-03 一、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历程 工程管理专业是 1998 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置的新专业。 [1][2]工程管理(学科代码:110104)是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代码:1101)的二级学科,凭借其较强的学科综合性和专业覆盖性而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国近四百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3]独立学院是 20 世纪 90 年代末出现在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当时称为国有民办二级学院。1998年底,江苏省率先于全国批准省属及在苏多个普通高校举办这种二级学院。[4]这种灵活机动的办学模式也使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市场需求成为可能,因此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必将成为工程管理人才发展的新契机。 200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开始对此类公有民办二级学院进行清理整顿,正式提出“独立学院”说法。2008年教育部发布“26号令”,进一步明确了独立学院的含义。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筑业的壮大,很多独立学院也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并积极探索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自2004年被批准设置工程管理专业以来,实行工程管理实训教学,基本建立了课堂实验、课程设计、校内计算机信息化仿真试验和现场见习四位一体的实训体系。提倡人才培养多元化,实行“3+1 教学模式”,用三年完成共性基础教育,1 年进行个人优势拓展教育。[5]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在“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提出一套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及方法,建立了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双师型机制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全方位的立体的交叉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习实践的机会,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采用的“3+1”教学模式是前三年学生在校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后一年主要在实习单位完成生产实习教学任务、进行毕业设计或撰写毕业论文及参与实习单位的开发研究等工作。学生认同这种“3+1”模式,用人单位、企业对学生评价高。[7]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的孙虹与刘红则提出了构建全面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加大实践经费投入、加快工程管理实验室建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模拟教学,强化实习基地功能,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等完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相关措施。[8]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用人单位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在教学环节中实行以增强实践性为目的教学改革,以就业方向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训结合,把着力点放在“实践”上,为独立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有益的尝试。[9]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自2014年开始招生以来,适应新形势下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在既有条件下,对培养方案进行较大幅度调整,新增实践性课程、增加实践性课程所占学分比重、对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进行了更合理的调整,基本形成了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一定特色而较为合理的培养方案,并在实施中与创新项目等“第二课堂”相呼应,提高了学生对实践性课程的兴趣。2015级培养方案开始按“3+1”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整合部分实践性环节内容集中在最后一学年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具体包括技能培训、创新创业、实验、实习、专业综合实训等,这是理论课程全部结束和部分实践性课程结束后一个大型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特定的时间段,与毕业设计同在一个学年开设。 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思想活跃,进取心强的特点,传统教育模式容易让其产生抵触情绪。[10]因此,探索适合各自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和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是独立学院关注和普遍在推进的工作,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对实践性教学普遍重视,提倡实践性教学改革,以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但不同学院采取的途径和方法不尽相同,而实践性教学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阻碍了实践性教学改革,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实践性教学。为此,分析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意见,期望对推进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二、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 1.专业特色不明显,有待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是某学校中一个专业的突出特点,是相对于其他学校的同一专业而言,反映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多方面。专业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形成和彰显的过程。工程管理专业往往开办时间短,专业特色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形成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大都尚未形成明显的专业特色。部分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难以准确把握技术定位,专业特色区分度小;部分财经类院校中由于缺乏专业技术背景,专业特色弱化以及专业核心能力匮乏,以致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难以在竞争中占有优势。[11]而专业特色的不突出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实践教学上缺乏特色。 2.官僚主义影响实践教学改革开展。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盲目决策、虚报浮夸等官僚主义现象在高校仍有存在[12]。反映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则导致实践性教学设备和软件不能合理而及时配备,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实习、实验实训难以有效开展,不能充分滿足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官僚主义也表现在过于追求“管理”功能,忽视“服务”功能,甚至以非规范的所谓管理来要求和督导别人。也表现在对教师实践性教学的考核和考勤上,仍采取落后的考核和考勤方式,造成考核不公和考勤不准确。由此恶化了实践教学环境,造成教学管理的不规范,影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 3.师资力量薄弱。近几年新补充到工程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人数较多,专任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而青年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技能欠佳、教学不够规范、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多数青年教师只具有理论知识储备,缺乏职业实践积累和工程经验,严重制约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4.“3+1”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新形式。作为应用型学科,工程管理专业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3+1”培养模式中的实践环节普遍采取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传统方式,甚至出现用课堂教学代替实践教学的不规范现象。由于实践经费的缺乏,部分高校的工程技术实验室条件简陋,实习时间不足,严重制约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工作。 三、推进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1.在专业特色的凝练上多下功夫。要在教学各环节中,注意加强专业特色的培育。特别是在专业培养方案上加以体现,注意形成独立学院自身的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在教学计划审批、实施各环节中,为实践教学的改革多开绿灯。努力建立突出专业特色而科学有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2.提高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深化教育和教学体制改革和创新,全面加强和改进学院各级组织建设,消除官僚主义产生和泛滥的体制和机制基础。坚决反对官僚主义,以维护党和国家利益,对官僚主义问题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有效打击和消除。形成有利于专业发展和实践性教学开展的教学组织架构,改革教务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教学管理,如采用电子考勤技术进行考勤,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考勤操作失误,实行全面客观、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等。加强思想建设,教学和教学管理者要增强服务意识,摒弃官僚作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学为第一要务,落实到实践教学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应重视和支持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减少繁文缛节。规范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进、管理、培养工作,建立起风清气正的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为专业实践性教学营造良好环境。 3.改革“3+1”培养模式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全面提高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坚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为此,在实行“3+1”教学模式时,第四学年全部设为实践性教学内容,并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在第四学年开始即确定实践指导老师,实行指导老师指导下的第四学年的实践教学,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活动及第二课堂等的指导。具体方式为:①在第四学年允许和鼓励学生到专业相关单位,特别是工作意向单位去实习和开展毕业设计(论文);②允许学生在校内进行实验、创新创业活动、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毕业设计(论文)、第二课堂活动等。允许学生选择以上两种方式之一,让学生按照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意愿自主选择实践学习的方式。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复杂多样,难以一言蔽之。这些问题需要学院各级各部门、相关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解决好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会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专业实践教学环境,提高“3+1”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效果,建设好有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树荣.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J].建筑教育,2009,18(5):43-46. [2]沈蕾,骆建艳,陈戎.我国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2009,(4). [3]刘光忱,王春霞,李欣.新时期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建设监理,2016,19(1):9-10. [4]刘翠秀.独立学院的产生、发展及原因[J].继续教育研究,2005,(4):153-156. [5]刘帅,姚少臣.对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32):127-128. [6]张治江,杨靖,徐硕.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交际,2015,(11). [7]宋梅,刘伟.独立学院“3+1”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 [8]孙虹,刘红,程赟.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 [9]高洁.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华建设,2013,(5). [10]赫桂梅.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陕西教育高教,2012,(12):55-56. [11]刘光忱,王春霞,李欣.新时期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建设监理,2016,19(1):9-10. [12]刘似丽.浅谈高校官僚主义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 .法制与经济,2008,165(3):137-138. 责任编辑 陈 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