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院前急救岗前、岗位培训引入AHA课程对提升心肺复苏成功率效果研究
范文

    张建中 梁俊业

    

    

    【摘? 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从业人员岗前、岗位培训引入美国心脏协会(AHA)初、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培训课程对提高院前心肺复苏CPR)成功率效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淮安市急救中心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院前CPR的21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实行院前从业人员岗前、岗位培训人员院前CPR 1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实行以上培训基础上,还增加了AHA课程培训人员院前CPR 9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分析两组急救人员CPR资料,对比两组CPR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CPR成功率分别为3.54%、6.06%,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从业人员岗前、岗位培训引入美国心脏协会(AHA)BLS、ACLS培训课程内容,院前急救人员在院前急救生存链、单项心肺复苏技能操作、电击除颤、心电图识别、心血管药物应用、高效团队配合等方面技能有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CPR;岗前、岗位培训;院前急救;AHA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9-0028-01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AHA)是全球心脑血管急救与复苏技术的标准制定和培训权威机构,长期致力于研究和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心肺复苏与危重症抢救技术培训。淮安市急救中心于2018年成为其培训中心,并将其培训内容、模式引入院前急救岗前、岗位培训之中。本研究旨在分析其培训内容、模式引入院前急救岗前、岗位培训前后,对比并总结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以供同行参考。

    1 一般资料

    1.1培训对象与内容

    1.1.1 培训对象

    2016年-2019年淮安市院前急救新上岗人员、固定从业人员。所有被培训人员经培训考核后均取得淮安市院前急救从业人员岗前、岗位培训合格证,2018至2019年被培训人员还取得AHA培训合格证。

    1.1.2 培训内容

    急救医疗中心(站)建设管理规范(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第二版),2018年增加AHA培训课程。

    1.2 病例选取及评价

    1.2.1 病例选取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4年间淮安市急救中心院前呼吸、心跳骤停病例,去除癌症终末期、交通事故脑组织外溢、现场放弃抢救的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病例212例,其中2016、2017年病例113例(对照组),2018、2019年病例99例(观察组)。

    1.2.2 评价标准

    院前急救至院内急诊交接时出现ROSC者,心电图表现为交界区、房性或窦性心律。

    2 方法

    2.1实施方法

    2016年-2019年对培训对象按照岗前、岗位培训内容进行系统的院前急救理论和技能培训,时间0.5天,培训结束后分别进行理论和实操考试。2018年-2019年岗前、岗位培训增加了AHA课程培训,按照AHA培训模式和要求进行授课和考核,BLS时间1天、ACLS时间2天。

    2.2 复苏方法

    按照2015国际CPR指南、2017复苏指南更新要求,对院前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及呼吸支持,对可除颤心律予以早期电除颤,建立静脉通道,给与肾上腺素及复苏后高级生命支持[1]。

    2.3统计学方法

    调查完成后,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查、核对,录入Excel表,并纳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两组复苏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別经过不同内容及模式培训后,在复苏过程中在胸外按压、球囊面罩、电除颤、气管插管等单项技能操作及活性药物应用等方面具有可比性,见表1。

    4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心脏猝死问题呈显著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55万人死于心脏猝死,而抢救成功率却很低,仅为1%左右[2]。淮安市急救中心近4年院前CPR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得益于长期开展的院前岗前、岗位培训,实行院前准入制,2018年又引入了AHA培训内容和模式。通过两组资料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在气管插管、电除颤、活性药物应用方面分别增加了12.8%、2.15%、14.3%;BLS技能明显提升;ACLS技能,注重心电图识别、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维护等方面的高质量复苏。另外AHA特别强调高效团队配合,结合院前急救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团队角色与沟通 现行院前急救人员大多由一医、一驾、一护(急救员)组成,医生为急救组长,除负责现场急救指挥外,还承担按压、气道、通气、除颤等操作,急救驾驶人员负责协助,护士(急救员)负责静脉开放、用药、计时等,同时还要协助医疗操作[3]。沟通内容主要有: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尽早除颤及静脉通路的开放、复苏药物的应用;高级气道的建立:控制潮气量和通气频率,严禁过度通气。(2)团队精神与质量控制? 团队层面的人员调度:在复杂环境下如何确保高质量的CPR、监测和反馈抢救团队执行情况;对CPR的持续性的质量改进:建立抢救团队执行CPR的定量评估、引入质量反馈系统等。

    参考文献

[1]? 王燕娟,张军利,顾伟,等.T淋巴细胞凋亡在心脏骤停患者免疫抑制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9,39(2):102.

[2]? 李宗浩.创建我国心肺复苏急救体系 提升心脏呼吸暂停抢救成功率[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1):2.

[3]? 美国心脏协会.高效团队调动的要素[J].基础生命支持实施人员手册,2016, 10(1):41-4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