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谱写内涵发展新篇章 |
范文 | 俞伟跃 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1》(以下简称《管理标准》),成为深化制度建设的标志性事件。《管理标准》就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品质提出了6类管理职责22项管理任务和92条管理要求,基本涵盖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为义务教育学校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提供了指南。全面贯彻落实管理标准,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一、深入学习《管理标准》要立足“三个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党中央做出“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带领全国人民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提出了把“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作为重要的奋斗目标,把“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这些对义务教育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实现从经验式管理到标准化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从传统型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转变,推动义务教育从硬件的均衡走向软件的均衡、从资源的均衡走向管理的均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 一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存于我们的管理理念还相对落后、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学校管理的要求,确定了“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的具体发展任务。制订管理标准,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相关要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和检验标准,将有效促进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提升教育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 二是实现管理育人、构建文明校园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当前,一些学校在纪律秩序管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自主发展等软环境指标上存在突出问题,说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指导和改善。制订管理标准,有利于指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发挥管理的育人功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科学治理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做出了部署,具体任务就是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实现义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当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学校在管理上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办学行为不规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制订管理标准,基本可以回应解决学校管理“管什么”的问题,为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有利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是推进义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贯彻落实《管理标准》要做到“六个紧紧围绕” 管理标准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32字的基本理念,科学准确提出22项管理任务和92条管理要求,形成完整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安全和谐、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依法办学和科学治理是学校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要紧紧围绕促进公平,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这一基本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要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新的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管理标准把维护教育公平作为第一项管理职责,凸显了公平的重要性。从“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满足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三个方面提出12条具体要求,特别是对与教育公平直接相关的招生入学工作,管理标准要求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规范学校招生入学行为,着力维护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公平是当前国家的教育政策,也是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导向。因此学校要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学生发展、师资培养等方面,渗透公平的教育观,并以此指导各项管理工作。 二要紧紧围绕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到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管理标准从“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五个方面提出了24条管理要求,占总条目数的1/4以上,在6项管理职责中所占比重最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要贯彻在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 三要紧紧围绕师德师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关键。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体现在师德高尚,其次是业务精湛。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殷切希望,强调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教师。他希望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管理标准从“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13条管理要求。为了与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出要求的角度相区别,管理标准侧重于从学校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给学校管理者提出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要通过教师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必须摆在重要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他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包括:“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管理标准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问题高度重视,从建设适合学生发腱的课程、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便利实用的教学资源四个方面提出13条管理要求。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将教育教学是否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教师专业提升、教学方式变革、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资源配备等方面提出要求。这不仅为学校管理指明方向,更直接指出学校管理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五要紧紧围绕安全健康,营造和谐安全环境这个基本前提。《世界人权宣言》指出: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料和协助。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应帮助儿童获得必要的保护和协助,让儿童在幸福、友爱和谅解的气氛中成长,培养儿童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小学校的安全全和健康工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学牛的健康和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义务教育法》从学校建设、政府责任、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各主体违法应承担的责任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管理标准把“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作为学校管理基本理念,从“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健康教育、营造尊重包容的学校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14条要求,要求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重在预防”思想,明确职责、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切实增强学校安全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正是为了营造一种育人环境,达到教育的小质,即最充分地发展人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学校应该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开展安全健康教育、营造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为师生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六要紧紧围绕依法办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这一发展方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依法办学,科学治理”是时代对学校管理提出的要求,学校要在传统经验办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管理标准从“提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三个方面提出l6条管理要求。强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建立并完善师牛民主参与的制度机制,实现依法管理、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切实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和效益。学校要牢同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保证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 三、落实落细《管理标准》要把握“四条要求” 管理标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底线性的标准,无沦是公办还是民办,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应该遵守。 