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质弱势学生体育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范文

    刘志超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21-02

    摘 要 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中体质弱势学生的分布、所倾向的体育锻炼项目以及组织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并尝试提出针对性对策,以实现阳光体育运动中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阳光体育 体质弱势学生 现状 对策

    2007年4月29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正式启动,继而推动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阳光体育”倡导鼓励广大学生走出教室、来到阳光下,亲近大自然,通过参加和谐的体育锻炼,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终极目标。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逐渐开放化、人性化和大众化,体质弱势学生开始进入大学校园,获得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由于受身体条件所限,他们所倾向的体育锻炼方式与普通学生存在较大差异,引导其积极地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并最终成为运动的收益者需要相关针对性措施的保障与配合[1]。本文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校园中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尝试提出针对性对策,为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15级在校生为例。研究将体质弱势群体定义为三类:身体存在残疾的学生;身体患有慢性病的学生;以及身体存在超重、肥胖或瘦弱等情况,运动能力较弱,体质测试不能达标的学生。在3941例被调查对象中,符合体质弱势纳入标准者共322例,占总调查人数的8.2%。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和Intemet网,收集整理国内有关学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的相关文献报道。

    2.问卷调查法:向322例体质弱势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性别比例、来源、体质弱势类型、所倾向的体育活动及活动形式等。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22份,收回32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二、结果与讨论

    (一)体质弱势学生的分布与分类

    调查结果显示:在322例体质弱势学生中,男生219例,占68.0%,女生103例,占32.0%;城市学生98例,占30.4%,城镇学生65例,占20.2%,乡村来源159例,占49.4%;身体残疾者44例,占13.7%,患有慢性疾病者117例,占36.3%,由于体重超标、缺乏锻炼等导致体质不达标者161例,占50.0%。可见在体质弱势学生群体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乡村来源的学生高于城市与城镇,身体虚弱、运动能力欠佳是造成体质弱势的主要因素。

    (二)体质弱势学生所倾向的体育锻炼项目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主要选择跑步、乒乓球、太极拳、健身操、篮球、体育舞蹈等运动量相对较小、强度较低的运动项目;由于性别间的身体基本条件和运动兴趣不同,男生多选择篮球、乒乓球等竞技类项目,女生则倾向于选择太极拳、健身操、体育舞蹈等节奏平缓、娱乐性较高的项目。

    (三)体质弱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65.8%的体质弱势学生选择单独锻炼,表明大部分体质弱势学生有明显的自卑情绪或自我不认同感;57.8%的学生选择与自己身体条件相似的同学一起锻炼;此外仍有53.7%选择参与集体组织活动,42.9%选择与体质较好的同学一起锻炼,体现出虽身体素质处于弱势但仍渴望受到与普通学生同等待遇的自强意识。

    三、阳光体育背景下针对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对策研究

    (一)课程内容与教学项目的改革

    早在2002年8月,教育部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四部分第十条即明确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但受教学成本、课程体系设置及学时安排等因素所限,目前真正开设此类体育保健课程的学校仍属少数。体质弱势尤其是身体残疾程度较重的学生大多游离于体育教学之外,只要平时出勤,学期末体育课便可免试给予考核通过。这种做法表面看似是对学生的特殊照顾,实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反而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和被遗弃感,挫伤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针对体质弱势群体开设体育保健课,才能真正使受教育权人人平等得以体现。体育保健课程一方面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根据自身的耐受程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还能在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2]。同时由于男女生的运动倾向性不同,可根据本校体质弱势群体中男女生的比例对课程内容及教学项目进行调整。

    (二)加大对场所器材硬件设施的投入

    阳光体育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锻炼场所必不可少。目前大部分高校正处于规模扩建阶段,由于资金紧缺,对于普通学生的体育场地设施需求尚不能完全满足,更难以顾及体质弱势学生的特殊需要。在这种资金、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相关部门更应重视体育场馆结构分布的科学性,根据健康弱势学生的活动特点,合理投入特殊体育器材的配备,实现设施与器材的多样化,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3,4]。

    (三)教师育人理念的更新

    任何课程的教学活动均需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积极引导下进行。体质弱势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特殊性,长期处于自卑和封闭的不良情绪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和专业知识之外,更要对学生投入关心和爱护,在生活上关怀他们,心理上理解他们,动作上保护他们,建立情感上的依赖感;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体质弱势群体的亮点,对于学习中点滴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运动中获得成就感,重新认识到自我价值。

    (四)重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学校体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以增进自身身体素质,对于体质弱势学生更是如此。在体育锻炼中如何针对自身体质确定适宜的运动量是体质弱势学生体育教学的关键内容[5]。但目前学生对于科学锻炼了解较少,在锻炼中盲目性、随意性普遍存在。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增加理论课时数,扩大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体质弱势学生能了解运动卫生、运动损伤等医疗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在运动中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保护,用理论指导实践,保障运动的安全性。

    四、结语

    教育公平的充分体现就是要确保即使在教育体系最薄弱的环节仍能拥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体质弱势群体是高职院校学生中的重要成员,在体育教学中一直被特殊化和边缘化。阳光体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全面提升体质健康水平。在阳光体育背景下探讨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改革,尊重学生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诉求,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姚宏茂.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04):88-90+94.

    [2] 阎莉萍.和谐视野下高校健康弱势学生的健身需求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03):113-114.

    [3] 王冰.论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06):120-124.

    [4] 陈品.普通高校运动弱势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度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09):91-94.

    [5] 阎莉萍.南京高校健康弱势学生体育学习现状分析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