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弱化的应对策略
范文

    王文豪

    [摘 ? ? ? ? ? 要] ?艺术类专业辅导员职业认同是辅导员对职业存在感的强调和肯定性评价,也是艺术类专业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趋势的思想引导。在艺术类专业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有重要意义。从艺术类专业辅导员认同感弱化现状入手,论证职业认同对从事艺术类专业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必要性,对增强该专业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具体路径作出有益的探索。

    [关 ? ?键 ? 词] ?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策略

    [中图分類号] ?G645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10-02

    “职业认同”源自心理学范畴,是指从事某职业的个体,在长期应对同一工作环境中,对本职业产生浓厚的情感,并将情感融入个体心理,使其成为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加强,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在应对职业角色内涵提升的过程中存在职业认同弱化等问题,影响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因此,对艺术类专业辅导员职业认同弱化问题需要进行重视。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弱化的表现

    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职业认同包括个体职业认同和社会职业认同。前者是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即对自身角色转变、职业定位、学术地位的准确把握,对自身职业特色、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期望、职业价值现状的理性把握。后者则是社会对辅导员职业的社会地位、职业尊严的肯定和认可。

    辅导员作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及实际问题的重要人员,其队伍建设也至关重要,而职业认同在队伍建设中又起到核心作用。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中有着个性化和特殊性的一面,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明确的工作定位。艺术类专业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一方面是完善自我发展机制的推力,能增强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能推动艺术专业辅导员角色定位及角色转变,使其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但是,由于经济、文化等因素,艺术类专业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出现弱化,具体表现如下。

    (一)艺术类辅导员对辅导员定位缺乏准确把握

    2017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辅导员自身专业背景和艺术专业学生思想引领指导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在艺术类专业辅导员的聘用和使用中,由于多种原因,无法保证应聘者既具备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背景,又熟悉艺术类专业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的阻碍。没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知识与技能,缺少对艺术生的了解和认识,辅导员面对个性突出、相对自我的艺术类学生,会在工作出现上手慢、效果差、学生意见大等诸多问题。

    (二)艺术类辅导员对多重身份把握不到位

    新时期,辅导员被冠以“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人生导师”“知心朋友”的多重身份。艺术类辅导员对多重身份的转换和把握不到位、工作思路不清晰、缺乏创新,且辅导员往往被日常事务所累,疲于应付职称、论文以及各种考试培训,在应对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时,知识和能力不足,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也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艺术类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模糊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实施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艺术类专业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力度也得到增强。近年来,引进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的辅导员,但有些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尤其辅导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的问题,如辅导员认为管好学生,不出事即可,认为辅导员工作谁都可以胜任,思想松懈,自身教学、科研方面优势无法展现……职业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模糊了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念。

    (四)艺术类辅导员工作实效不明显

    艺术类专业辅导员的工作实效来自积极的工作态度、职业情感和职业操守。艺术类学生工作虽然有特色,但是由于艺术类学生文化课成绩普遍不高,辅导员在学生工作评比过程中没有优势,时间一长会给艺术类辅导员带来负面情绪,导致辅导员工作效率低下。倦怠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其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也变得有限。这些因素阻碍了艺术类辅导员队伍建设,导致某些辅导员流失。

    二、职业认同感培养对艺术类专业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也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培养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对本职业的认同感,不仅关系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前景,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是实现艺术类专业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艺术类专业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存在不稳定的现象。一些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对职业认同、职业成就认识不到位,造成人员流失,客观上增加了辅导员的培养成本,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难度。因此,加强艺术类专业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培养,帮助辅导员树立自我价值与职业价值相统一的职业理念,才能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是提升艺术类专业辅导员素质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辅导员既是高校教师,也是管理干部,工作有特殊要求。艺术类专业有着自身特殊性:从教师的角度讲,艺术类专业辅导员是学生的老师、引领者、知心朋友、人生导师;从管理干部的角度讲,是学生的服务者、管理者。由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及辅导员教师所学专业的局限性,辅导员普遍缺乏必备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相关专业文化素质。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打破了艺术类辅导员时间到位、活动到位、人员到位等流于形式的作风,使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内化于自我愿望、自我追求之中,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是推动艺术类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需要

    辅导员专业化是高校依托专门的培训管理机构,对辅导员进行专门的管理和培养,使其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解决学生思想政治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辅导员职业化则是将辅导员作为从高校教师队伍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职业群体,有特定的职业素养、职业要求、职业道德。然而,终身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就必须依靠强烈的职业认同。只有加强职业认同感培养,才能把辅导员事业作為人生的目标,推动落实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四)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是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普通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管理干部工作都应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美术类专业学生由于自身特点,辅导员在工作中,更应该实事求是、因材施教。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能使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发现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特征、生活习惯,帮助学生解放思想,解决实际中的各种困难,推动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艺术类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能力、生存能力等,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增强艺术类专业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辅导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着力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成长成才问题的职业。艺术类学生的独特个性,给管理造成了诸多障碍,这就要求加强艺术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增强工作科研能力、巩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工作方法。然而,这一切都要靠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来实现。

    (一)完善艺术类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职业认同感

    艺术类学生与普通类别学生存在差异性,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应联系实际。当前,艺术类辅导员流动性较大,工作热情和动力不足,容易陷入日常繁忙的事务性工作,对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不够、精力投入有限、工作缺乏组织性和科学性。普通高等学校在充实艺术类辅导员队伍的同时,应注重改善其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提高艺术类辅导员对工作特殊性、必要性认识,培养他们爱岗忠岗、善岗乐岗的职业精神。艺术类辅导员也应该提高思想觉悟,对职业性质、职业道德、职业角色、职业使命等,要有科学的认识,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要将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工作内容

    艺术类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整合优化教育内容。要对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教育,党的思想、性质、方针、路线教育,要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活动。艺术类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言语行为规范,教育学生有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开展适合艺术类学生的文化活动。上述工作内容属于常规工作范畴,但实际中因为各种客观因素,造成工作中理论性、思想性的缺乏。有些活动注重形式化,弱化工作目标、角色定位不明显、责任划分不清,使辅导员工作成了“万能钥匙”“保姆”和“消防员”。这些日常琐碎事务不但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工作重心模糊、时效性差,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辅导员定位就是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高校在对其进行管理和培训时,要围绕这一角色定位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排除影响工作的细枝末节,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确立终身培训理念,提高各项素质

    时代在发展,辅导员的培训也应该与时俱进。艺术类学生的作品反映时代精神,思想跳跃性也较大,艺术类辅导员工作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也不能只重视入职前培训,还要进行职后培训,提高各项素质。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聘用,主要是看其专业背景和知识背景,调配时也首先考虑其学科专业,兼顾专业特色。有的艺术类辅导员不能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从事学生工作仅停留在事情的表面,工作能力、职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所以,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定期教育和临时培训,组织系统学习,提高从业能力,增强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提高各项素质。

    综上所述,艺术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面临诸多的挑战和机遇,增强艺术类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是促进艺术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艺术类院校领导要充分发挥职业认同感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艺术类辅导员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刘世勇,李娇艳,王林清.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研究[D].湖北社会科学,2016(1):178-181.

    [2]项青.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外动力思考: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2):37-39.

    [3]欧阳永.美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困境问题及解决路径: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5(7):112-113.

    编辑 赵瑞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