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学分制改革的高职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范文

    冯妮婷

    [摘 ? ? ? ? ? 要] ?高职艺术院校具有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必然性,也面临多种制约因素。在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日益多样,高职艺术院校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和课程体系设计要根据多层次的职业发展需求进行架构,并注重实践教学的分类及认定。

    [关 ? ?键 ? 词] ?学分制;高职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34-02

    我国艺术院校实行学分制已有较长的历程,其间断断续续,时兴时废。高职综合艺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在2002年前后出现,由于受办学条件等因素限制,长期以来一直以实行传统学年制为主,辅之以部分选修课程。“十三五”以来,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中提出,要“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实行学分制”,高职艺术院校也逐渐开启了全面推行学分制的探索与尝试。

    一、专业艺术教育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必然性

    学分制的基础与前提是选课制,其思想核心是“学习自由”,强调人的个性张扬和自我形成。艺术教育的个性属性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使学分制改革成为新时期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一)艺术教育强调个性化表达

    艺术教育注重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鲜明的个性、富于表现力和创造力似乎是一个艺术人才的标志性素质能力。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本形态,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倡导多元化、包容性和发展的教学思想。艺术教育对个性化表达的需求与学分制注重自我发展、个性发展的诉求十分契合。

    (二)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双重定位

    高职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但其仍有培养精英艺术人才的职责。一方面,文化事业产业的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要求高职艺术教育结合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要求,承担培养大众化文艺从业人员的使命。另一方面,舞台表演艺术人才精英化培养仍是高职艺术教育不能舍弃的执着追求,也是其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兼顾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双重培养规格,更加要求高职艺术院校开展学分制探索,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就业取向培养人才。

    (三)文化多元化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的艺术生产主要集中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领域,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艺术产品的创意、策划、管理、传播等成为艺术生产的重要环节[1]。与之相适应,文化领域的就业岗位也越来越分化、细化、综合化,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触类旁通的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学分制改革,淡化专业、突出课程,厚实基础、拓宽口径,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高职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艺术院校推进学分制的制约因素

    从学年制到学分制,涉及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目前高职艺术院校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改革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

    (一)优质资源不足

    学分制强调个体差异,因此所需求的教学资源比学年制大大增加。当前,高职艺术院校的课程、教师以及硬件资源仍有较多限制。首先是课程体系支撑不够,课程“仓库”储备不足,难以实现自由选择;其次,缺乏富裕的师资,特别是技能类教师偏少,教师的知识结构也难以支持其持续开出新课;最后,教学场地和设备等条件有“硬伤”,艺术类专业技能课程场地要求高,课程的场地需求在现实操作中很难调配。

    (二)传统艺术教育观念的束缚

    高职艺术院校的前身是已有半个世纪发展历程的中专艺校,沿袭着小而精的艺术教育传统,遵循着精英教育意义上的艺术教育规律[2]。这种培养精英艺术人才的教育思想仍较深地根植于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观念中。表现在教育方式上,则为注重“口传身授”的教育传统,追求“一脉相承,前呼后应”的教学模式[3];体现在教育内容上,则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修养的惯性;表现在培养目标上,则有忽视学生专业基础及接受能力的差别,更多关注小部分学生发展可能的弊端。

    (三)学生自我规划能力薄弱

    学分制的主要目的是谋求个性化的自我发展,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为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然则高职艺术类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底子薄弱、自信心差、学习自主性不强等弱点,对自己擅长什么,今后希望从事的职业不甚了解,对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及知识结构要求更是不明了,也给推行学分制加大了难度。

    三、基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架构

    文化艺术生产的人力资源需求日益呈现多样性、多层次特点。高职艺术院校开展学分制改革,主旨是立足于学生主观发展愿望和个性特长差异,从满足行业企业对艺术职业人才的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愿望出发,为学生成长为各种层次高端职业人才提供服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架构上,亟须突破划一的培养规格,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一)高职艺术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基本分类

