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影响
范文

    杨思明

    [摘 要] 我国高职院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对职业人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和特征,分析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重要影响。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1-0039-03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类型,也是国家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主力军之一,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是符合企业需求的“职业人”。“职业人”需要有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职业人”的培养。一种情况是高职院校缺少专业实训设备,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利用黑板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没有操作训练的体会或者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操训练;还有一种情况是,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不具有生产性,没有形成生产现场的职业氛围,学生的实操训练与生产实际情况差别较大。这两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就不可能培养出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即“职业人”。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职业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从教育部文件精神中可以明确看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组织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完善优化自身实践教学条件的主要方向,更是培养“职业人”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从2000年以来发展迅猛,国家从示范建设到骨干建设,再到目前正在实施的高水平院校建设,可以说高职人才培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每个学校都有较大投入,但是由于高职院校这些新建的实训基地总体上时间不长,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四种情形。

    (一)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缺少生产性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大多过于重视完成技能训练所需设备的采购,忽视了实训基地在职业环境和生产过程方面与企业生产一线的对接。所以在实训室建设规划、环境布置、设备布置等环节,过多考虑专业课程的开发和专业办学实践条件是否雄厚,而较少考虑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需要。所以目前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一线不一致,与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不一致,与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不一致。

    (二)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实践教学不能有效结合

    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普遍缺少系统的规划,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企业对职业教育还是存在一种漠视的态度,只在有人才需求时才想到了职业院校,在前期的人才培养中,很少有企业愿意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这也导致高职院校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由于企业缺少参与意识,高职院校不能很好地按照实际需要去规划、去实施,导致所建设的校外实训基地功能十分单一,大多只能完成学生的顶岗实习。而在校内,由于实践教学条件限制没办法完成的部分专业实训,很难在校外实训基地中开展实施,使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和深化。

    (三)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滞后性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大多经历立项申报、校内外专家论证、立项实施、政府采购、设备采购和其他地面、电源、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一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从立项申报到投入使用,最短要半年左右,时间长的要一年以上。而我们各行各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尤其在计算机、电子、汽车、机电设备等工科领域,先进的技术发展非常快,我们的新实训基地刚投入使用,可能就已经失去技术的先进性,滞后于生产一线的技术水平。

    (四)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少产业、行业背景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除了要充分考虑生产性这一特征以外,还要考虑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所以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尤其在前期的调研论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方产业需求,充分考虑专业背景,考虑这个行业可以对校外企业一线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对社会人员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培训等因素,确保基地既能很好地体现生产性,又能确保社会服务能力。而这些,往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被忽视的很重要的部分。

    二、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本文提到的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遗留或者是政策引导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高职院校本身的主观因素,包括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根本原因是高职院校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不足,没有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专业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所以,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实现“工学结合”,改变上述不良现象。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真实的或者高度仿真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既可以开展教学活动,还可以对企业员工开展技术服务,甚至可以承担企业的生产任务,使基地设备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養,如果脱离了行业、企业的参与,就很难培养出企业一线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教育部大力提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就不能落到实处。而我们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必须依靠行业、企业,依靠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积极与专业对口的行业、企业联络,与地方政府联络,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比如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服务,企业技术骨干全程参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等专业建设环节,最终可以有效实现政企校的有机融合,有效落实“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可以实现最大化

    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最有效的平台就是依靠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使校企紧密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和企业生产工作紧密对接,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企业的工作内容紧密对接,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企业的岗位生产能力紧密对接。这种功能和拓展不仅在人才培养上,在社会服务方面也充分体现。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校的教研、科研与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紧密对接,也具有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真正实现基地功能的最大化。

    (三)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对企业来说,最希望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企业能尽快投入工作,尽量缩短或者没有毕业适应阶段,省去企业对毕业学生的系统岗位培训环节,实现毕业就业的紧密衔接,这就是我国高职院校目前人才培养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真正实施“工学结合”,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面向真实的生产活动、生产过程开展教学,真刀真枪的技能操练,按照企业的规则和要求组织实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是学生,又是“职业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符合企业生产一线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最终过渡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三、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征

    高职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最根本的目的是人才培养,是培养“职业人”,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具有真实性、生产性、多样性的特征。

