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班主任带班还是被班带 |
范文 | 开栏的话: 梅洪建,江苏省苏州人,“全国新生代优秀班主任”,出版有《绽放每个生命》《给梦一把梯子》《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等著作。从本期开始,梅老师将在《洪建视界》专栏和大家分享他对“培育—发展”班级理念的全新诠释和实践,全方位呈现自己的带班历程及背后的理念,并用鲜活的实践证明这套理论构建的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接地气”的精彩存在。 我曾经多次问不同的班主任朋友同样的问题:班主任的产品是什么? 答案没有一个出乎意料:学生。 我屡次半开玩笑地对朋友们说:“学生是他们爸妈的产物,他们的产生和你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个时候很多朋友都会会心微笑,这微笑的背后有理解也有疑惑。理解了产品不是学生,疑惑的是产品是什么。 接着,我会问朋友们下一个问题:在联合国的产业分类中,教育属于哪个产业? 几乎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教育属于第三产业,且属于第三产业里的服务业。既然属于服务业,它势必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服务者、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因此不难理解,对照这三个要素,班主任应该属于服务者,而学生则是服务对象。 那么,班主任的服务内容是什么呢?或者说,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什么呢? 这是一个被教育界忽视了很久的根本性问题,更是我们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路途上走了很久,却没有弄明白的、最重要的问题。 也就是说,一个班主任在带班之前,首先要明白自己应该给学生什么。如何给学生这些东西?如何让这些东西符合教育规律,科学地、系统地给学生?这些都是带班的前置性系统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前置性系统需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前置和系统。 强调“前置”,是说班主任在接班之前脑子里首先要有个谱儿。而这个“谱儿”就是带领班级前进的路线图。如此,班主任才算是走在了班级的前面。走在班级的前面才叫“带班”,走在班级的后面叫“被班带”。 被班带,这是时下很多班主任工作被动的原因。在接手班级之前,自己还没有弄明白班主任应该做哪些事情,就开始沿着成立班委、制定班规等传统思路走。至于班级走向哪个方向,给予孩子什么东西,头脑中则是空空如也。之后做的每件事往往都是随机而为。说“随机”就是遇到什么做什么,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一切作为都是以班级问题和班级此刻的需要为导向的。这样的班主任就是被班带着走,就是在被动地做班主任。 先哲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是实践中班主任总是“不预”,带班过程中自然会问题重重。此刻班主任往往是抱怨不止、叫苦连天,却没有想过问题恰恰是出在自己身上,自己起初的工作计划成了给领导看的文字,而不是自己对带班的思考。 强调“系统”是说班主任对如何带班要有系列化的思考,系统和序列是思考的两个着力点。如果回答班主任的“服务内容”是什么,答案是课程。班主任提供的课程就是对班级发展路径的系统化、序列化的思考以及具体的操作程式。 系统和序列是班主任带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从心理学上讲,人的内在心理结构的形成都是在7岁之前,也就是说人的个性、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绝大部分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现实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教育都是孩子心理表层上的一次调节而已。这种表层的调节带有瞬时性,因为内在心理结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它有强大的反调节能力。这种反调节能力的存在就决定了一次性的教育效果是短暂的、表层的,它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的内心。这也是我们梳理自己的人生历程时,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改变过自己的人生导师的根本原因所在。改变一个人的科学方式就是在心理表层给予同方向的、持续不断的影响,直至形成新的内在稳定的心理结构,这样就达到了改变人、教育人的目的。带班系统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科学路径。 被班级带着走的班主任,虽然可以组织出很多有创意的活动,例如班级集体生日会、感动班级人物评选……但是这些活动本身无论多么精彩,它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一次活动的效果仅仅是对学生的表层心理做了一次短暂的调节而已,无论活动本身多么生动,都无法真正影响到学生的内在心理结构,时间会让这些活动的教育效果淡化甚至消失。 本学期带高一(9)班之前,我就结合自己的教育认知编制了一年的工作思路,确定了我的带班系统。 第一个学期,围绕一个目标走——让别人因我而幸福。重点在于打造班级温馨、团结、向善的文化。第二个学期,围绕第二个目标走——我和他们不一样。重点在于培养孩子们的个性、特长、向上的品质。 可能很多朋友会问:这两个教育目标就能涵盖对学生教育的所有内容吗?我认为可以。 我曾经百度过“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个问题,答案不重复的有几十条。如果我们一次班会做一条,一年可以做完。可是,每做一条的教育效果,都有可能因时间的拉长而被内在心理结构的反调节能力消解掉。 试想,一个温馨、团结、向善的班级里,是不是每个孩子都灵魂丰盈?一个有个性、有特长、追求向上的人,是不是会最大化地成为他自己?教育不就是让孩子怀有一颗温润的心而最大化地成为他自己吗?教育或许很简单,但我们把简单的问题过于复杂化的时候,不见得是专业,反而可能是偏离了教育的本需。 为进一步落实“让别人因我而幸福”这个目标,在和家长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高一(9)班班级公约。 高一(9)班班级公约 核心文化:让别人因我而幸福 公约细则 对集体: 1.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2.为班级争先,让集体因我而精彩; 3.热心公益事业,做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 对他人: 1.学习、倾听、尊重他人,让每个他人成为自我成长的资源; 2.为别人鼓掌,热心分享自己的见解; 3.多说“谢谢”“您好”,让涵养伴随相处、成长的每个细节; 4.永远秉持谦卑之态,永远存有感恩之念。 对自己: 1.按时作息,锻炼身体,做生活规律、身心健康的人; 2.永远面带真诚的微笑,无畏生活中的坎坷或失败; 3.有计划做事,抓住今天,不让明天有遗憾; 4.沉稳、细心,行事缜密、严谨,永远不犯同样的错误; 5.提高安全意识,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我们的目标:做父母最好的子女,做班级最好的学生,做社会最好的公民! 公约是落实学期带班理念的“办事指南”,也是每个孩子的行为准则。但是公约制定出来后,它仅仅是文字的存在,如何将文字转化为孩子们的精神内核,是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有人说教育最无效的方式是说教,最可悲的方式是管理,最劳累的方式是紧跟班,最可笑的方式是一步到位、早立规矩早建制。 那么教育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呢?活动! 活动是教育最有效的手段,而在活动中因为每个孩子都能够动起来,也就避免了“无事生非”。没有“生非”自然也就用不着班规,用不着管理团队。而班主任如果能够让孩子们自主活动了,也就会从日常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一条轻松带班、享受教育的康庄大道。 具体如何活动?如何轻松带班从而享受教育?接下来的篇章我会抽丝剥茧,一一与同行分享。 现在,我只想告诉朋友们:班主任要会带班,而不要被班级带着走。 (责 编 卢丽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