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范文 | 李先国 [摘 要] 文化育人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引导大学生尚德、进取、责任、包容、感恩、良知、谦虚的重要途径。阐述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从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诚信教育、社团文化教育和时代主题文化宣传等方面论述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 键 词] 文化育人;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1-0208-02 在这个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尤为重要,也愈来愈受到社会和国家的关注。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不断得到释放,文化多样性、问题多发性,另外不同社会群体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修养和行为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国家活力的本源所在。高校在对学生文化育人这一方面尤其是各大高校在学生文化教育方面显得颇为注重。 一、文化育人的概述 从历史角度来说,文化是民族之本,文化育人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们尚德、进取、责任、包容、感恩、良知、谦虚等美德。而在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方面,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中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所以,不仅是我们学生本身需要不断提高文化意识,学校方面也需要加强文化教育培养,这样学生在踏入社会以后才能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跟上国家繁荣发展高素质文化的脚步[1]。 二、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觉感 早在古时候,伟大的哲学家孔子,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仁义”“礼乐”“德智教化”以及“以民为本”等思想一直沿用至今,也是当今社会一直不断追求的高尚品德。另外还有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本就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而弘扬和发展这种高尚品质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做的。当代大学教师应该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文化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优势,实现文化育人的功能。提高文化自觉性不仅需要理解认知自身文化的优点和不足,还要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伴随“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的提出,我国不断加强各阶段文化教育,以大学生为重中之重,面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全面提高个人文化素质,使其在走出校门,踏入工作岗位以后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各高校一直坚信的理念,也是不断努力的方向。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教育体制,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目前及以后对学生的素质化教育都是一个着重点。 (三)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有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文化,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深受校园文化的影响。提高学生在学校接收到的文化素养,首先一点是学校對文化的重视性,其次是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以及学生对文化的接受。校园方面应积极传播正能量,茶余饭后播放积极向上的视频、宣讲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张贴并宣扬中国历史文化典故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同时接受文化的洗礼。而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多做公益活动,感受并向社会学习人文教育,在做有意义事的同时学习课本当中的内容会变得更加有趣多彩。学生应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内容,并自行组织各社团部门踏入社会步入企业学习企业文化,这对我们了解中国文化都有一定的帮助。诸多的名人典故、名人故里都是学习了解的圣地,在那里可以查看了解优秀的名人典范、名人事迹,从小接受教育,结合自身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另外可以开展公寓文化节,这种娱乐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校园文化气息,还能够提高学校的精神面貌,提高学生之间、宿舍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动学生参与创作、开展、实践各种不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建设属于高校自己的校园文化。 三、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从文化本源来说,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是一种本土文化。文化本身是没有意识形态差别的,它服务于全人类全社会,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的大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底蕴,对一所学校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文化育人从教育的主体来说是为了实现立德为本的教育目标。要始终不遗余力地将文化育人理念融入其中,引导广大青年从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汲取养分,实现在社会实践中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能力、认知国情、增长才干。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要靠这种文化真正形成对他们一生有决定意义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2]。 四、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高校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的继承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在中国古代四大文明体系中,只有中国文化一直不断演变,生生不息。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高校不但要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而且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现在的学生对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总是莫名的烦恼,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产生共鸣,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3]。 现在很多学校都拥有话剧社团、戏曲社团等,学生或教师可以自主改编制作话剧等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观看京剧表演《群英会》可以很容易引起学生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和探讨。观看相声表演《报菜名》可以牢牢抓住一大批吃货的胃,加深对中国传统美食、菜品种类及渊源的了解。欣赏《黄梅戏》,能够使学生产生阅读《红楼梦》的冲动,并且《红楼梦》一书在现代堪称全能书册,当代的许多文学家、历史学家从未中断对《红楼梦》的研究,因为从此书中发现许多书中的食材、药材等都是有相当大价值的,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总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心思想,可归纳为12个方面:道法自然、仁者爱人、忧患意识、自强不息、尊师重道、以民为本、厚德载物、和而不同、诚实守信、日新月异、天人和谐、天下大同。这12个方面的中心思想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数千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将其视为一种精神力量激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 (二)开展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受到人们的歌颂和赞扬。古有“季布一诺”,这一故事就是说以前有个叫季布的人非常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会做到,后来因为得罪官员遭到悬赏,万两黄金悬赏季布,却没有人追捕。便有“得黄金万两,不如季布一诺”之言,这就可以看出诚信的重要性。在现代这个诚信较为缺失的社会,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教育至关重要。在接受诚信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意识到诚信对个人的重要性,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不弄虚作假,不欺骗他人,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从学术诚信规范和诚信道德要求,考试不作弊、不抄袭剽窃和伪造数据等。 (三)加强社团文化教育 现代许多高校都有各种各样的社团、部门等,加强社团文化教育,社团的所有行为就代表学校的主观意见,社团的成立是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也是一个结朋识友的良好平台。社团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可以多多组织学生集体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参观名人故里,那里有我们先辈的精神所在,学习他们的精神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组织有意义的活动,让学习也变得多姿多彩,更加有趣。 (四)加强时代主题文化宣传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一定是建立在中国传统之上,在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的科技给我们带来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我们大可用这种方式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是当今的一大优点。在全球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之下,网络的发展让我们真正意义上“坐地日行八万里”,可以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小事,国际内容等是我们了解时事的一大手段,不可再闭关锁国,积极打开国门,与世界友人宣扬中国文化,提升国际地位,顺应国家发展趋势,让世界都了解中国文化底蕴、了解中国历史,这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身为华夏儿女我们应该为之自豪。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应该注重文化素养的教育,这是立根之本,也是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而当代大学生身为国家栋梁和祖国的花朵,更应该对本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跟随党的步伐走时代的道路,跟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各高校也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在教授技术知识的同时不忘对文化教育的培养,纵使不成栋梁也不能做蛀虫。 参考文献: [1]魏洪微.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研究,2017(5):76. [2]张鹏飞.大学文化育人的必要性研究[J].教育文化,2010(12):220-221. [3]曾光順.发挥思政课文化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J].公共管理,2013(9):180. [4]刘娜,郭建刚.以文化育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3):163. [5]马燕敏.文化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6):203-2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