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
范文 | 吴立知 [摘 要] 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离不开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式促使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过程,有针对性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探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239-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建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和社会就业体系融合发展的基础,更是全面推进新型职业教育系统建设、打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拓宽人才培养通道的必然性选择。《纲要》中指出,建立“现代学徒制”是最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机制,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现代学徒制”在教学组织模式方面实现工学交替,学生的学习环境从传统的课堂学习扩展到校内外的交替学习,充分体现以企业为中心和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发展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讲,就是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学生的技能培养要求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探讨校企共同授课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管理模式、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实施效果评价和人才培养效果评估等方面形成统一的标准。 三、现代学徒制建设内容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围绕“现代学徒制”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共同建设和共同管理。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提升专业整体办学能力,打造一个标杆示范专业,探索一套可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和任务。校企联合开展教学,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建立一套完善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共同评价的协同育人机制。 (二)深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企双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需求,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以专业课程教学和企业实践穿插进行的课程建设体系。 (三)落实校企招生招工一体化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建立一套符合企业招工需求的招生制度。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运作模式,明确学徒的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双重职责,学徒、学院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 (四)建立校企共同教学的师资队伍 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和完善专业的师资队伍,搭建一套完整的师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建立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企业挂职锻炼机会,鼓励校企教师进行联合技术研发。 (五)搭建符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实践平台 教学资源的配置是現代学徒制实施的基础,学院和公司共建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能满足一般的理论和项目教学;校外实训基地要求在软件园区按照企业标准建设,能够完成实际项目演练和开发。 四、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试点专业的课程教学将由学校优秀的专业教师团队及企业资深的项目工程师团队共同实施完成。 (一)学徒管理 学徒是“现代学徒制”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角色,因此在三年的学习和工作中,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关怀,为将他们培养成优秀人才保驾护航。校企双方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并提升其综合职业素养。 (二)实习就业 实习就业是检验“现代学徒制”成果的唯一标准。入校即入企,与学生签署就业协议,按照用人企业的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差异化人才培养,学生项目实习将到对口签约的企业进行在岗实习,由企业师傅带领,进行项目实践和岗位技能考核,毕业经过企业岗位实践考核认证,通过考核认证最终录用,如未通过考核,推荐其他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顾小忠.浅谈现代学徒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0). [2]郭继宏,曹美娟.会计电算化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2). 预期成果 1.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为基础,以校企深度合作和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探索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办学模式,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在招生制度、管理制度、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创新。 2.专业将由学校和武汉厚溥企业集团共投、共建、共管,共同打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平台。 3.以人才培养为起点,共同探索职业教育新方向,开创创新人才培养新思路,为移动互联开发行业培养并储备优秀人才。 4.以专业共建为基石,实现团队融合,为学校打造一支具有企业精神的教师梯队。 5.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工业项目与教学资源之间互相转化,提升专业整体实力的同时,更提升社会化服务的能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