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科学课堂实验创新设计策略的研究 |
范文 | 徐建平 摘要:新课改赋予了科学课程全新的意义和任务。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课程,也是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途径。实验是科学课最重要的教学模式,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目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实验缺乏创新性,影响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与科学本身海纳百川的属性是相悖离的,这些问题影响了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文章结合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创新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设计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创新设计;实施策略 初中科学课主要是以探究、验证科学常识为主,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而科学实验恰好是连接科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目前,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头重脚轻”的错误理念,把教学重心放在了实验演示上,对于实验提问设计,实验科学思维渗透、研究与创新是比较忽略的,这些问题制约了初中科学课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笔者认为,针对初中科学课,教师应该深度解读教材,创设探究情境;延伸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自主验证;巧用信息技术,优化科学实验教程,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科学实验点亮学生的科研梦。 一、深度解读教材实验,创设不同的实验情境 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目前很多教师对于教材的挖掘并不深入,大多是照搬教材实验内容教学,缺乏对实验的创新设计。笔者认为,教师要深度解读教材,从教材演示实验中找到不一样的亮点,围绕着这个亮点来创设不同的实验情境。 例如,在教学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以下统称“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压强”这节课时,教材中的实验比较简单,演示了压强与压力之间的区别,证明了压强的存在。教师需要对教材实验进行创新,创新实验方案。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吸盘挂钩来进行实验,这种挂钩是通过塑胶挂钩与墙面之间形成的近似真空区域来固定,利用的正好是压强的原理。教师可以准备几个大小不一的吸盘挂钩,不同重量的砝码、玻璃、瓷砖、模板等实验器材,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来验证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这样设计科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科学实验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真正利用科学实验来创新生活。 二、延伸教材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科学教材中的实验虽然比较全面,但是普遍存在着实验独立性强、知识链衔接不合理、层次比较单调的问题。教师在实验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延伸教材实验,把与本节课实验内容相關的知识串联起来。 例如,在教学浙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融入pH值测定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溶液的酸碱性。教师为学生发放pH试纸,学生可以自制一些溶液进行测定,如盐水、糖水、苏打水、橙汁、矿泉水、碳酸汽水等,在溶液配制中让学生了解物质、水含量、浓度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渗透饱和、不饱和的概念,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了解和掌握。教师这样创新设计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研究各种常见饮品的酸碱度,找到最适合人体饮用的饮品。在创新科学实验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知识,融合自己在生活中的疑问,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设计探究实验来验证猜想,这才是科学实验的真正魅力。 三、融合信息技术,创新实验演示呈现方式 初中科学实验很多都是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的了解和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浙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能量转化的量度”这节课时,主要是研究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从肉眼上很难观察到,而且实验操作比较烦琐,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航天科技展示,如火箭点火发射的过程、宇宙中卫星是如何围绕地球旋转的,这些最尖端、最先进的技术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积极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实验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沉浸在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中。 总之,教师应该秉持创新精神,对现有科学实验教学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给予学生实验自主权,利用信息技术点亮学生的科研梦,让学生了解到更加广阔的科学世界。 参考文献: [1]陈锋.初中科学促进概念转变的概念教学范式研究:基于“任务中心”教学模式的视角[J].教育参考,2017(4). [2]翁庆双.变知识传授为观念建构:基于观念建构的初中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J].浙江教育科学,2017(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