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分层次教学在我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陈继业 [摘 要] 如果在计算机教学中不具体考虑学生多方面的个体差异,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参差不齐,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往往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 键 词] 分层次教学;计算机教学;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142-01 当前我校学生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上有两方面特点:一是由于生源关系,学生知识结构较差,学习效率很低,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学习计算机的起点不同,少数地区计算机知识的教育还没有普及,但有些地方的学生已经熟悉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针对我校学生的现状,本人根据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和自己的一点体会谈谈分层次教学在我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一、分层教学在我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可行性 分层教学就是任课教师根据所任课班级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把学生系统地分成几组,并根据不同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我校学生大多学习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自控能力较差,缺乏學习动力,但也有不少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勤学上进。 二、在我校计算机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一)课前准备分层 在备课前,结合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对计算机的喜好程度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班内学生进行分层,一般情况下分为“甲”“乙”“丙”三个组。对于分到“甲”组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分到“乙”组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分到“丙”组的学生要做好思想工作,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学习中。但是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课本上的练习完成情况和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变化,对各层次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对班上学生进行分组后,任课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甲”“乙”“丙”三个组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可结合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 (二)课堂教学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知识所具有的广度和深度,不可能使班级学生都一下子全部掌握所有技能,因此,讲课的内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难,“丙”组学生无法达标,太简单,“甲”组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所以,必须按照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由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表格的创建与设置时,可以给“丙”组学生制定创建表格后在表格内输入文本数据的低标准;给“乙”组学生制定除了创建表格、在表格内输入文本数据外,还要会按要求修改、美化表格的标准;给“甲”组学生制定除了完成以上操作,还要会对表格中的内容进行排序和简单的统计运算的标准。 (三)课堂练习分层 在学生上机操作练习时,也可以把练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技能初步形成阶段的练习,是在初步理解知识点后所进行的练习,题目是最基本的、不复杂的、带有模仿性的,丙组学生容易解答,让丙组学生解答这类习题,使丙组学生感到成功,消除自卑心理,树立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信心。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是技能巩固阶段的练习,可以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这类题应注意以新带旧,这些练习难度一般,能够有效地调动乙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个层次是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练习内容,这类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习题难度较大,适宜让学有余力的甲组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三、在我校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以怎样的内容来考核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是一个需要反复研究、反复探讨的问题。 2.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需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能让甲组学生有骄傲的情绪,也不能让丙组学生感到自卑,有放弃学习计算机的念头,同样也不能忽视乙组学生在分层次教学中的重要性。 3.在对分层次学生进行教学时,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非常重要,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对任课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要求很高。 4.任课老师在全班一起集中教学的体制下,比较容易维持课堂秩序和控制教学过程,而分层次教学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它需要任课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 总之,把分层次教学贯彻到我校计算机教学中,通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完成不同层次上的教学,使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机会深入了解到相对较多的计算机知识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卫华.计算机应用[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杜萍.课堂管理的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李克东,何克抗.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论文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