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县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及解决对策分析 |
范文 | 韩冰+++付新花 [摘 要]通过调查,了解当前县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一线教师急需的方面明确了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对策 一、引言 为了进一步了解甘肃省岷县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现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全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走出困境,课题组精心编制了《初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以下简称教师问卷)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调查问卷》(以下简称学生问卷)。学生问卷主要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态度、学习化学的习惯、课堂表现、喜欢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看法等方面编制;共有37道题,主要是选择题、补充选择题、问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备选答案3—6个不等。教师问卷主要从教师备课、组织课堂教学、学生辅导、教学反思、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看法等方面编制;共有66道题,主要是选择题、补充选择题、问答题三种题型。 课题组对县域内的独立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九年级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500份,回收1482份,回收率98.8%;向三所完全中学、四所九年制学校、九所独立初中发放教师问卷34份,回收34份,回收率100%。作答问卷的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11人,二级教师22人。现对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岷县现有完全中学3所、独立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其中城区独立初中1所、民族九年制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其他学校全部分布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全县现有九年级学生约5932人,但学生化学水平整体不高。除去试卷结构发生的变化外,从整体上看,近三年的中考成绩是逐步降低的,明显趋势是一边倒,低分学生比例逐年走高,而优秀生比例是逐年下降。由此充分说明了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以及该课题研究的实用性。 二、调查问卷分析 1.学生问卷分析 一是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态度来看,农村学校初中生有50%喜欢学习化学,同时也有42%的学生是一般喜欢化学;而城区学校初中生有62.75%喜欢化学,还有21.75%的学生最喜欢学习化学。至于喜欢学习化学的原因,无论农村学校还是城区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喜欢这门学科,同时也有接近25%的学生(城区23.5%,农村26%)选择了喜欢这门课的教师。 二是从学生学习化学的习惯来看,农村学校初中生有68%选择了会预习自己喜欢的那位教师教的科目,有26%的学生会预习自己认为成绩不理想的科目;城区学校初中生有47.06%会预习自己认为成绩不理想的科目,但也有23.53%的学生选择了不预习。在预习方法上,农村和城区学生的选择也存在差异,60%的农村学校学生会阅读要学的内容,归纳出重难点,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但城区学校学生只有35.29%这样做,还有39.22%的城区学校学生选择了把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在听课中,城区学校有72.55%的学生、农村学校有58%的学生会选择“一面听,一面把老师讲的和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记在书上”。 三是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整体而言,练习课上“完全按老师的要求进行,不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学生约占20%—32%。在完成作业上,城区学校有21.75%的学生“只讲究速度,做完就完事”;农村学校学生有38%不喜欢在课堂上思考问题;农村学校学生中有48%、城区学校学生中有60.78%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只是偶尔发言;城区学生约有1/4只跟同桌交流;农村学校有32%的学生、城区学校有17.65%的学生認为小组活动“是少数人的事”;农村学校有28%的学生、城区学校有31.73%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机会也很少。 四是从教师的教学方法来看,整体而言,60%—90%的学生喜欢“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58%—66.67%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调整授课方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18%—38%的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配合不太积极。城区学校有21.57%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无所谓”,农村学校有20%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不重要”;农村学校学生有42%喜欢“老师多讲多抄,学生主要听讲和记录,老师指点方法”,城区学校学生有62.75%喜欢“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老师很少讲解”的课堂教学方式 ;半数以上的学生喜欢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上课有激情、幽默、生动、有趣”。 五是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看,在“受老师表扬”这个问题上,城区学校学生在“从不”“偶尔”“既有表扬,也有批评”三个选项中各占了1/3,“经常”这个选项是0,而农村学校学生选“经常”的也只有2%。在教师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城区学校有86.27%的学生认为“适中”,而农村学校学生这样选择的只有52%,有32%的农村学校学生则认为“适中,但要改进教学方法”;有近50%的学生认为“老师精讲累计时间不超过1/2,学生学、思、议、练累计时间不少于1/2”;城区学校有86.27%的学生、农村学校有64%的学生希望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提问方式上,城区学校有84.31%的学生、农村学校有74%的学生认为应该“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预习方法的指导方面,有5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曾给全班学生指导过”;在教师是否要求记学习笔记时,城区学校学生有43%、农村学校学生有62%选择了“每节课都必须记”,但也有35%及以上的学生选了“有时记,有时不记”;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上,城区学校有86.27%的学生选择了“能吸引”,而农村学校有38%的学生选择了“老师很少设计或从不设计”。另外,城区学校有76.47%的学生反映教师经常拖堂。 2.教师问卷分析 一是从教师备课来看,35.29%的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寻找课外相关资料”上耗时最多,大约用“两小时”;备课时教师考虑和反思最多的是“课堂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设计”,而有78.26%的教师只是“部分考虑了”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1/3的教师备课仍然是“单打独斗”;1/3的教师虽然是在集体备课,但无固定形式,也无固定文字材料。此外,只有47.83%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做的扎实,整体力量远远大于名师效应”;有13.04%的教师备写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 二是在上课方面,有一半多的教师对“活动与探究”还停留在教师演示阶段;有47.83%的教师认为实验对学习化学知识有帮助,但约有一半的教师只是“偶尔安排一次”学生分组实验;有将近60%的教师承认自己在课堂上讲得太多,每节课只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练习和自学时间,因为怕学生自己不学,或者学了也学不懂;有60.87%的教师认为自己上课效率一般,提高效率的有效措施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26.09%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偶尔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30.43%的教师也是“偶尔”告诉学生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要求学生预习,而约有一半的教师有过准备不充分就去上课的情形。