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边城高级中学“为学而教”教学理念探究 |
范文 | 唐冰军 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是一所创办三年,以苗族学生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高级中学,生源基础差,学生流失严重。流失的学生多数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但收获很小,陷入厌学的困境中。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才有希望。我校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同时大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学生学习方式调查 通过对我校889名进入新课改的高一学生进行学习状态综合调查显示。养成了预习习惯的学生只有19.3%,说明大部分学生尚未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33.5%的学生上课未做发言准备,56.1%的学生有时做好了发言准备,经常参加讨论的学生只有30%。这说明学生上课时积极状态不佳,与大多数学生没有预习有直接的关系。每天都能坚持复习当天所学的学生占13.3%,每周能坚持归纳复习的学生只有7%。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尚未养成复习的习惯。学习过程中缺了复习环节,学习效率低是大多数学生的现状。每次都能先复习后作业的只有25.8%,而每次作业时能限时、不看书不看资料、独立完成的只占16.8%,有过抄作业行为的占到了40%,这说明多数学生的作业习惯差,大多数学生学不得法。 二、“为学而教”教学理念 为学生而教。一切都要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要让学生学到适应高考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学习而教。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规律去教,是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有效教学原则。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相结合,师生才能共同发展。 为学校而教。学校即社会,是社会中的一块净土。教师的教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维护好学校的尊严。 无学不教。没有学的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只有当学生想学、愿学时才去教,只有当学生学后感到困惑、急于解惑时才去教,这时的教才是最有效的。 三、教学实践 通过学习、讨论与调查,找到了问题所在,明确了方向,教师们开展了三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探索。 第一阶段是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协作学习的教学实验。教师们主动搬掉了自己的讲台,学生按学习能力及特长相互搭配,每班分成9个学习小组,在教室中同一小组对面而坐,完全改变了传统的面向教师而坐的传统。这样一来,上课教师讲的少了,小组学生之间讨论、相互学习的时间多了,小组与小组间的竞赛多了,学生真正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 第二阶段是综合协调学习用时,强化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调查发现,学生学习中缺了预习与复习两个重要环节。年级组综合协调,调整教学的时间与作业量,确保学生课前有预习的时间,上课有发言的机会,下课有复习的时间,作业有作业的时间。教师总结出了预习课模式,强化了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班主任总结出了对学习小组管理的一整套办法。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是全面落实,把学习方式内化为习惯。一是预习后要落实到学生的自我测验上,发现学中的问题;二是每堂课要落实到知识的验收上,发现学中的漏洞;三是每次作业后要落实到个别辅导上,及时补缺;四是每月要落实到学生阶段性评价上,总结学生的进步与不足。 作者单位 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