一是任务要求要聚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要组织认真学习管理标准,将管理标准作为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广大校长和教师充分了解基本要求,掌握精神实质,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教育督导部门应按照管理标准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开展专项督导评估,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在这一方面,四川蒲江、江苏泰州细化92条要求,制订评分细则,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义务教育学校要将管理标准作为学校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依据,对照管理标准,认真梳理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排查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确定管理达成的目标,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项目,按照落细落小落早的要求,落实整改措施,重点攻关,明确达标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和责任人,将92条要求逐一贯彻落实到学校管理实践中。校长和教师要按照管理标准的要求,自觉规范自身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将标准的各项要求作为工作的行为指南,严格把各项标准要求落到实处。要突出重点,实验工作要与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相结合,力争在深化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机制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要关注热点,实验工作要与探索破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相结合,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完善招生入学政策、强化安全教育管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要破解难点,现阶段一些教育难点问题仍普遍存在,如德育载体少,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难;一些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师知识更新慢,教学质量提高不快等,都要花大力气破解。 二是禁止性要求绝不能违背。管理标准禁止性要求共5项,分别是第2、3、39、50、60条,从学生入学、分班、师德、施教、考试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入学方面,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是我国目前对适龄义务教育对象分配免费教育资源的基本原则。义务教育学校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招生范围招生,向社会公开招生咨询电话和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在分班方面,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编班过程邀请相关人员参加,接受各方监督。均衡编班能相对公平地化解义务教育阶段择师择班的矛盾,不仅对学生公平、让绝大多数家长满意,同时也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在分班过程中,要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分配,关键是做到“学生随机编班”和“教师随机确定”。在师德方面,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平等友好对待每一个学生,循循善诱,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校要制订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管理办法,将“不得从事有偿家教”作为教师日常管理和年终考核的厦要内容。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等配食措施,为禁止有偿家教提供制度保障。广大教师应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到社会机构从事补课活动,不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在施教方面,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教材、教辅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 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应该承担起课程领导的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在考试方面,减少考试次数,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要针对学科特点合理减少考试次数,同时,教师对考试评价的结果解释应更加人性化,在实施测验或考试前引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减少考试焦虑。将压缩出来的时间用于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而发展。应当说,管理标准的五条禁止性规定是学校管理的底线要求,不能越雷池半步。 三是规定性要求必须做到。《管理标准》规定性要求的内容多、体最大,既有定量指标,如保证学生每天锻炼l小时;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等,学校必须落实,不能打折扣降低要求。更多的是许多定性的表述,学校的管理是否达标,需要构建一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测和研判,对于这些规定性要求,学校都要加以落实,还要认真总结研究,构建具有本校个性化的指标体系。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学校应该从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的高度,维护每个孩子依法享受教育的权利,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不折不扣落实免试就近入学要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讲究方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要全面落实国家的资助政策,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辍学。在科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要坚决扭转教育功利主义的倾向,真正着眼于人的成长,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沦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最终促进学生道德、学业、身体、人文素养、生活技能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要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关心教师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建树良好形象。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师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并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有差异的发展、教师要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校要通过专业化的教师,实施和试验渗透生活技能教育的课程,形成开放、互动、“研训一体”的教学支持系统。在营造和谐安全环境方面,学校要借助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落实《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食品饮水安全、设施安全和活动安全。有校车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配备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关要求。定期对校舍、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卫生隐患。有计划地开展生命教育、防灾减灾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自救自护能力,为师生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要树立现代学校管理思想,把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结合起来,使广大师生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要依据法律法规制订和完善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要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切实做好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制度设计、修订和完善工作。要完善民主监督,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切实通过教代会、学生会等组织,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积极推动社区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拓展社会参与学校办学与管理的渠道与方式,加强与所在社区合作,创造条件开放教育资源和公共设施,参与社区建设,完善与社区、有关企事业组织合作共建的体制、机制。 四是倡导性要求要积极探索。除了禁止性要求和规定性要求外,《管理标准》还提出了一些倡导性要求,学校要积极进行探索。一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文化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理服人、以文化人;要遵循规律、勇于创新、务求实效,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要把这些基本遵循与贯彻习近平同志“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品德作为首要素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完善工作体系,创新工作理念,丰富内容手段,促进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不断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贯穿融人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见成效,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把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典型引路、制度规范等结合起来,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二要更加关注社会大课堂。社会大课堂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举措。在社会大课堂中,学生能够得到更为多样的实践机会,开展更富探索性质的实践任务,使学生拥有更为广阔的学习时空,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国家提倡建设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学校应充分利用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双休口、假期,适当安排学生参加校内外服务性劳动和公益劳动,并通过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学校要主动与大学、部队、交警队、派出所、居委会等单位保持联系,建立“协作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通过聘请社区辅导员,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构建一种新型的、高度整合的家庭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共赢格局。三要更加主动争取社会支持学校改革发展。学校应该积极发挥社区在学校育人中的功能,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可借鉴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利用专家资源建成参谋咨询机构,明确其职能和地位,完善决策程序,引导好、保护好专家学者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对涉及面广和专业性强的决策事项,通过举行多种形式的咨询活动,进行科学论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