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性研究
范文 黄志敏?袁慎芝?周颖
【摘 要】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中,价值自觉是基础也是关键。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价值自觉的实现必须从这些问题的化解中寻找良策。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自觉
一、价值自觉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对价值的认识,取决于客体的实在属性和主体的认识程度两个方面。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认识的观点和依据自己的需要、情感形成的对外在事物的价值判断标准以及依据自己价值判断标准形成的一系列对外在事物的价值判断的观点。
在不同的价值观的指引下,人们对价值有着不同的追求。按照价值意识水平的高低,可以把主体对于价值的追求划分为自发的价值追求(即价值自发)和自觉的价值追求(即价值自觉)两个基本阶段或层次。价值自发是价值追求的低级阶段,价值自觉是价值追求的高级阶段。所谓价值自发,就是人们在不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情况下,不假思索,不用别人暗示,盲目地追求某种价值的状态,它是一种由自发心态或由本能决定的倾向。价值自发表现为价值本质理解的主观性、价值理论的逻辑矛盾性和价值追求的单纯功利性。所谓价值自觉,就是人们在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基础上,积极、主动、深思熟虑和理性地追求功利与真善美的统一,追求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有利于人的健康、全面发展的价值[1]。价值自觉表现为价值本质理解的科学性、价值理论的逻辑一贯性、价值追求境界的全面性三个方面。主体对于价值的自觉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而价值自觉的实现,主观上重点取决于个体的价值观科学与否。
在主体的价值观形成中,其价值判断标准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价值判断标准,就会最后产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对主体来说,其知识和智慧会直接影响认识程度的高低。关于主体的价值判断标准和价值判断观点,其接近真实和真理的程度,也是由主体的知识修养和智慧水平决定的[2]。因此,尽管人的最后的价值观点不可以强加和硬性授予,但是,人的价值判断标准却是可以引导和培养的,特别是决定人的价值判断标准的知识,是可以教授的。人们可以是不同的个体主体,但知识却是真实的、共同的,用共同的知识标准演绎出价值判断,是可以形成人们共识的。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人的价值观是可以进行教育的。就大学生而言,价值观教育既可以通过学科教学传授给学生知识、观点,也可以通过德育和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授给学生看待、衡量事物的评价标准和尺度。
二、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价值自觉的可能
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被大学生认同并自觉追求,需要一个“内化”过程,在这个内化过程大学生需要有清醒的价值意识、理性的价值判断、坚定的价值立场、创造性的价值实践活动亦即所谓的“价值自觉”,它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与关键。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社会环境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自觉价值追求变得更加可能。
(一)新时期大学生主体性的日益增强为价值自觉的实现提供了思想基础
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加强与改善,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动性不断提升、自我教育的自主性得到提高、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不断增强。所有这些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思想基础。人的主体性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相对而言,无论从年龄还是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方面,当代大学生主体性发展处于一个向理性化过渡的阶段,由于要面对更多的知识和信息选择,这一阶段对他们尤为重要。因此,处于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他们具有获取各种知识元素的巨大动力。这里的知识既包括各种专业知识、技能知识等硬知识;也包括思想认知、价值取向、道德修养、人格内化等软知识。当代大学生对这些“软知识”的追求是基于个体社会化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具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接受思想交流、道德内化、价值判断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渴望。
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即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教育者的正确启发下独立地形成道德判断、价值认同,并能够付诸实践。其次,社会外部环境的多元化和个体需要的多样化使得当代大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生存意识和主体意识,能够把自己看作教育对象,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断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由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相比于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为突出,具有相当的独立思维能力,自我实现的欲望比较强烈,传统的师道尊严以及教师全能,“唯书”“唯上”的观念已经受到学生的抵制。因此,在教育互动和自我体认的基础上,能大胆提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管理等方面的评价、判断甚至质疑。当代大学生在自我实现的基础上,具备了创造性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认知、明晰和整合的能力。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等进行有意识的自我改造,已经说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转型期社会错误价值取向的频繁出现为价值自觉的实现提供了逆向环境支撑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改革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一元化的格局, 社会经济生活的多重性决定了人的多重需要与多元发展, 致使社会价值取向呈多元化态势演进。在价值尺度上, 市场经济就像一把双刃剑, 它一方面使个人成为独立的价值主体, 树立和增强了主体意识。另一方面, 当人们获得了自由, 真正实现了自我价值和个人主体性得到张扬的同时, 极端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宿命主义以及各种各样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如影随形般滋生蔓延开来, 像蛀虫一样吞噬着人们的灵魂, 致使许多人泯灭了人格和尊严[4]。要达到社会的安定有序,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统一的价值取向。否则就会陷入价值相对主义, 从而使民族和国家丧失共同理想、信念和精神凝聚力。所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中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统摄、整合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三)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凝练为价值自觉的实现提供了内容依据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需要由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理想目标来维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自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命题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已成为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内涵;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公民行为的价值导向。“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实际,反映了社会意识的本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理论逻辑魅力,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为群众所掌握。