    根据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办学在整个专业艺术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可能,结合毕业生的现实出路,可以将学生的职业诉求分成通过专升本继续深造和进入岗位立即就业型两大类。就业型的职业发展又可以分为:(1)单一岗位专业技能突出的技能专才型,如优秀的舞台表演艺术人才、服装设计师、摄影家、高级文献修复师等。这一类型学生即通常所说的尖子生,专业技能突出,學习能力拔尖。(2)具备两个岗位以上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如具备舞蹈功底的影视演员、具备书画技能的戏曲演员等。(3)兼具艺术专业技能与管理知识的艺术管理复合型人才,如艺术活动策划、群众文化指导、艺术培训管理等。[4]具备复合型能力的学生即使无法成长为某一领域的艺术大家,也可以致力于横向发展,在大艺术领域成就一番事业。学校要构建合理的学分制课程体系,努力赋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权利,为学生多样化成长意愿创造途径。学生既可以实现横向成才,从事大艺术工作,也能够驶上“立交桥”,纵向发展,成名成家。

    (二)基于多职业目标选择的模块化课程设计

    考虑到高职艺术院校所受的资源限制、学校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并举、毕业生职业发展分类、学生自我规划能力薄弱等特殊因素,应尽可能实现课程模块化。课程的设置与选择,应设定为一组模块而非单门课的选择。如根据同一专业学生期待的就业方向不同,未来发展的差异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将相关的2门或以上的选修课捆绑在一起让学生选择。这样能够降低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既根据职业取向的不同来设计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系统性,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选择权利。模块化课程的设计应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两大部分。公共基础课程的模块设置主要针对学生的“专升本”意愿,设置专门的“专升本”模块和其他的综合素质提升模块;专业类课程重点根据职业岗位群中不同的岗位需求组成方向模块体系以及根据艺术技能专才、艺术技能复合型人才、艺术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就业取向进行模块化课程设计。

    (三)課程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

    传统的高职艺术专业的课程模式为“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三明治式课程组合,课程依附于专业存在,以培养精英艺术人才为目标。学分制改革应尽可能在专业大类的范畴里组织课程资源,立足于满足学生继续求学需要、岗位能力需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设置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分类。根据高职综合性艺术院校格外注重实践的专业教学特性,在课程大类上,可设置必修课、选修课、职业岗位实践环节,其中必修课分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分为公共基础选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和公共任意选修课。

    模块化课程设计主要通过公共基础选修课和专业限定选修课实现:公共基础选修课分为专升本模块和综合素质提升模块;专业限选课模块由若干个专业方向模块体系或职业取向模块体系组成。专业任意选修课和公共任意选修课主要体现各专业交叉互通、渗透与结合的课程,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服务。在这一课程体系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课程学分,根据个人意愿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完成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课程,选择多种就业与升学通道。

    (四)突出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活动学分认定

    专业艺术教育格外强调实践的教学传统,现代艺术职业教育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视程度更甚。通过参加各种类别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获得不同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加明晰个人学习能力与未来发展方向的关系。因此,必须将艺术类专业的各类创作、演出、比赛及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赋予各类专业竞赛、艺术展演、文化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合理的学分。在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根据专业艺术教育的实践类型对其进行分类,并制定实践学分认定制度。同时,还可制定奖励学分的认定与置换办法,允许在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学生拿取奖励学分,申请相关课程免修。专业技能优秀的学生通过学分奖励和置换可以更加注重于本专业技能的提高,向精英艺术人才发展。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体学习能力差异参加实践,将个人意志和意愿贯穿于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涛.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的高职艺术院校专业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2(14):10-13.

    [2]王涛.高职艺术教育发展的问题剖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12):92-93.

    [3]董峰.学分制:艺术院校的实践与探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2):10-12.

    [4]胡宁,万军.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5(18):75-78.

    编辑 王 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