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幼师生反思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① |
范文 | 刘建如 [摘 ? ? ? ? ? 要]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为幼儿教师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依据。《标准》认为“反思”是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专业能力。反思能力培养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中意义重大。从两方面调查了当前幼师生的反思能力发展现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制约其反思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关 ? ?键 ? 词] ?幼师生;反思能力;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020-02 《标准》的制定,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提供了重要依据。《标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反思与自主专业发展能力。”《标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从而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与中小学教育相比,幼儿教育有着独特的特点。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幼师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其反思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策略,对改善幼师生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坚定专业情意,提升专业素养都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以自编《幼师生自我反思能力调查》问卷,面向保定市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分一般反思习惯和专业反思基础两个部分,从思维的广度、发散性、批判性等思维维度以及专业情意、自我覺察等维度,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及影响因素等状况展开综合调研。 二、结果分析 (一)幼师生的反思习惯和专业反思基础 本研究主要通过客观题目了解幼师生的反思习惯,通过主观题目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和自我觉察,由此了解学生的反思能力。目前,对反思的研究有多种角度。从思维角度来说,批判性思维是反思的核心,需考虑思维的发散性和专注力。从反思的内容来看,越来越注重反思的基础,即反思者所持有的观念,对教育反思来说就是越来越重视教育者所持有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课程观等。从反思过程来看,越来越强调反思一体化。在这样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主要从思维习惯和专业基础两方面考察学生的反思能力。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表1可以看出,以4分为满分,学生的平均得分最高为2.86分。整体来看,广大幼师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意识较弱,专业情意不高,自我觉察能力较弱,并且各个年级幼师生的反思习惯差异不大。具体来说,正向提问比起反向提问得分普遍偏高,说明学生的思维专注力和逆向思维能力比较弱。专业情意得分较低,说明学生对自身的专业认同度不高。自我觉察得分最低,说明学生对待自己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各年级在各项得分差异不大,说明幼师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思维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思维的专注度不够。反向题目得分偏低,主观题目回答简略,对问题的看法流于表面,缺乏深入思考。其次,思维的发散性不足。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趋于雷同,缺少新意。以“最喜欢的人”为例,有77.13%的学生选择艺术家。最后,思维的批判性缺失。学生普遍喜欢相同观点,对不同意见主要持怀疑和否定态度。在专业情意和自我绝觉察方面,同样体现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在对幼儿的认识上,大部分人停留在感性经验上。在自我期待方面则表现出极端化,或者过于现实,做一个普通的自己,缺少理想的指引;或者过于盲目地追求子虚乌有的梦想。 可以说,学生有一定的反思基础和专业意识,但是反思习惯有待养成,反思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思想需要加强,专业方向需要引领。 (二)幼师生的课程偏好 课程是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不同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共同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幼师生对不同课程的偏爱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更制约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对不同年级幼师生进行课程偏好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的课程偏好十分明显,艺术类明显高于文化类。其中,又以音舞类最受欢迎,各个年级学生对音乐舞蹈类课程的喜好程度大大超过了其他学科,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在文化类课程中,语言类相对比较受喜爱。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为最受冷落的课程。这一结果,可以解释学生反思能力较差的部分原因。学生对需要动脑记忆和思考的课程比较排斥,对动手动口的课程比较偏爱。然而,一年级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欢迎度最高,说明学生对动脑思考的课程不是一开始就排斥,而是兴趣逐渐下降。 (三)幼师生喜爱某课程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解释学生的课程偏好,了解其思考问题的角度,本研究调查了学生偏好不同课程的原因,并进行了简单归纳。结果如下: 从表3可以看出,各年级学生在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时,最主要的原因是有用和感到快乐;其次是具有一定基础;此外,教师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从三个年级对照来看,教师和学习基础两个因素随着年级的升高影响越来越小,尤其是教师的影响到三年级有了很大的下降。二年级的学生最看重该课程是否对自己带来乐趣,三年级学生更注重某课程的功用。 表面看来,学生思考问题越来越趋于理性。深入考察就会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偏爱存在比较严重的感性倾向。比如,学生因教师而喜爱某课程,并不是把教师的博学、严谨、认真、负责放在首位,而是主要考虑教师的形象和性格;学生心目中的“有用”,有一部分是为将来的职业考虑,有一大部分则是为了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学习基础是重要因素,但是学生主要着眼以前取得的成绩,对于现在如何学习,以后有怎样的发展缺少考虑;至于学生把“感到快乐”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与学生主要选取艺体类课程作为最爱有很大关系,因为艺体类课程本身具有较高的愉悦功能。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几点:(1)一年级学生更多提到攻克难题所带来的成就感让他们对某课程产生浓厚兴趣;(2)艺术类课程对学生普遍吸引,可以适当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学生考虑问题更多出于自身的喜好,极少考虑社会期待;(4)大部分学生思考问题时,只考虑一种因素,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会同时考虑几种因素。 (四)一年级学生的读书兴趣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尤其应该成为学生时代最美好的陪伴。它能够给人最广阔的思考,尤其促进世界与自己的交流和对话。以“最喜爱的一本书”并说明理由为题,面向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由表4可以看出,学生的读书情况不容乐观。有一成以上学生没有自己喜爱的书,有二成多的学生喜欢言情小说。只有2.6%的学生回答喜欢的是科普类读物,书名集中在《十万个为什么》。有近一半学生喜欢的书属于文学名著。其中,儿童文学类占比60%,主要集中于《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经典散文主要是朱自清和冰心的作品;经典名著主要集中在传统四大名著和《简·爱》等幾部外国名著。 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读书视野比较狭隘,读书质量比较粗略。在说明喜爱的原因时,有些学生没有说明原因,有些学生回答不知道或没有原因,大部分学生回答特别简略。比如,因为是名著,因为好看,有意思,情节曲折,感人等;个别学生会将主要内容简述一下,说明自己的感想;很少有学生会详细说明本书的特别之处,更没有意识去说服别人也来读这本书。这种情况与影像时代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的反思习惯有待形成,反思水平较低,反思能力不足。 2.学生思考问题自我立场突出,思维以感性为主,理性不足,思维的发散性较差,深度探究不足,缺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计划性和整体性欠缺。 3.学生对文化类课程兴趣逐年降低,对艺体类课程中的音舞类课程兴趣持续增加。 4.随着年级增长,学生思考问题逐渐趋于理性,关注点越来越考虑专业发展需要。 5.学生对书籍的热爱程度较低,读书范围狭隘,选择和阅读书籍都存在一些问题。 (二)建议 1.对学生加强专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的引领。学生的专业素养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方面都要注意在不同年级有计划、有方向地推进。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多角度思考,互助合作学习,多种方式展现学习成果。 3.打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多种学科的学习兴趣,在保障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础上,突出艺体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4.打造书香校园。多途径多方式鼓励学生深入而广泛地读好书。推荐书目,交流读书方法,分享读书心得等。 5.借鉴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培养中的经验。比如,撰写日志,书写学习故事,撰写个人成长传记,成立学习共同体交流经验并互相监督等。 参考文献: [1]何锋.反思能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元素[J]. ?教育导刊,2005(11). [2]王丽莉.幼儿教师教育反思内容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08(11). [3]黄飞鹰,周志毅.师范生批判性反思能力的培养:意义·方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