三、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价值自觉的实现
价值自觉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与关键,帮助大学生实现价值自觉,是促进青年实现全面发展获得更大自由的重要步骤。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内容、方法及教育对象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追求与实践。大学生价值自觉的实现必须从这些问题的化解中寻找良策。
(一)心理上,精神懈怠的思想状况弱化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接受
关于懈怠,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界定分别为:懈,松懈;怠,懒惰。对于精神懈怠,郑永廷教授认为其主要是指:精神疲软,思想松散,意志衰退,目标模糊。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新时期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中精神懈怠的危险摆在首位。而当代大学生也同样存在这种危险,部分还比较严重。大学生精神懈怠集中地表现在,取向犹豫不决,目标摇摆不定;情绪波动起伏,迷惘困惑郁闷;精神动力缺乏,状态散漫倦困。精神懈怠的思想状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心态,使他们经常表现出所谓的“四燥”即“急躁、浮躁、烦躁、焦躁”,还进一步地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态度及学习内容。在这样一种心理氛围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许多学生漠视、淡化甚至嗤之以鼻。因而,唤起学生对自身精神家园的关注与投入,是引导他们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与前提。
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努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不断创新教育载体,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建设品位高雅、环境优美的校园设施,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接受教育,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思考;通过打造更多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将思想性、教育性与趣味性、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内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元化导向与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理性判断
“价值取向是指人们按自行的价值观念对不同价值目标所做出的行为方向选择”[5]。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及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大学生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价值多元的兴起,带来了价值的苏醒,拓展了价值选择的空间与自由度,但同时也造成了价值冲突与价值矛盾。“价值导向从本质上来讲是对社会上存在的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进行整合和消解的过程”[6]。在价值导向中,国家和社会将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及大多数人的利益愿望来弘扬某种主流价值观, 提倡某种主流价值取向, 同时还会抑制、批判和反对某种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以帮助人们对主流价值产生认同。一元化是价值导向的内在目的。从这个角度而言,社会价值导向与个人价值取向之间是注定会发生摩擦与碰撞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必须从加强青年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导向的认同入手。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要在社会共同体中生存、发展,也必然要接受、认同乃至内化一定的社会规则,否则便无法融入共同体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的共生、共融提供了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基本尺度,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融入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可靠保障。因此,每一个青年大学生都应该在给自身提供合理的社会价值需求的同时,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实现“自我”追求与作为“他者”要求、自身个体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的内在统一。当然,价值认同不是价值等同。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意味着各种不同价值差异的消解或机械的等同,而是异中有同,和而不同,是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强调对社会主导价值观、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并允许个体价值观的差异存在。
(三)方法上,过度的理论化教育方式降低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效力
注重实践养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与归宿。而在教育现实中,常规的课堂理论教学依然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普遍形式,不仅单一,而且收效甚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养成,反映在教育方式上,宣讲与说教法应该保留,但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首先可以进一步扩大校外社会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走向社会,亲身体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他们在更多更大的自由空间里,面临多元的选择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让他们清楚自己在遇到社会问题时应当做出什么样的社会评价,以及自己应做出什么样的价值选择。其次,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我校课堂研练式实践教学为例,通过将辩论、演讲、网络搜索、情景剧表演等方式引入课堂,既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还可以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身感悟与体验。此外,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还应发挥校团委与校学生处的管理育人功能。譬如,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最新青年活动平台对学生既有的社会价值观进行科学引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等。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张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7):252-254.
[2]张敬斌.价值导向: 大学生认同社会核心价值的关键[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30):175-178.
[3]李景源、孙伟平.价值观和价值导向论要[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4(10):46-51.
[4]毛信德. 当代中国词库[ M] .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3.
[5]王伦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路径研究——基于价值自觉视角[J]. 浙江社会科学,2012(12):95-101.
[6]张兴海.论价值转型中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依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60):283-285.
[7]吴莉, 张杰, 廖桂芳, 黄亚凝.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10):8-12.
[7]邓彦,余三乡.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取向的几点思考[J].求实,2005(10):34-36.
[8]李辉,练庆伟. 价值认同: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 J]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 (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