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索
范文

    赵国富

    [摘 要] 重实践,强思维,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但学生个性差异影响了高职“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将七步教学法贯穿学习全过程,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企学相长。确保“做中学”教学模式能释放学生的学习空间与学习时间,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学习要求。

    [关 键 词] 做中学;教学模式;有效教学;七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089-03

    “做中学”起源于美国,由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创立,已被高职院校广泛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构建新知,学以致用,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诸多原因,造成“做中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变形”[1]。因此,关键要将“教”做到深入细致,细化学生学习全过程,释放学习时间、空间,加强多元化、多形式的过程评价,随时掌控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本文所提“七步教学法”是以企业化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基础,承接企业订单,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进课堂,采用“一岗多师”轮岗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做中学”有效教学创新与改革,实现了知识传授在课前、知识内化在课内、知识创新在课后,对学生实行步步紧“逼”,“逼”他们思考,“逼”他们创新,“逼”出潜力,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企学相长,才能向“做中学”有效教学的理想和目标靠拢。

    一、“七步教学法”的具体含义

    (一)预习资源包

    资源包内容从学生个性化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以企业订单项目确定学习领域,并结合岗位核心能力、企业文化和制度、案例等而开发。因此,资源包随最新技术、企业产品、案例而变化,具有层次性、探究性、前沿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特点,紧跟地方产业发展,把准经济转型之脉。

    (二)完成任务单

    任务单包含教学目标、问题与建议、知识拓展、方案设计等栏目。如,教学目标分应知目标与能知目标,应知目标是在特定学习领域内,学生应达到的技能、知识、核心能力,是就业的敲门砖;能知目标是鉴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设立的目标,是岗位能力的拓展[2]。以植物组织培养配制岗为例,应知目标:仪器的使用与日常维护;母液配制;培养基配制与灭菌;培养基灌装;登记入库;存在问题及解决;小组合作与交流讨论;车间8S管理。能知目标:原材料采购、仪器设备及工具管理;培训;研发;成本核算;生产计划、效率与决策;组织与人事管理;不良品的确认与控制等。任务单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引擎与发动机,是教师课前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个性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使很多问题在课前得到解决,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记一页笔记

    笔记包括预习笔记与课堂笔记。预习笔记是在任务单的有效引导下完成的,预习笔记使学生课堂上的“学”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可有效地解决工学结合课堂“知识多、时间少”的矛盾。笔记内容因人而异,能有效反映出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更能反映学生已掌握与未掌握的知识,已解决与未解决和未发现的问题,是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过程考核的重要佐证材料。课堂笔记则表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意味着学生精力的投入与参与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合理化建议的基础。

    (四)填写偏差报告单

    偏差报告单包含偏差描述、纠偏措施/理由、纠偏后结果、教训与得失。主要针对小組成员操作过程中(以视频重现)存在的问题而展开,偏差报告单的填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脑、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可把典型案例编入资源包,增加教与学的信息来源,使教学因动态而精彩,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学用相长。通过填写偏差报告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纠偏互动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还能锻炼沟通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营造“人人是师傅,人人是学生”的学习氛围,达到既纠正别人,又提高自己的目的,教师将不再是知识、技能的唯一传播者。在纠偏互动中允许学生试错,试错与纠偏都是学生获得隐性知识与知识重构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的经验、技巧、创新能力就在不断的试错与纠偏中获得。纠偏单的使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减缓学生长时间操作带来的焦虑情绪。纠偏的互动过程是思考、分析、论证、深入讨论、学以致用的过程。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在初次学习两周后,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平均学习保持率分别是“马上应用”或者“教别人”(90%);实际演练/做中学(75%);小组讨论(50%);示范/演示(30%);声音/图片(20%);阅读(10%);听讲(5%)。而纠偏就是“马上应用”“教别人”的过程,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企业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最后把学生的“问题清单”变为学生、家长、企业、社会的“满意清单”。

