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元情绪的相关研究 |
范文 | 赵雪娟 [摘 要] 為了了解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元情绪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采用《大学生元情绪调查问卷》和《自我分化量表》,以山西工商学院550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关 键 词] 大学生;自我分化;元情绪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7-0155-01 一、问题提出 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到,自我分化是指能够成功地在重要的人际关系中把握自我意识的独立和维持他人亲密关系之间平衡的能力。元情绪是情绪智力的核心,是一种主体对自我情绪的知觉、评价、描述监督与调控,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进行反复分析的能力。通过研究将了解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元情绪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国内自我分化与元情绪方面的研究,同时,为大学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取山西工商学院57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550份,回收率为96.4%,有效问卷536份,有效率为97.5%,其中,男生139人、女生397人。 (二)调查工具 采用徐建平修订后的《自我分化量表》的27个题项,四个维度为情感断绝、情绪反应、自我位置、与他人融合。量表得分高意味着较低的情感反应,在人际交往中能保持较高的自我独立性,低度情感断绝和较低程度的与他人交流融合。采用许远理的《大学生元情绪调查问卷》的21个题目,三个维度为感知和体验自己的情绪、表达和评价自己的情绪、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问卷得分越高,表明其自身元情绪能力越高。 (三)数据处理 问卷施测完毕后,编码,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元情绪的总体特征分析 调查显示,大学生自我分化程度较高,在自我位置上分化程度最高。不同分化水平的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主要因素是个体的成长环境。在分化水平较高的家庭中,父母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将成熟的态度、价值观言传身教地传递给下一代,子女可以在自由、平和的家庭氛围中作为家庭的一部分正常成长,与家庭达到正常心理上的分离。在父母分化水平较低的家庭中,父母通过家庭投射将其分化不成熟的态度、价值观等投射到子女身上。也经常表现为过度溺爱子女或干涉子女的决定,使子女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无法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导致其分化不良进而影响到个体的生活能力。 大学生元情绪水平较高,其中,表达与评价自我情绪的均值最大。元情绪是通过后天学习所获得的能力,需要经过一定的情绪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心理机制趋于成熟,可以较好地感知和觉察自己的情绪,能够进行适度的自我调整。 (二)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元情绪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在与他人融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民主家庭得分最高,溺爱家庭最低。家庭是个体一生社会化的开端,民主家庭自由氛围浓厚,父母自我分化程度高,个体能作为家庭的一部分正常成长,在保持亲密心理联系的同时不会产生对父母亲密体验的恐惧感。溺爱家庭中的子女实际是自我分化不良的父母将自身的不成熟投射到子女身上的表现。父母总是以为了孩子好为理由按自身的想法干涉子女的选择,使其无法独立地进行自我探索,子女在父母长期溺爱的影响下容易产生无助感。 (三)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元情绪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元情绪呈现极其显著的正相关(P<0.01),大学生自我分化程度越高,元情绪水平越高。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自我分化对元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经矫正后的R2为0.114,这与预期结果相一致。高度自我分化的学生具有更好的情绪认知能力,能够主导自己的情绪发展,妥善地处理与父母间的依恋且不会造成过大的心理距离。在面对压力时也能保持清晰的自我感,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意愿进行选择而非通过疏离、逃避的方式解决冲突或矛盾。相反,自我分化程度较低的个体容易形成对亲密体验的恐惧感,常常为了摆脱由家庭带来的压力而选择拉大与父母的距离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并且自然地将这种距离感视为成熟的表现,个体心理较为脆弱,长期如此容易形成回避、冷漠的不健康人际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学生自我分化和元情绪程度均较高。 2.大学生自我分化及其各维度与元情绪及其各维度除情感断绝与感知与体验自我情绪、情感断绝与元情绪外均呈现显著的相关(P<0.01)。回归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分化对元情绪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自我分化对元情绪预测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调节与控制自我情绪、感知与体验自我情绪、表达和评价自我情绪。 (二)建议 1.提高情绪辨别的能力 (1)积极关注自身情绪。通过心情日记等形式记录自身情绪并体验情绪表达时的情感状态。(2)总结自己曾有的情绪,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独特情感反应的原因。 2.学习沟通技巧和适当的表达方式 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运用沟通技巧,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以他人或群体的榜样为标准,这样也有助于良好自我分化能力的形成。 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作为父母,应与子女建立起一种亲密的情感联系,对子女表现更多的接纳态度、情感、行为,进行积极的情绪表达,努力营造和谐自由的家庭氛围。 参考文献: [1]周炎根.元情绪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应用心理学,2014(1). [2]许远理.元情绪理论的建构及其作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