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训效果的思考
范文

    阎林德

    在中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新课程教学和管理改革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先后花了大量财力和人力组织了对广大教师的通识和学科等方面培训,虽然培训时间较短,内容也不尽全面,但对教师实施新课程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随着学校课程改革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大,培训对教师所产生的推动力衰减较快,培训缺乏针对性及引领性不足的问题日见明显。如何提高教师培训效果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提高培训实效性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管理部门思考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行政部门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对教师进行培训,但部分教师对这种统一的、讲授为主、缺乏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密切联系的培训并不完全认可。广泛征询教师的意见,可归纳出以下问题。

    1.培训形式单一

    新课程培训主要采用大班额集中课堂培训,培训内容以通识性知识为主,停留在理念的层面上,灌输式的培训基本游离于教师的实际教学之外。由于培训时间限制,授课教师不注重双边互动,授课中忽视了教师日常教育和课堂教学实践的现状。

    2.培训内容单一

    在新课程通识培训、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和教材培训过程中,只注重新课程知识的灌输,忽视对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情感的培养和激发,没有全力激发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热情,教师没有深刻感受到新课程实施过程的乐趣,没有感受到新课程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影响。

    3.培训目标单一

    重视落实当前的培训任务,忽视教师专业化整体发展。新课程培训虽然对教师理解课程改革思想和目标、课程内容、结构、实施策略,如何使用教材,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课标的教育理念等非常重要,但忽视了对教师专业化整体发展的思考,忽视了教师群体的差异性,对教师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助力作用重视不够,影响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选择能力的有效形成。

    4.培训管理重叠

    直接组织培训多,引导校本培训少。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行政部门分头进行培训,交叉和重复培训现象时有发生,不但没有很好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有些甚至在教师心理上形成负面影响。但对教师影响最大的校本培训,行政力量没有发挥很好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校本培训的良好氛围没有完全形成。

    5.效果评估缺失

    由于培训工作实施的评估标准不健全,培训结束后,教师无法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培训者也很难把握受训教师的学习情况,培训管理部门也很难对培训质量和效益进行详细分析,拿出下一步具体改进的措施。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教师在新的培训文化中主动走进实践与理论、思考与行动、学习与发展合为一体的教师专业生活,分析造成教师培训实效不尽人意的因素对提高培训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1.形成培训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

    一是图组织方便。培训时忽视了教师成长经历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发展需求不同的问题,脱离了教师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差异。二是图尽快完成培训任务。由于培训工作要花钱花功夫,采用大班培训最划算。

    2.形成培训内容单一的主要原因

    培训者认为把新课程理论灌输给教师就为实施新课程打好了基础,没有认真评估培训内容与现有教育环境和评价机制之间的关系。

    3.形成培训目标单一的原因

    一是培训要求单一。二是授课教师经历单一。教育理论等通识性培训通常请没有给中小学学生上过课的专家指导中小学教师如何给学生讲课,培训无法做到给教师以引领,给教师以启示,给教师以补充,给教师以示范。三是培训未结合本地区教育特点。

    4.形成培训管理重叠的原因

    一是培训工作运行基本脱离了专业培训机构的管理。目前,教师的培训工作大都由临时组建的机构来组织实施,缺乏长远规划。二是培训授课教师基本都是兼职教师。有培训任务再组教学班子,教学任务结束,成员也就各回原来的单位。三是培训过程的管理者基本都是兼职人员。有培训任务就临时抽人,参与培训管理的人员很难积累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效果。四是利益驱使。由于实施培训带来的经济利益,一些与教育能挂些边的部门都热衷参与教师培训工作,结果培训质量不高。

    5.形成效果评估缺失的原因

    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重视培训评估工作,没有建立或健全符合本地区教育特点的教师培训评估体系。二是缺乏有经验的专门研究教师培训工作的人员,培训者自身没有得到严谨的培训,实施培训工作的管理者素质欠佳。

    三、提高培训效果的几点建议

    1.培训形式要多元化

    多元化培训是提高教师参与性和实效性的关键。理由有:一是教师已有的经验和困惑本身就是培训的案例资料和研讨主题,培训创设的新环境、新角色,培训形式的互动、生成与平等都能使教师亲身体验到新课程的真实和魅力,激发教师对课程改革的亲切感和实践的积极性;二是教师个体经验具有差异性,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解决教师个体对学习的不同渴望,根据培训内容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事实证明效果良好;三是要推广带薪脱产的专业化小班额培训模式,这种培训能给教师较充分的参与机会,达到调动他们主观能动性的目的,虽然这种培训模式比较费时费力,经济支出较大,但培训后对教师所起的作用是长效的。

    2.培训方式要活动化

    新课程实施后的跟进培训要以教师参与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将课程置于教师的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不断进行辩论和反思,使教师在实践中体验。同时,注重组织教师参观访问相关学校,增加交流机会,使教师扩大视野,感受差距或区别,增强学习紧迫感。在培训中提高教师跨校交流的比例,解决教师长期在一所学校工作形成的教育教学思维定势,是有效促进教师自身学习交流的良好途径。

    3.培训管理要层次化

    根据培训内容和标准对培训分层次管理,是实现培训责任落实到位的关键。只有培训工作决策和实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督促,才能具备基本保障条件。要充分发挥原有教师培训院校的作用,不能盲目认为教师学历问题基本解决后,教师培训院校就应撤销。教育行政机构要把精力放在培训工作的整体策划及任务安排、目标确定、培训标准制定、培训过程督查、培训后的评估等方面。培训机构则要把精力放在按照培训总目标制定每次培训的细化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选择、课时安排、日常管理等工作方面,为教师安心学习、专心学习创造条件。

    4.培训效果评估要制度化

    培训效果的评估问题一直是培训工作的软肋,原因主要是培训目标标准不具体,评估操作比较困难。所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每次培训的策划、准备、实施、评估、跟进检测整个过程作为项目来管理,运用系统管理理念,形成每次培训结束必须评估的机制,及时反馈培训中存在的不足。这样做既能对教师个体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又能对整体培训效果和质量做出检测,还能及时发现一批脱颖而出的教师,为下一步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田欣欣)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