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职电子电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
范文 | 黄忠静 【中图分类号】G712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42-01 在国务院、教育部相关政策引导下,全国各地高等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开展了不少实践研究,部分高校开设了应用型专业,面向中职校自主招生。 目前“中职升本”教育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如何实现既保证中职生能完成相关专业中职教育的目标要求,顺利拿到中专文凭,又能为后续本科学习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水平。基于中职与高校的有效衔接、协调发展考虑以我校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与研究,寻找中职校与应用型本科两者在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之间的平衡点,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对口升本教学方案,并“以点带面”,推动学校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同时也为我区“中职升本”人才培养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一、确定学生发展目标、标准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牢固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电器应用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和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主要面向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服务、经营和维修等行业企业,从事家用电器及数码电子产品、汽车电子设备、低压电器的组装、调试、检验、维修、技术管理、采购、推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和电子技术应用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人才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机械等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电子电器设备采购、推销、调拨、储运及办理索赔等基础知识。 (2)掌握相关电子电器设备的控制元件、典型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常用元器件性能及功能的基本知识。 (3)掌握音频、视频,日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三大类电子电器设备中某一类的工作原理、生产过程、主要性能指标和经营、保养及维修知识。 (4)具有相关电子元器件和电冰箱、空调器零部件的检测能力和选购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常用检测儀器(含仪表、设备)和工具。 (5)具有安装、调试、检测与维修家用音频、视频产品,日用电器产品,办公自动化设备中某一类电子电器设备的能力。熟悉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检修、经营职业岗位的规范和职业道德。 (6)具有操作、维护电子电器设备的能力和电子电器设备经营中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工作能力。 (7)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电子电器维修等法规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8)具有查阅电子电器相关资料及其产品说明书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10)具有一定的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客户服务意识、和较强的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 二、培养学生具备职业素养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优良的思想品德;敬业与团队精神及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强,有自信心、成功欲。 (2)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生活情操与美的心灵。 (3)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法律法规。 (4)具有创新精神。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专业知识。 ①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电工基础、电子基础、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电子CAD、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等基础知识。 ②掌握相关常用电子元器件性能及功能的基本知识。 ③掌握家用电器、数码产品、汽车电子、制冷与空调、低压电器五大类电子电器设备中至少一大类的工作原理,生产过程,主要性能指标和经营,维护知识。 ④熟悉上述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检修,经营职业岗位的规范和职业道德。 ⑤具有识别电路图的能力;掌握电子仪器电子仪表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种电子元器件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能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功能电路;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的能力;具有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与维修的技能;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 ⑥具备进一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学习能力和从事电子行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能力。即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行为能力。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具备竞争意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即自我控制能力。 (2)专业技能。 ①具有较扎实的焊接基本功。 ②具有相关电子元器件和零部件的检测能力和选购能力。 ③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常用检测仪器(含仪表,设备)和工具。 ④具有安装,调式,检测与维修家用电器、数码产品、汽车电子、制冷与空调、低压电器设备中某一类电子电器设备的能力。 ⑤具有操作,维护电子电器设备的能力。 三、专业课程的设置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 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 实行学分制,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三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 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 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 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应设立选修课程,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四、中职对口本科培养模式 1.教学要求。 专业技能课 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2)任务驱动法。 (3)行为导向法。 (4)电子仿真教学法。 (5)四阶段教学法。 教学重点:电子产品组装、SMT焊接。 教学思路:在专业理论教学中包含专业实践操作,在专业实践操作中体现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 教学场地:尽可能在实训室及机房。 学生学习目标:从做开始,重在于会,先会后懂,精益求精。 2.教学管理(4)。 (1)建立学生技能档案,各实训课都要有学生的训练纪录,便于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 (2)每期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考试和考核,对于不合格的学生应进行有偿补课和补考。 ①学生考核方案: 成绩考核:考核成绩由技能考核成绩、操行考核成绩、实习报告成绩三部分组成。 技能考核:占考核成绩60%,由企业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态度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评定。 操行考核:占考核成绩20%,根据学生在实习中的认识态度、实际表现、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等综合情况评定。 實习报告:占考核成绩20%,根据学生总结能力予以评定。实习报告中包括实习计划、执行情况和实习体会。 ②学生专业评价方式。 学生项目课程成绩=平时技能考核(20﹪)+期末应知应会考核(40﹪)+考证(40﹪) ③教师评价方式。 以学生各项考核合格率来评价教师教学成绩: 学生期末理论合格率(20﹪)+学生期末技能合格率(40﹪)+考证合格率(40﹪) 五、最终实现的目标 1.针对对口升本的需求,根据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与应用型大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不适应性,遵循人才系统培养规律、职业成长的发展规律,整合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改革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对口升本课程体系,建立“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过硬”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特色+文化底蕴”的技能型人才。 2.立足当前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型大学的培养要求,改革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对口升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方案及课程评价标准,包括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保证与应用型大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衔接目标的顺利实现。 课题名称:中职校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