    (五)撰写反思报告

    是指学生在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需填写自我反思表,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回顾进行分析、评价、设计、探究和改进自己的技能及其行为,是对学习的主动监测和连续的调控,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上升的认识过程,是知识的内化、重构与迁移,以产生新的、更高层面的知识来指导未来的实践活动[3]。在学生从新手→生手→熟手→能手转变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反思要求:(1)新手(生手)型学生,此时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相当肤浅,因此主要是反思工作过程中操作的关键点与失误点、行为、学习态度、职业认同感等,是一种对表象的反思。以提高技能、积累经验、培养反思能力为主,需要教师与小组群体成员的帮助,且以教师引导和组内成员讨论性反思为主,学生个体自我反思为辅,通过观看—对比—改进的反复训练培养反思能力;(2)熟手型学生,随着对专业知识厚度与宽度的增加、经验的积累,各种能力得以较大提升,此阶段主要针对方法与策略方面进行反思,以学生自我反思为主,教师引导和组内学生讨论性反思为辅,主要是对责任心、质量意识、工作效能、问题预见、事件应对、知识迁移、职业核心能力等方面进行反思;(3)能手型学生,此阶段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专业背景知识、较丰富的经验积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基本原理出发探求本质性的、规律性的、深层次的创新型研究,因此主要是对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反思。反思是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内生变量,是学生个性化的表现,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体现“做中学”教学模式有效教学的核心要素。因此,只有把“思考过程”融入“做”与“学”中,“做中学”教学模式才是有效的。

    (六)提出合理化建议

    合理化建议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通过反思获得的经验、技巧、绝活、挖潜、降本增效、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消除安全隐患等有利于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一切合理建议。一个好的建议,学生必定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学生既是建议者又是实施者,让学生享受主人翁的感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像经营事业一样经营自己的岗位,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有效途径。也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生产、管理中来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形成主动构建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氛围[4],由单纯的劳动型向提高智力智能型转变,由技术型人才向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没有智慧的课堂教学无法挖掘学生的潜力,是不可能有创新的,也不可能是有效的,合理化建议使课堂充满智慧,是提高“教、学、做”合一课堂有效性的可靠保证。

    一个好的合理化建议提出既要熟悉自己的生产和业务,又要针对本岗位的难点、弱点提出问题;既要考虑可行性,又要考虑有效性[4]。为了较完善地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学生必定会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并进行提炼与转化,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每一个合理化建议被采纳都代表着一次突破,是新一轮的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起点,意味着一种更高层次的隐性知识形成——能力的产生[5],学生不断挑战更高难度的问题,主动自我构建新的知识点。合理化建议为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提供更好的案例,同时学生在展示合理化建议过程中也会暴露出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认知缺陷,生成新的课堂问题,当把这些案例和问题添加到资源包中时,又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资源,做到教学相长,对一些突破性创新或具有增值能力和空间的合理化建议一旦被企业采纳,企业会向学生提供奖学金,做到企学相长,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赢的局面。

    (七)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贯穿每一步,既是对课内外学习的全方位考核,也是对课内外学习的及时反馈,是教师“备学生”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考核主体多元化,是由学生、师傅、教师、企业组成考核主体,让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社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能真实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社会用人标准相统一的重要标志。(2)考核内容多元化,主要从学生的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两方面进行考核,具体从学生查阅资源包、完成任务单、记笔记、提交偏差报告单、撰写反思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课堂参与度、完成任务与质量、学习态度、责任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对前沿知识的掌握,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3)考核形式多元化,从课外到课内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企业考评,达到自我监控、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企生互动。(4)考核标准透明化,是指教师与学生一起制订过程考核标准,并将考核标准放入资源包及挂在车间墙上,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也是评价者,同时还是考核标准的制定者。只有学生对评价标准有了更好的理解,才能为学生与老师创造轻松愉快的評价环境,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过程考核侧重对学生认知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进行监督和评价,在引导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课程的内涵开发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成效,实现课程考核工具性与价值性目标的双赢[6][7]。

    二、结语

    “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教学,最根本的是释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紧紧围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课堂充满智慧而设计,我们通过对“做中学”教学模式有效教学三年的探索,使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车间)、不局限在45分钟,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丰富了教师了解学生的途径,随时可以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优点与缺点,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促进个性的发展,充满智慧的课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虽然好的教学模式能对学生个体特征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调控作用,从而干扰其他变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个别消极的学生学习兴趣没有完全被激发出来,虽然通过“七步教学法”的步步紧“逼”,他们的思考、创新、潜能都被“逼”出来了,但更多表现出的是“被逼无奈”。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探索,更多地关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学生的成长就在学习、思考、实践、感悟中螺旋性上升,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职院校基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4(1):94-96.

    [2]师慧丽,徐超.德国“自主学习和能力导向”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3(19):84-88.

    [3]于跃忠.基于“做学教合一”的数控专业实训课程有效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6):153-155.

    [4]张来根.员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方法: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J].上海企业,1995(8):13-15.

    [5]吴全全,姜大源.隐性知识管理:职业教育教学论探索的新视野[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67):10-12.

    [6]董仕华.基于过程考核的《创业指导》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2(14):136-137.

    [7]胡晓红.基于过程考核的教学模式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3(4):50-5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