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评价导向的自主学习微课模式的理论构建及应用分析 |
范文 | 艾静 熊建文
[摘? ?要]微课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对微课设计模式理论的需求,可尝试以ADDIE教学系统设计模型为框架,以ARCS动机模型为开发原理,构建适用于当前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需求的自主学习微课模式。以高中物理学科为例,说明评价导向的自主学习模式如何设计内容环节,并反思了模型构建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ADDIE模型;ARCS模型;评价导向;微课模式;自主学习 近年来,可汗学院、MOOC、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对我国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契机。微课程作为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内容层面的重要载体,其设计与应用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微课在我国各级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其在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一是教师方面。如教师在微课制作技术层面及微课平台应用方面存在问题,欠缺微课设计的理论知识,对应用微课的适切度把握不好等。二是学生方面。学生在借助微课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习动机,自主学习意愿不强,存在认知负荷增加(或超载)的可能等。三是微课方面。已有的微课研究及应用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微课设计理论研究较少,导致大多应用研究仅是根据需求选取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实况录像片段并上传到网络,通过重放再现教学场景,没有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产生深刻的变革[1];微课模式的创新性研究不足,导致当前可应用的微课模式稀缺,对一线教师的应用产生了较大的束缚。 为此,研究者必须考虑:怎样的微课模式才能有效改善一线教师的技术瓶颈、理论欠缺等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应用微课进行辅助学习的动机并降低他们的认知负荷;基于怎样的理论才能建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微课模式并可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实践,以助力师生的教与学并有效促进深度学习。 一、微课模式的构建及特征分析 2015年,钟启泉教授曾对微课热发出警示之音,他呼吁教学应该从“技术中心的研究”转向“学习中心的研究”[2]。因此,对微课模式的研究应更多关注其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自主学习,从而克服微课模式中浅化学习等问题。为此,提出构建评价导向的自主学习(Evaluation guide of Autonomous learning,简称EA)微课模式,尝试通过评价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深度学习。 1.EA微课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英国评价专家本森(Robyn Benson)等人强调在线学习者的评价主体地位,使评价融入到学习中[3]。一是深度学习理论为EA微课模式提出以评价为微课模式的价值导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经历认知偏差,而EA微课模式则依据认知诊断理论诊断出学习者的认知偏差,进而提供相应的教学干预以引导学习,使学习者通过概念转变实现深度学习。二是知识的碎片化与整合是EA微课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研究表明,将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分解成不同粒度的知识点,使用图或树的结构将它们组织起来是比较适宜的知识组织和表现形式[4]。知识地图的呈现满足了学习者保持知识的完整性、连续性和条理性的需求,因此在EA微课模式的内容设计过程中要厘清知识点的层次关系,建立学科的“微课知识地图”[5],以实现微课模式“局部的微”与“系统的整”的统一。三是自主学习理论为EA微课模式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EA微课模式中,学习者处于学习环境的中心,是整个环境系统运作的动力所在[6]。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需求选择学习目标,自主选择知识点参与在线诊断以确定自身的知识状态,并对比该知识点的目标状态,经由系统给出可供参考的学习路径,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路径进行改善性学习。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自主确定“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并能清楚自身“学得怎么样”等问题。EA微课模式的构建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同时也能借助学习过程的电子档案在线记录学生个体的学习成长情况。四是ADDIE教学系统设计模型为EA微课模式提供了规范化的制作流程。ADDIE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中心为美国陆军设计和开发的培训模型,主要包括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实施(Implement)和评价(Evaluate)五个阶段,现已成为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论[7]。文中尝试以ADDIE模型为基础,依照分析、设计等五个阶段构建EA微课模式的设计过程。五是ARCS动机模型为EA微课模式的内容设计提供了设计标准。柯勒(John M. Keller)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包括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四个要素[8]。四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且高度相关,通过评价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使微课内容与学习者间建立关联,通过目标与状态的比较和学习路径的呈现使学习者获得信心,并经由针对性教學设计达到个人满意的学习状态。以ARCS模型指导EA微课模式各流程的具体设计,对激发学习者动机具有重要价值。 2.EA微课模式 结合以上分析,在构建评价导向的自主学习微课模式时,可以ADDIE模型为框架,以ARCS模型为标准,设计EA微课模式各流程。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 (1)EA微课模式的评价导向功能及价值 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与教学评价模式的固定化之间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多数教师无暇深入分析,导致评价不到位而产生重复教学、低效教学等问题。通过对深度学习的思考,结合ARCS模型的分析认为,以先评价后教学的方式开展微课教学更具有实际意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评价导向的微课模式更能有效促进深度学习。