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优化EDU课程 追求教育高品质
范文

    谢红新

    多年来,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始终秉持“全线提高、全面发展、全程育人”(以下简称“三全”)的全人教育办学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身心健康、富有思辨、学力厚实、人格健全”的合格毕业生为追求,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面对教育转型、上海中高考改革的陆续落地,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办有“魂”(全人教育理念)的高品质教育成为全体“民乐人”共同追求的愿景,而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载体,就是课程。因此,学校力图通过“EDU课程”科学化的建构与实施,以期实现“民乐教育”的高品质发展。

    一、立足“全人教育”,确立EDU课程理念

    学校的EDU课程,立足于“全人教育”,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致力于学校课程文化建设,聚焦于教育品质的提升。EDU即全线提高(Excellence)、全面发展(Development)、全程育人(Universe)三个核心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的统合。

    全线提高,即学校立足于传统特色项目“Excellence”,依据校情(纵向学段),将点状的传统优势项目变成“普及—提高—特长”的梯队性、线状衔接性课程,做到“科科有特色、段段有衔接”,助推学生素养的提升。

    全面发展,即学校着力于现有课程架构“Development”,立足于传统(横向学科),针对当下,开足、开全八大学习领域的相关科目,做到“人人有选择、门门有精品”,以融合性课程的开发,助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全程育人,指向于学生终生发展的“Universe”,即“普世、一贯”。学校在注重学科育人的同时,一方面,拓宽课程开发的视野,统整校内外课程,进一步增进二者的关联度;另一方面,系统地进行“假期生活”“生涯规划”等课程建设,做到“时时有教育、处处有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EDU课程以“人人有选择、处处有学习、时时有教育”为理念,以培养“乐学、乐思、乐创”的“民乐学子”为目标,助推学校高品质发展。

    二、聚焦“三类”课程,建构EDU课程群

    1.着眼基础性课程,推进高阶思维课堂教学探究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确保高品质办学的关键。基于目前课堂教学存在“一多一少”现象,即“多的是识记、理解等低层次思维,少的是问题求解、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学校依托区级重点课题“指向学生高品质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研究”,聚焦课堂转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之核心素质——高阶思维能力,以期三年内,通过“宣传发动—校本研讨—试点探究—整体推进—成果展示”等环节,有序实施,形成评价量表,实现减负增效。如今,学校在市、区专家引领和区、校骨干的参与下,初步完成了语文学科1—9年级所有分册教材重点篇目的教学案例设计,建构了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范式。在此基础上,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范式也正逐一形成,为今后各学科的全面实施引好了“路”,做好了示范。

    同时,学校加大开放办学力度,通过市、区“五校”联盟等校际结对,坚定了思维课堂建模的信心,拓展了优秀生培养的视野和途径;通过外教进课堂,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了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交流能力;通过参访我国台湾地区学校、美国学校的研学活动等,让“民乐人”感受到传统文化传承、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2.着眼學生体验性课程,构建“三乐·六美”课程群

    学生体验性课程分为拓展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学校充分挖掘师生的优势智能,积极建设并优化符合学生特点、发挥教师特长、体现学校特色的全人教育EDU课程体系,为学生多元选择、个性发展和提升教育品质提供了保障。目前,学校开发并完善了近百门校本课程,对应“三全”形成了“三乐·六美”课程群:以“立德树人”主题月活动为抓手的“育德美心”课程群;以“晨诵夜吟”人文读本等为载体的“怡文美情”课程群;以防震减灾、微电影制作为重点的“科创美智”课程群;以三乐(管乐、打击乐、声乐)、书法为主线的“尚雅美艺”课程群;以击剑、网球项目为领衔的“健体美形”课程群;以“我们去哪儿——小脚走天下”为特色的“崇思美行”课程群。

    打造形式多样、高品质的特色课程群,让更多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让丰富的课程促进了学生“生理、心理、情理、伦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实施,打造高品质教育

    课程建设一重建构、二重开发、三重实施与评价。学校课程实施做到了:课程菜单丰富,学生选择自主,参与形式走班,课程评价多元;强化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课程内容、定人员。另外,学校特别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

    纵向衔接体现“一贯”,着眼于“梯队性”,采用“普及+提高+特长”培养的课程模式。比如“鹿鸣”管乐特色课程,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品牌课程,由小号、萨克斯等11门子课程组成。其特点包括:梯队有层级,师资有品质,训练有保障。这种学习有监督、训练有保障、考评有规律的管理模式,确保了乐团建设的高水准。“鹿鸣”管乐特色课程,使“民乐学子”的学习生活精彩而灵动。除此之外,学校的击剑队、篮球队、合唱队等亦是如此。

    横向渗透体现“融合”,着力于“系列性”,强化跨界、跨学科和实践探究。学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打造跨界、跨学科融合课程,通过各类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以期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潜质。融合课程实施做到了:课程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课程学习方式丰富、高效;课程效果评价及时到位。比如“我们去哪儿——小脚走天下”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开发了自然景观系列、人文资源系列、梦想科创系列等系列课程,旨在使学生以亲身实践的方式,围绕小课题,深入学习了解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等各个领域,进而从“社会参与”“科学精神” “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EFP”课程社团成员也积极参与其中,负责“我们去哪儿——小脚走天下”视频节目制作,通过校园电视台进行播放,使有限的参与机会惠及到了全校学生。短短几年,学生们的足迹已遍布小昆山二陆草堂、中国航天局闵行研究所、松江区G60科创走廊等近30个地方。

    总之,学校就是通过高品质的课程来培育“民乐学子”的高素养;围绕全人教育下的EDU课程理念,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实施效率,是实施学校高品质教育的基础。优化EDU课程,提高教育品质,是“民乐人”一直秉承的办学方向。

    (责任编辑 张慧籽)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