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导师制化解走班制教学中的班级管理难题
范文

    李洪奇

    随着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试行及推广,走班制教学成为应对新高考的一个重要选项。由于流动性和行政班级弱化,走班制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班级管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为顺利推行走班制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导师制是化解走班制教学中班级管理难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一、走班制教学中存在的班级管理问题

    在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走班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走班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难题。其中,班级管理问题成为走班制教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1.班级管理形式的转化。走班制教学以教学班为主要形式,而流动的学生群体又增加了教学班的不稳定性。教学班的主要任务侧重于课程教学的实施,这使班级管理容易走向单一的教学与只注重学习成绩的价值取向。教学班对于教学功能的侧重,会影响教学与育人功能的平衡,容易割裂“教”与“育”的整体性。在走班制下,学生的学习时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班主任的作用日渐弱化,班级管理形式也发生了转化。

    2.道德教育难度的增加。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班主任是班级德育的主要执行者。随着班主任作用的弱化,德育的难度相应增加。班主任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及行为状况,加之某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欠缺,容易出现纪律松懈、暴力事件及其他不良现象和隐患,使德育管理出现“真空”,缺少了连续性。

    3.学生同辈群体的弱化。走班制的流动性使同辈群体的形成受到影响。同辈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初级群体,它是青少年时期个人成长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并不亚于父母和教师。同辈群体的弱化会影响学生的情感交流需要、兴趣爱好培养、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学习等方面,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不利因素。

    4.班级文化特色的淡化。在走班制下,教学班的强化导致行政班集体活动时间的减少和内容的缩减。长此以往,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及荣誉感日益淡化,主人翁精神逐渐丢失,不利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走班制打破了原有的班级文化,对班级特色文化的营造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二、导师制的原则与内容

    针对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难题,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和班干部,改用导师制,收效较好。导师制的设计原则与内容如下。

    1.坚持德育为先。“诸育德为本。”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中心。为了解决走班制下德育管理“真空”问题,导师制要坚持并突出德育为先的原则。一是强调对师德的考察和重视,这是成为导师的首要标准和必备条件;二是导师在课程教学任务之外,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德育工作。

    2.贯彻学校文化。在班级文化特色淡化的情况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所以,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各类社团文化活动,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导师应积极领会校园文化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促进学生同辈群体的形成,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兼顾学业与职业。走班制下的导师,不仅要在学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而且还要在专业和职业发展方面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和建议。一方面,导师除了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辅导,还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选课指导,使学生避免盲目性。另一方面,导师要对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指导,对其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进行科学引导,为其提供合理的帮助和咨询服务。

    4.发挥团队优势。导师除了担任课程教学任务之外还兼顾多种事项,工作压力较大。因此,导师制的设计要注重发挥导师团队的优势,建立团队化的导师队伍,实行团队化管理模式,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在导师的类型上,可分别设立“学业导师”“生涯导师”和“心理导师”,还可以根据学校需要聘请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团队化的导师队伍既考虑了专业区分和职能差异,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与合力,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指导与咨询。

    三、导师制的工作机制

    为了实现导师制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导师团队的功能,还需要确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1.互助机制。设立不同类型的导师,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导师的特长与职能,通过团队化的管理模式,发挥专业化分工的效能,实现导师之间的互补与互助。为了更好地促进各专业导师之间的协作,导师团队应建立起学习共同体,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形成同侪学习与和谐的互助氛围,相互提升和互补,提高专业能力与素养,逐渐向全能型导师的方向发展。

    2.激励机制。为了促进导师制的发展,学校试行首席导师、优秀导师评选制度,由高校签约专家共同组成评审小组开展评选工作。作为激励措施,首席导师与其他导师在薪酬待遇方面加以适当的区别,引导导师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同时,导师团队实行动态调整,充分尊重导师的进步,激励导师的成长。

    3.辅助机制。在取消行政班和班干部的情况下,学校设立了导师辅助机制。各教学班由学生担任卫生志愿者、读书志愿者、后勤志愿者、慈善志愿者等,帮助导师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并將志愿活动算入学分。另外,每月开展一次导师团队交流活动,使导师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动态,从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辅助机制可以帮助导师更好地行使工作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导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

    4.多元评价机制。导师多元评价机制主要是利用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导师互评等方式,从德育贯彻、课程教学、心理辅导、生涯规划等方面对导师开展综合评价。另外,还要注重对导师团队的考核,注重导师团队的整体工作表现和提升。多元评价机制保证了对导师评价的客观性,同时激励和促进了导师的成长,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减少了团队的内耗。

    面对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难题,各学校应积极探索,找出适合自身的解决之道。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的导师制实践,不失为化解走班制下班级管理难题的一个有益尝试。

    (责任编辑 张慧籽)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