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端贯通项目五环探索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
范文 | 刘晓敏 薛伟平 [摘 ? 要]根据高端贯通项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现状,结合高中物理教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合该项目学生的五环探索教学模式,为高端贯通项目院校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高端贯通;基础教育;高中物理;五环探索教学模式 一、高端贯通项目简介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以下简称“高端贯通项目”)是北京市教委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而开展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新途径的试验项目,由北京市重点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与优质高中、本科高校、国内外企业协作,对符合当年中考升学资格的京籍考生采取提前招生的方式录取,前两年以基础课为主,使用高中通用教材,适当开展职业先导课;第三至五学年学习职业技术专业知识,成绩合格者取得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完成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后通过转段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完成6至7学年学习任务并成绩合格者,将取得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专升本)毕业证书。 二、高端贯通项目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高端贯通项目自2015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有4年。该项目录取的是接受正规基础教育并统一参加北京市中考且总成绩达到430分及以上的学生。研究者对北京市高端贯通项目学校的205名学生和20名一线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参加贯通项目的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仍局限于传统职业教育的水平,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对学生学习的需求缺乏科学认识。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主要体现在“知识基础扎实,技术能力过硬,胜任岗位需求, 满足个人兴趣及发展上”[1],因此基于传统职业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对高端贯通项目的学生已经不适用,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项目需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三、五环探索教学模式及教学案例 五环探索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是基于“高效课堂=精炼的讲授+恰当的练习+有效的指导”[2]。该教学模式集探究、合作、交流、启发于一体,具有“互动、自主、高效”的特点,主要适用于探索、发现规律类的教学内容,共包含五个环节。以人教版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为例,对于电容器大小的影响因素及电容决定式C=的得出,可运用五环探索教学模式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自主探究环节(10分钟) 本环节是后续环节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设置问题情境阶段。教师播放视频“韩国新研究:烟头可做成超级电容器”,内容是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将香烟过滤嘴这一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制成了超级电容器,且相比于普通电容器,其储存电量更多,充电速度更快,持续时间更长,既环保又实用。教师请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内容思考“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样,由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先进技术理念引出问题,可较充分地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引发了学生思考。二是学生独立思考阶段。学生已经知道电容器的内部构造及其工作过程,并且认识到电容是电容器本身的一种性质,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储备对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提出假设,如平行板的面积、平行板间的距离、平行板间绝缘物质的成分、平行板的材料等。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合作交流环节(10分钟) 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思维碰撞与融合的阶段。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名学生,针对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由组长组织每位学生阐述各自的观点并展开组内讨论,最后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并对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进行记录,以备后续展示环节汇报和评价时使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小组的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或督促。 3.课堂展示环节(10分钟) 这一环节是全体学生思维共享,教师了解学生思维动态的过程。教师专门针对展示环节设置了小组加分项,所加分数可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如第一个主动展示讨论结果的小组可加20分,能提出不同方案的小组可加20分,能对已展示小组的成果做出有效评价的小组加15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有效避免了学生重复汇报相同方案的情况,还保证了每个小组能够认真倾听并积极思考其他小组的阐述。小组加分策略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4.教师讲评环节(2~3分钟) 及时有效的反馈是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讲评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总结性评价,并对影响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做出概括和归纳,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明确得出各因素的定量关系为C=。 5.达标检测环节(7~8分钟) 达标检测环节是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理解程度的过程。为了检验学生对电容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教师要设计精练、典型的题目,要能够突出重点,并有利于突破难点,同时还要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如下面的例子。 【例1】两块平行板带等量异种电荷,要使两板间的电压加倍,而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半,应使( ?) A. 两板的电荷量加倍,而距离变为原来的4倍 B. 两板的电荷量加倍,而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 C. 两板的电荷量减半,而距离变为原来的4倍 D. 两板的电荷量减半,而距離变为原来的2倍 【例2】在如图的电路中,A、B为两块竖直放置的金属板,G是一只静电计,开关S合上时,静电计张开一个角度,下述情况中可使指针张角增大的是( ?) A.合上S,使A、B两板靠近一些 B.合上S,使A、B正对面积错开一些 C.断开S,使A、B间距增大一些? D.断开S,使A、B正对面积错开一些? 变式:连接在电池两极上的平行板电容器,当两板间的距离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的电容C 变大 B.电容器极板的带电量Q变大 C.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势差U变大 D.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变大 以上例题与变式的设计循序渐进,例1是对公式C=的直接应用,属于容易解答的问题,这一类题目可由掌握程度较低的“后进生”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例2是对影响电容因素的定性分析,属于中等偏难的问题,可由掌握程度较高的学生进行讲解,教师要对学生的讲解做出清晰的点评和方法的提炼,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变式则是对例2思路的运用,由于教师已经总结了方法,这一类题目可以交给中等程度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掌握情况,又可以让中等程度的学生学有所用,充分体课堂价值。上述三个问题覆盖了影响电容因素的全部知识点,并且在难度上设置了梯度,可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用武之地,并能够逐级进步。 有学者认为,良好的教学,像一个创造力的冲动,像一个源泉,不断汩汩流淌[3]。五环探索教学模式较好地诠释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教師成为学生问题解决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而课堂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也会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中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4],因此教师要在促进个人观念转变的同时更加注重自我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研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兰明,王军红.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的顶层设计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7(9):84-88. [2]林华民.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之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7):111-113. [3]张栗原.教育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81. [4]孙红军.小学语文“三段五环”教学模式的探索[J].语文教研,2012(6):60. (责任编辑 ? 郭向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