    (一)真实性特征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首先要具备“真实性”。这里所说的真实性包括三个含义:(1)实训基地环境的真实性,也就是基地环境要与企业生产一线车间一致或高度接近;(2)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以及功能区的划分的真实性,基地的设备设施以及功能区的划分要与企业生产一线一致或高度仿真;(3)教学活动的真实性,即在基地的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与企业一线的生产活动、生产过程相一致。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实性,体现在教学与生产的同步,教学过程是按照真实的生产要求进行,甚至可以生产出真实的产品、提供真实的服务、产生真实的经济效益。高职院校培养“职业人”离不开“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的实施离不开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离不开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企业的技术支持,教学项目的真实性才能落到实处,基地的生产功能才是真实的。

    (二)生产性特征

    一个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之所以被称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特征在于它的“生产性”,也就是说这个基地必须具备生产能力,能生产出真实的产品或提供真实的技术服务。为了实现基地的生产性,就要通过市场化运营手段,与企业多方联动,获取企业产品部件订单或技术服务任务,才能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职业岗位,确保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按照企业规定和要求,分批轮流完成相应的生产项目,在生产活动中掌握岗位的工作要求、工作任务、工作职责。通过在学习活动中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或完成标准的技术服务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教学实训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

    (三)功能的多样性特征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普通实训基地相比,在功能实现上要远多于普通的实训基地。普通实训室的功能相对单一,基本上只具有实践教学的功能。而生产性实训基地,除了具有与企业生产活动相吻合的实践教学功能以外,还具有生产功能,能承担企业的员工培训,承担社会人员的职业资格鉴定培训,承担本校或其他院校相关的师资培训,甚至承担企业产品研发、技术研发等功能。生产性实训基地这种多样性的特征,不仅确保了“职业人”的培养,也助力于企业员工水平的提高,助力于企业研发能力的提高,助力于社会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了基地功能的最大化。

    四、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培养出的“职业人”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个人能力等四个方面。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专业能力形成的影响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首要功能,就是实现和企业生产一线现场活动一致的教学实训功能,这也是基地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培养职业人,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第一要务。职业人的专业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真实的专业活动、专业项目、专业技能训练逐渐形成。在高职院校中,这些真实的专业活动、专业项目、专业技能训练只存在于具有真实或高度仿真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或者存在于校外企业一线生产性实训基地中。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培养“职业人”提供了必要的教学条件,包括承担生产性实训任务、实施基于生产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活动,对职业人的专业能力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对社会能力形成的影响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还有一个功能是对外开展社会培训,实现资源共享。开展面向企业一线员工的岗位能力培训,开展面向下岗转岗人员的职业能力培訓,承担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在这一系列培训活动中,学生可以全程参与,与社会企业人员、下岗转岗人员、中职学校教师一起接受培训,增强学生与企业一线人员等的交流互动的能力,一起学习,一起训练,一起考核,从而形成“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社会能力。

    (三)生产性实训基地对方法能力形成的影响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技术研发。技术研发是促进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的重要活动形式。在技术研发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带领学生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利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技术优势,深入研究企业生产一线的新技术,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查阅大量的专业资料文献,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经过分析、归纳、整理,形成可实施的方案或技术路线等作品,参与对企业技术服务的全过程,从而确保“职业人”方法能力的形成。

    (四)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个人能力的影响

    “职业人”的个人能力包括很多能力,比如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与前面所说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有所重叠,是在职业人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之外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从企业蓝领晋级到企业灰领,进而晋升为企业白领的关键能力。高职院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对职业人的个人能力形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基地中开展的学习活动、生产活动、技术研发活动、各类培训活动,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个人能力的形成,从而不断促进职业人的个人能力的形成和完善。

    五、结论

    高职院校要培养出与企业无缝对接的“职业人”,依靠传统的校内实训基地无法有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而生产性实训基地很好地解决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这一难题。生产性实训基地,由过去的模拟转变为企业生产实战;由原来的单一技能练习转变为运用技术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身份已经提前转变为企业员工,系统培养“职业人”所必需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能力。可以说,高职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人才培养,尤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刁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152-153.

    [2]王贵兰,肖平.对高职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J].2010(14):18-22.

    [3]林锋,梁小婉.基于校企联动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199-201.

    [4]陈玉华.校企合作,建设学习生产性校外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10(7):50-52.

    [5]何燕,刘国联.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开发研究及基地建设模式分析[J].大众科技,2011(1):104-10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