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1例幼儿颅咽管瘤经颅内入路的手术护理配合
范文

    朱建华

    【中图分类号】R473.73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編号】672-3783(2020)08-0160-02

    颅咽管瘤占颅内肿瘤的2-5%,是儿童常见的颅内肿瘤,占儿童颅内肿瘤的5.6-15%,占儿童鞍内肿瘤的54%。其来源于胚胎残留组织,组织学呈良性表现,但生命质量常因神经、下丘脑、垂体等重要结构的损害而受到严重影响,由于肿瘤位置深,毗邻结构复杂重要,手术具有挑战性[1]。手术治疗是颅咽管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应在充分保护垂体——下丘脑功能及视路结构的前提下,积极追求肿瘤全切除,这是保证患者无瘤长期生存的基础[2]。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患儿:黄某,5岁6个月,主诉:生长发育迟缓5年,间歇性头昏半年。现病史:5年来,自患儿出生后,无明显诱因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身高体重比同龄人低,无智力低下,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呕吐,间歇性发作。遂就诊于儿科医院,行头内CT示:鞍上区占位性病变,并梗阻性脑积水,颅咽管瘤不除外,为进一步诊治,患者来我院,门诊以“鞍上区占位性病变,颅咽管瘤?”收入住院。

    1.2 方法

    1.2.1 简要手术步骤

    患者麻醉与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采取平卧位,头略偏向对侧,用三钉头架固定头部。

    手术入路:采取经额部纵裂-终极板入路。皮肤切口及骨窗。常规消毒,辅巾,额部冠状皮肤切口,暴露骨瓣,骨窗约6cm*6cm,弧形剪开硬膜,分离额底纵裂,暴露视交叉及双侧大脑前动脉,手术在显微镜下经终极分块切除肿瘤体积约4.5cm*4.0cm*3.0cm大小,切除肿瘤后探查鞍上及三脑室空旷、视通路减压充分,肿瘤切除后,彻底止血,血压升至120mmhg以上,确信无出血时才能结束手术。硬膜外置引流管一根,常规关颅。

    1.2.2 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1)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住院后脱离了熟悉的家庭环境,在陌生的医院接受各种诊断和治疗,同时由于疾病本身的疼痛和不适,对小儿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因此术前心理护理特别重要,手术前1天巡回护士到病房看望患儿,了解病情,主动亲近患儿,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患儿的情绪稳定,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同时应了解患儿的手脚静脉血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

    (2)术前物品准备 ①体位用物准备:三钉头架一套,自制的木搁手术板上固定一软枕,棉垫及四肢约束带。②特殊用物准备:儿童电极板(我科电极板为儿童和成人通用),8号测温尿管,小儿胃管 1根,2/0 8颗针1,4/0 8颗针1包,医生自带颅咽管瘤手术显微器械1套。

    (3)术中配合

    ①手术间一切用物及仪器准备完善,且处于正常功能状态后,巡回护士将患儿接入手术室,术前视患儿时发现该患儿喜欢玩手机看动画,根据这一爱好,我们给患儿看动画,及时有效地安慰患儿,尽快平静患儿哭闹等情绪,缓解其恐惧心理。

    ②麻醉选用气静吸符合麻醉,插管时协助麻醉医生对呼吸道进行管理,由于患儿年龄特点,给药时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严格掌握用量,建立静通道时,由于手术切口位于头部,所以最好选择下肢足背静脉,便于观察和加药。

    ③麻醉完毕,常现导尿,安置小儿胃管,因颅咽管瘤患者术后易出现高钠血症,患儿术后未完全清醒前将温开水通过胃管注入进行治疗。

    ④体位的安置,患儿取平卧位,三钉头架固定头部,力量适当,因患儿颅骨较薄弱,防止三钉穿破颅骨,将自制的木板加软枕插入床垫下,置于头架下方,因小儿颅骨发育不完善,三钉头架固定没有成人牢固,防止术中意外发生,故采取此措施。患儿四肢用束手束脚带固定,并用棉垫衬垫,松紧适宜,由于患儿身体特点,医护人员应给以舒适的体位,既要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又不影响呼吸循环,不压伤患儿。

    ⑤注意保暖,由于患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代谢率高,对外界温度变化不适应,体温不稳定,因此巡回护士必须保证一个最适宜的手术环境,一般室温控制在24-26℃,湿度要求在50%-60%,注意加盖,术中输入加温液体。

    ⑥注意保护角膜,神经外科术前术后均应观察瞳孔的变化,将金霉素眼膏挤入眼内,用眼贴膜遮盖眼睛使之完全闭合,外加盖大小适宜的手术薄膜,防止消毒液浸湿流入眼内。

    ⑦严格控制输液量,由于患儿皮肤薄,水分少,总血容量少,对失血敏感,患儿一般失血20%即出现症状,失血30%代偿困难,术中应准确计算失血量,严格控制出入平衡。

    ⑧术中坚守岗位,严密贯彻尿量和各项生命体征,保证吸引器、电刀、双极电凝、电钻、铣刀等各种仪器处于正常功能状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洗手护士配合要点

    常规消毒铺巾后,连接好电刀、吸引器、双极电凝、电钻、铣刀等。开颅后,因颅骨残端渗血多,及时用骨蜡止血,充分暴露术野后,及时将显微器械备好,迅速轻柔传递手术器械,及时清理双极镊上的血痂,配合术者顺利完成手术。

    2.结果

    患儿术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两周后康复出院。

    3.护理体会

    3.1 保证静脉输血输液通路的通畅 ?为了缩短麻醉用药的时间及手术等候时间,术前一日访视病人时应注意评估患儿的静脉情况,选择粗而直的静脉血管,做到心中有数,手术前行静脉穿刺时,由于患儿血管细小,可预先在穿刺部位热敷,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证有效的静脉输液通路,确保术中及时准确有效的输液,输血及麻醉用药。

    3.2 正确安置手术体位 ?小儿头皮娇嫩易破,全麻后肢体柔软易被过度牵拉,呼吸,循环功能易变,因此在安置体位时肢体伸展不可过度,用约束带约束四肢时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手指为宜,里面用棉垫衬垫。在体位摆放过程中,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保证呼吸,循环功能良好,并充分暴露视野。

    3.3 体温的管理 ?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薄,易于散热,体温受外界影响人较大,术前禁食,术中输液及皮肤消毒都会使体温下降,全麻药物能不同程度的抑制体温体温调节中枢,降低了体温的应激功能,使其不能及时调节,术中使用肌松药也阻滞了肌肉收缩使肌体散热[3],低体温影响患儿苏醒和术后康复,因此围手术期体温监测和有效的复温措施很重要,手术前30分钟将空调打开室温调节至24-26℃,湿度在50-60%,保温毯的应用,患儿身体加盖保暖,术中输入液体及血液制品应加温至37℃左右再使用。

    3.4 坚守岗位,密切观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因幼儿病情变化快,一旦出现危重情况往往措手不及,作为手术室护士,应坚守岗位,积极有效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儿的细微变化。洗手护士术前对患儿及整个手术步骤有充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手术中时刻关注手术进度,将手术所需物品及时准备到位,减少不必要的等待缩短手术时间,配合手术医生顺利尽快结束手术。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颅咽管瘤治疗专家共识》(2016)编写委员会. 颅咽管瘤治疗专家共识(2016)[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17):1283.

    [2] 李储忠,张亚卓. 颅咽管瘤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7,33(17):1179-1180.

    [3] 黄焕森,高崇荣. 神经外科麻醉与脑保护[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