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高职共建能力递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
范文 | 陶星名 阮亚男 刘催萍 [摘 要] 中高职衔接是突破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沟通“瓶颈”的有效途径。针对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市场调研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确定一体化典型工作任务,校校联手构建能力递进课程体系,从而构建环保专业中高职一体教育模式。 [关 键 词] 中高职衔接;环保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1-0028-02 一、实施中高职衔接的现实意义 2014年国务院六部门联合下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破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沟通的“瓶颈”,职业教育可以突破成长的“天花板”,不再是“断头教育”。 2015年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环保专业与国家、省市示范中职院校对口招收学生形成5年一贯中高职衔接教育,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探索,发现中高职衔接班级的课程衔接虽然在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存在着能力提升、知识拓展等差别。针对问题,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中高职衔接的健康发展。 二、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能力培养错位 目前,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没有太强的依存性。高职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如此才能适应这个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中职的培养定位是技能,但目前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存在“轻理解重操作、轻理论重实践”的情况,使学生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理论与技术并重的教育理念,后期难以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不连贯 中高职课程设置衔接存在问题,内容简单重复或明显断层。中职学校根据省市学科大组的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按照“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方法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因此,中高职校院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出现了重复或脱节现象。 (三)技能训练简单重复 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中职教育在实验设备方面有较强的实力,而高职实验实习设备投入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如果高职不充分认识到中高职在教学层次、教育内涵上的差异,技能训练只是简单重复中职院校的内容,定位太低,将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会降低中高职衔接技能提升的效果。 三、中高职共建“能力递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设计理念来整体规划和系统开发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由中高职院校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五年一贯”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分配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重,有序协调公共课与选修课的比例,搭建从中职专业技能到高职专业技术的上升阶梯,确保课程体系构建既遵循人学习的发展规律,又符合职业人的成长趋势,体现中高职内在的连续性和层级性。 (一)市场调研,准确定位中高职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实现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接轨,明确环保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查分析环保专业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分别对应的工作岗位、岗位工作性质,同时考虑作为职业人的可持续发展性,确定环保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具体如表1所示。 经比较可知,中职环保专业主要面向现代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主要岗位为化学检测工一线操作人员、环境监测一线采样与实验室分析人员、企业污染控制设备的运行维护人员;高职环保专业培养的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在中职学生化工分析的基础上强化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技术,面向企事业单位环境监测、评价和污染治理,主要岗位为环境监测与评价人员、环保污染防治运维管理员和企业安全环境员。高职是中职的延续与提升,要求有更宽广的专业基础和更精湛的技术素养,同时具备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校企合作,确定中高职一体化典型工作任务 在对分析检验员、环境监测与评价员、环保污染运维与防治人员、企业安全与环境管理四个岗位进行行动领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各岗位大量的具体工作任务中筛选提炼出9个典型工作任務,将9个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15门学习领域课程,具体见表2,课程内容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进行延续与提升。 (三)校校联手,构建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中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有机统一,其中,专业课程系统科学合理的衔接是核心。因此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紧密合作,无论是公共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还是专业技能实训课程都尽量做到有机系统的衔接。如,高职中的主要公共课程包括“两课”、数学、英语、体育等,是中职课程的延伸与深化。而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专业具体情况进行延伸、深化,有的要做拓展,如,环保专业的化工分析课程,学生在中职期间重点掌握化学基础实验操作和基本分析化学能力,在高职学习期间则突出学生样品数据分析、质量控制能力的培养。 专业技术课程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衔接,按照中职培养“分析检测员”,主要培养学生对环境样品的检测与分析的能力,达到环境监测中级工水平;高职培养“环境监测与治理员”,主要培养学生环境样品综合检测、评价的能力,并能根据环境污染现状提出污染治理措施的能力,达到环境监测与控制高级工水平。 四、结语 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适应经济飞速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然历史产物,是突破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沟通“瓶颈”、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市场调研,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联手优化设计和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使中高职不同学段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设计实现有层次、有对接、有拓展,形成完整、系统、持续提升的教学体系,真正达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堵有进.中高职衔接的现实问题与破解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13). [2]韦伟松.“政行校企多方联动”中高职衔接路径初探: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