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高职衔接精细化工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
范文 | 程锴 【摘 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应用型,职业教育更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拓宽中职教育的升学途径,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以精细化工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培养该领域技术人才,完善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构,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 【关键词】精细化工;课程体系;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62-01 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各领域。近年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需求等因素有所变化,我国精细化工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精细化工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与产品质量,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现阶段精细化工领域技术人才紧缺,大部分从业者是缺乏相关技能与准入资格、层次较低的劳动者,这制约着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培养精细化工技术人才,完善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精细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构,做好该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工作。 一、中高职精细化工专业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中职与高职教育在部分专业衔接上存在“脱轨”现象,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实习就业等方面。高职院校的精细化工专业,由于实训教学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可能会压缩实训课程课时,影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内容被删减。[1]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中高职专业衔接势在必行,这需要两个教育层次间,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习实训等各方面进行合理化衔接,从而突出职业教育合作,产生较高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 二、优化中高职精细化工专业課程体系的衔接 由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层次不同,在精细化工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着部分交集与重合。为学生长远发展计,需要根据实际调整课程设置,进行中高职专业课程有效对接。高职阶段某些课程设置与中职存在重合,如精细化工概论、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等课程,故在相应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就要考虑适当调整。另外,建议加大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学时。 1.明确中高职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 首先对精细化工领域职业能力分析,从学生实际就业去向、对从业人员能力要求及工作过程复杂程度着手分析。[2]精细化工专业中职生专业岗位能力定位是:从事合成工、调配工、检验工等基层岗位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能力的生产服务一线中等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生则是:从事精细化学品配方设计与检验、生产工艺过程管理与品质控制、售后服务等技术型岗位工作,能够自主学习,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发展型、复合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明确中高职学生能力差异后,在专业课程体系上进行优化或重构,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 2.精细化工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在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衔接中,优化和重构课程体系是重要环节。中高职精细化工专业有各自的课程体系,需要在各自基础上进行优化设置和完善课程体系。从中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与层次差别上着重考虑,以促进精细化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 (1)强化中职生专业基础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以适应高职阶段学习。 对中职精细化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有机化学、精细化工概论等进行针对性设置,制定相应培养方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激发中职生学习兴趣,引导中职学生进行学习;专业选修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行业、企业及自身发展需求合理制定、安排,可将部分高职专业基础课的适当内容作为中职选修课程,如高分子材料知识、化妆品配方设计与性能检测等。以上做法既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又可为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学习打好基础,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3] (2)积极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产教融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高职应实现学分制和综合评价体系,在课程体系开发中体现工学结合的教育内涵。为了更好地呈现学生职业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课程体系应按照模块化分层设置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选修课程。中高职公共基础和专业课模块应合理设置,集中体现学生所需具备的理论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专业实践课模块则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通过技能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具备相关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选修模块则满足学生在该专业领域个性需求,如精细化学品工业/产品设计、化妆品营销等,拓展学生综合能力。[4] 3.精细化工专业实践课程突出校企合作。 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才能联合培养出岗位适应性强,实践能力好的学生。精细化工专业实践课程应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密切合作,根据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行业社会普遍性需求等诸多因素共同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校本教材。[5] 在课程建设上,应以基于精细化工生产过程的项目导向课程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参与生产过程的项目,学习基本理论及操作规范,强化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提高。还应注重特色教材建设,将精细化工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技术应用编入教材中,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革,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为基础,重新组织教材内容,配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建成包括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的教学资源库。 三、总结 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构,能提供有效的中高职精细化工专业衔接途径。侧重课程体系重构与校企合作,突出中高职精细化工专业教学特点,既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精细化工人才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荣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分析——以广东省为例.职业技术教育[J].2010(16):29-31. [2]李海东,杜怡萍.中高职衔接标准建设新视野:从需求到供给[D].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5. [3]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教育研究[J].2012(5):69-74. [4]徐国庆.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设计.江苏高教[J].2013(3):139-141. [5]孟源北.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高教研究[J].2013(4):85-8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