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有34.78%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只有8.7%的教师“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而大多数教师都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变动、增加或删减。在课堂提问上,有69.57%的教师采用“先提出问题,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回答”的方式,缺少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调查发现,有26.09%的教师课后感觉“不尽如人意”;17.39%的教师对复习教学都采取“先复述,学生跟着说”的办法;50%的教师在讲评试卷时是“按照试卷顺序讲评”;70.59%的教师只是“偶尔”让学生上讲台为其他学生当“小老师”;38.24%的教师反映课堂上学生“很少”提问;32.35%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一般”;接近30%的教师只是“偶尔”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在是否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教学和辅导的问题上,有41.18%的教师选择了“偶尔”;当问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擅长的教学方法时,有50%的教师选择了“以讲为主”;有少数教师从来不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64.71%的教师认为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而有26.47%的教师则认为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反映出的问题 (1)学生问卷 一是学生学习习惯欠佳。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去预习第二天将要学习的课程,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预习;即使预习,有部分学生也只预习自己喜欢的教师所教的科目,而有1/4至1/2的学生预习的是成绩不理想的科目。此外,有18%的学生不会预习,而在预习方法上有1/4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指导过。二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不主动思考,与教师不配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发言,对作业也是应付了事,漠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三是学生认为教师的教法单一,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需要改进,如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农村学校将近40%的教师不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城区学校教师经常拖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缺少激励。四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待提升。 (2)教师问卷 一是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必由之路。二是学生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是制约教学成绩提高的直接原因。三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制约了教学成绩的提高。如教师备课仍然是以传统的知识和过程为主,轻方法、轻教法、轻学法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备课仍然没有形成合力,集体智慧没有发挥;教师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方面还没有足够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教师缺少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意识和理念;教师对学生分组学习重视不够;教师对学科知识不够重视,其课堂教学中学科特点没有得到重视和凸显。四是有些环节设置不够科学合理,造成了教学效率不高。如64.71%的教师在试卷点评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讲,辅以学生讨论和思考”;58.82%的教师认为改善教学效果的最大障碍是“教育教学理念欠缺”;40%左右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学科教学最大的困难是教师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1/3的教师近三年没有写过1篇教学论文;38.24%的教师认为从“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入手最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对策分析 1.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为此,各学校可以通过晨会、主题班会、政治课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培养和励志教育,用各种具体的活动和事例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初中生毕竟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根据笔者的从教经验,只要教师用心,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2.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要通过各种办法,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很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笔者曾经在学校任教时,为学生演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之后,就有學生利用青霉素瓶子和小竹管以及在药铺中买到的高锰酸钾做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许多与课堂演示实验不同的现象,手也被药品腐蚀得发黄,闻氧气的味道时还被呛了一下,这就是兴趣的力量。除了实验外,现在的微视频、科教片、生活实践都是很好的资源,教师应该注重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大学科教师培训力度 近几年,随着“国培计划”的实施,学科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明显增多。参训教师在理念上、视野上自然有明显提升,但参加培训的教师数量毕竟有限,况且高新技术的落地生根还需要一个过程,是否适合本地实际还需要磨合。笔者要提的教师培训主要是指校本培训,即“师带徒”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既切合实际又便于实施,成本较低,而且效果显著,非常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2017年,笔者通过参加省政府督导团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活动发现,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培养只有方案,没有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培养措施,更没有培养结果,而实施了结对培养计划的学校,教师成长就相当明显。 4.以校为单位探索适合本校、本学科教学的基本模式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部分教师变得越来越不会上课,尤其是年轻教师,既放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适合本学科的有效教法,只是照本宣科。由于教师讲的内容教材上都有,学生觉得上课没意思,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学校要实行“顶层设计”,抽调学科骨干力量,研究和制定适合本校、本学科的基本教学模式,让其他教师在校内边试用边修正,从而逐步形成一整套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科教学模式,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