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质量考核实践探究
范文

    冯其河

    [摘 要] 职业学校考核问题一直以来是个老大难,特别是教学资料的考核更是难倒了相关的考核者。从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积分考核方案的现状分析开始,剖析了不合理的原因,并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关 键 词] 教学资料;考核;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1-0226-02

    2011年始,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推行“企业化管理”,伴随出台了“绩效积分考核方案”,学校采取了一边实践,一边完善配套方案的办法,几年实践下来,成效显著,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为学校推行企业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制度保障,但个人认为,在教学资料检查这项,还存在一些不合理,还需要继续改变创新,从而真正为“企业化管理”保驾护航。

    一、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现状分析

    在整个教学考核绩效积分方案中,教学资料检查总的考核分是12分,教研室、各系部各占6分,分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来考核,每个阶段考核分值是2分。教学资料检查项目占整个教学考核的比重还是很大的,是否科学考核,重要性不言而喻。

    上表是“期末”教学资料检查表,“期中”教学资料检查表事项与期末检查表一样,“期初”教学资料检查表的第一项“授课进度”改为“授课计划”,其他项目与期末检查表也一样。

    目前,对各位教师教学资料的考核是这样操作的:每个专业的教研室主任和各系部教务人员根据教师上交的期初、期中、期末各种资料,对表中的5个项目打分,根据分数的高低,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等占30%,B等占40%,C等占20%,D等占10%。比如,某专业教研室共有10位教师,相应的得A等的有3位教师,B等的有4位教师,C等的有2位教师,D等的有1位教师。并规定A等2分,B等1.8分,C等1.5分,D等1分,比如,教研室主任某学期给某位教师期初、期中、期末打分后得到的等级分别是:A、B、C,那么本学期,教研室主任对这位教师教学资料检查考核分值就是5.3分,按照这个程序,系部教务人员也给该教师一个考核分值,假设期初、期中、期末也分别是A、B、C等,得分是5.3分,那本学期该教师的12分的教学资料考核分数就是10.6分,将这个分数统计到总的教学考核中。

    这套方案,考核的面很宽,并且分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并由两个不同的人打分,防止了独断专行,表面上很公正。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二)问题分析

    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检查者缺少依据。期初、期中、期末教學资料检查表5项内容,有数量上的,也有质量上的,考核者给教师的教学资料打多少分,缺少依据,让一个不懂教学的教务人员去打分,得出的分数更要打个问号了。因为质量的评价没有标准,只能根据个人的感觉,最后检查人只能看“有没有”“全不全”。必然出现下面两种情况:一是搞平衡。比如,将某教师期初教学资料打A等,期中打B等,期末打C等,其他教师的打分也依此类推,结果必然是每位教师的得分都差不多。二是以权谋私。有些教研室主任,看哪个教师与自己关系不错,就打A、B等,哪个关系不好就打C、D等,这样的考核结果,系部或者教务部门还无法查证是不是教研室主任失责。

    2.被检查因为不知道检查者要检查什么,要考核什么,所以,也不会有多少心思放在认真写教案、制作课件等工作上,这是学校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这种现象很普遍,现在已经到了众人皆知的情况,特别是现在信息技术很发达,抄袭现象很严重,把别人的课件、教案改个名、时间等,就当作自已的成果交上去应付。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结果是很糟糕的,会失去考核的意义。

    二、解决方案

    总的思路是:从“量”“质”上考核,重在教学成效,由第三方来考核“质”,而教研室主任对“量”进行统计,实施“量”上一票否决。

    (一)“量”上解决方案

    时间、数量上的考核(量),可以用现有的考核表,但不能分等级(一分等级,就会产生上述问题),这一块分数暂定3分,期初、期中、期末各1分,采用一票否决,比如,哪位教师没有及时上交教学资料或者上交的数量有问题,那就是零分;如果都能按时,按量完成,那都一样。

    期初、期中、期末每次检查时,对授课计划、教案、课件三项上交的时间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完整性(量上够不够、是否规范)进行核对、检查、统计。比如,某教师在期初所交教学资料、授课计划不规范,采用一票否决,该教师期初教学资料检查为0分。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引导各位教师及时规范上交各种教学资料。无效果,因而带来了系列问题。二是能改变教师做事的习惯,相信经过一个学期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的引导、纠正,到下一个学期的时候,绝大部分教师都会在教学资料及时性、规范性方面做好,通过两个学期的执行,一定会改变现在教师上交教学资料拖沓、不规范的现象。

    (二)“质”上的方案

    质的问题,如何评价?大致思路是这样的:由第三方对每位教师从“教学成效”上考核,教学成效主要是指围绕某门课程:从课程标准、评价方案、教案比赛、课件制作比赛、发表论文、精品网络资源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每个方面每学期进行评比,根据所得等级给一定的积分。以一个学年为周期,针对某位教师,对以上几方面的得分进行累计,以累计分数作业最后得分。但最高不超过9分。教研室主任只需每个学期统计好每位教师的教学成果,计算好每位教师的得分就可以了。大致操作程序是这样的:每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末,教研室主任根据教师每项比赛结果计算得分。比如,某教师本学年教案荣获学校一等奖,获2分,网络课程校级一等奖获4分,其他项没有得分,那本学年,该教师在教学成效“质”的方面,得分就是6分。

    在执行考核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程标准的考核由专业负责人来统一考核,教案、课件、论文、网络课程等由学校教务部门聘请校外组成的第三方团队来考核。

    2.教务部门要制订课程标准、教案、课件、论文评比方案,这些方案就是第三方的考核者进行考核时执行的依据。

    3.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教案、课件、网络课程、课程标准等比赛,但不是每学期都同时举办这些评比,根据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在某一个学期,一般只进行某一单项的比赛。

    4.在制订这些方案时,课程标准、教案、课件、论文上要突出个人,最高荣誉得分不超过5分,网格课程、教学比赛等项目要突出团队,最高分不超过9分。

    将教学资料有关“质”的问题,通过“课程标准、教案、课件、网络课程”等一个个项目具体化,由第三方根据学校制订的比赛方案打分,这样的评价客观、公正,相信经过两轮,也就是两年时间,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首先会引导教师从撰写课程标准开始,认真做好教案编写、课件制作工作;其次会引导教师立足课程,进行反思、总结,进而发表论文;最后,能充分调动专业负责人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专业建设工作。

    以学校近期出台的有关网络资源课程评比方案为例,解释学校应该制订怎样的有关课程标准、教案、课件、论文的评比积分方案。

    教学质量的考核首先要区分哪些是“量”,哪些是“质”,在量的考核上,要放权,交由教研室主任或者专业负责人去统计、核对,在质的考核上要公平,交由第三方机构或者个人去评比,并配套相应的评比积分方案,不管是质、还是量,考核结果都要公示,这样就能真正做好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有了一套科学的“教学资料”考核方案,相信一定会引导广大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相应的成果自然也会批量出来。

    参考文献:

    [1]冯天祥.教学管理是整改实践探索[J].价值工程,2018(4).

    [2]陈汉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J].高教探索,2017(11).

    [3]袁双云.高校教学资料规范化管理思考[J].科学管理,2017(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