根据认知冲突理论,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时,就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并为了获得认知上的协调或一致,而对知识结构进行顺应或同化,引发深度学习,最终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是评价导向的微课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根据ARCS模型,在学习之初告知学习者期望他们达成的学习目标,并让学习者了解减小自身水平与目标之间差距的方法,从而使其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努力程度预测自己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有利于学习者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增强学习自信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最终的学习质量[9]。 (2)EA微课模式自主学习特征的体现及价值 EA微课模式的自主学习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即从知识地图的哪个位置进入学习。二是自主选择学习路径。即经由哪些知识点的学习逐层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三是自主选择教师干预程度。即可以选择是否寻求教师在线帮助;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自己把握学习进度等。其价值体现在,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能通过微课的辅助学习功能逐步解决自己的学习障碍,解决了以往学生在出现学习障碍时不能明确症结所在、不清楚该如何解决学习障碍等可能降低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同时也能对学生自主开展课外辅助学习具有重要价值。 二、微课模式对高中物理课程的学科化应用 高中物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学习障碍的一门学科,但其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层级化的概念关系等特征很适于应用EA微课模式。在此,以物理学科为例,对EA微课模式的微课内容设计过程进行说明。 1.微课设计的知识地图 按物理学科内容,可将物理知识地图参照物理概念层级关系[10]进行构建。如在设计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时,先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概念或知识构成进行分析,从知识地图提取相关知识建立如图2所示的属性层级关系,结合认知诊断理论,编制诊断测试题,诊断出学生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的属性掌握模式,确定其理想掌握模式,构建学习进阶路径。 2.进阶分析依据及路径分析 在设计具体概念的诊断试题时,如摩擦力试题,首先需对其进行进阶分析。要基于已有的研究分析,结合大样本测评结果构建摩擦力的学习进阶,结合学习进阶编制摩擦力的进阶试题。进阶路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依据知识地图,结合属性层级关系所构建的进阶路径。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需先掌握图2所示相关概念,通过认知诊断,若判定学生主要是由于A3摩擦力学习障碍导致A7牛顿第二定律学习障碍,则在相应的知识地图上,先通过学习进阶成功晋级A3摩擦力,进而晋级A4力的合成与分解,最終晋级到A7牛顿第二定律。二是具体知识点的学习进阶。如摩擦力的知识,先用摩擦力学习进阶测试题进行测评,确定学生的进阶起点,依据摩擦力的进阶分析确定学生的进阶路径,选择相应的教学干预,实现对摩擦力概念的进阶,并成功晋级到终点。 3.针对性教学设计与实施 依据上述分析,补救性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具体知识点如摩擦力概念,依据判定的学生的进阶起点,根据进阶路径设计教学。对于具体概念的教学设计,主要从概念自身的理解、概念与相关概念的辨析、概念的拓展应用三个方面设计进阶教学。学生依据诊断结果选择需要补救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补救,从而逐步实现对知识点的晋级,进而按照知识地图选择合适路径逐渐构建并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见图3)。 三、EA微课模式应用的思考 EA微课模式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便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开展。EA微课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自主评价诊断、自主干预性教学等,使学生可以在课外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自主诊断和针对性学习。二是为有效实现教育公平提供可行路径。EA微课模式的实用价值在于自主学习,对其成熟架构的推广可以使偏远地区的学习者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有效缓解因教育资源的地域差异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EA微课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还需要深入思考以下问题。一是评价功能的完善。根据2017年版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各科课程的目标,如何在评价功能中实现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是EA微课模式在实现评价功能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二是EA微课模式下各学科的设计与应用。文中仅以高中物理学科为例进行了分析,从如何构建知识地图到如何构建进阶及针对性教学设计,但不同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学科的EA微课模式设计需要结合其自身学科特征作具体分析。三是EA微课模式在使用平台上要力求普适化。EA微课模式构建的价值之一是实现自主学习,缓解教育资源差异带来的问题,因此其使用平台应首推应用最广泛的平台,如可将EA微课模式搭建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使其更便于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武威,黄宇星.微课程技术创新教学理论与方法的重要突破[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45-51. [2]钟启泉.田园将芜胡不归——“微课”的诱惑与“课堂研究”的主旋律[J].教育发展研究,2015(2):1-5. [3]Robyn Benson,Online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M].Oxford:Chandos Publishing,2010. [4]徐明发,聂承启.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知识表示模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9-44. [5]张生,王丽丽,苏梅等.微课程设计要素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4(9):72-77. [6]郁晓华,祝智庭.基于个人学习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型——层级式碎片化关联的设计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13(6):103-112. [7]卜彩丽.ADDIE模型在微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8):90-93. [8]Keller J M.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1987,10(3):2-10. [9]刘爽,郑燕林,阮士桂.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2):51-56. [10]艾静,熊建文.高中物理知识层级关系划分及其应用研究[J].物理教师,2018(1):6-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