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小学课堂音频与S-T分析法的教学性格自动判别 |
范文 | 罗光华 [摘 ? ? ? ? ? 要] ?基于判定教学性格的S-T分析法,使用小学课堂音频特征进行ST行为的自动识别,通过实证对比得出自动判别与人工判别结果基本一致。 [关 ? ?键 ? 词] ?课堂音频;ST行为;自动识别 [中图分类号] ?G434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110-01 S-T教学分析法是针对教学过程大致判定教学性格的一种常用的定量教学分析法,操作时需要安排专人进行实时S-T行为记录或根据课堂教学音视频时间轴进行采样,费时费力。但S-T分析法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行为定量处理[1],人工采样的模糊性造成的评判误差一般不会对教学性格判定产生影响,可见S-T分析法对ST行为判定精度要求不高。 在小学课堂上,师生是课堂主要声源并且语音特征差别较明显,因此可以使用课堂教学音频进行基于ST行为自动识别的小学课堂教学性格判别。同时只利用课堂音频,需要处理的数据大幅减少,提高了分析效率。 一、音频的S-T分析 S-T分析法指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对师生课堂行为进行采样,分别以S和T符号记录,形成ST序列。教师视觉的、听觉的信息传递行为记T,包括教师讲话、提问、评价、板演(常伴有教师解说)等,除了教师行为之外的所有行为记S,如学生思考、发言、练习、沉默等,所以音频中静音与低音量段都被归为S行为。 利用ST行為序列计算教学中的T行为占有率Rt与ST行为转化率Ch。Rt=NT/N,Ch=(g-1)/N,其中N为采样总数,NT为T行为总数,g为行为序列中相同行为的连续段数,g-1即ST行为转换的次数。依据Rt-Ch值将教学性格分为四种:练习型(Rt≤0.3)、讲授型(Rt≥0.7)、对话型(Ch≥0.4)、混合型(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