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简析民办高职院校中的课程思政建设
范文

    李小女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飞速,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从曾经倾向于劳动技能和劳动素质到渐渐重视人才的德育问题。而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是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主渠道,由于多年来思政课程的“孤岛现象”给学生德育方面带来很多限制,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实效性。因此,德育问题应该是全校、全体教师、各个部门共同担负的思政任务。根据上海高校推行的课程思政模式探析民办高职院校中的课程思政建设。

    [关 键 词] 民办;高职院校;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128-02

    一、课程思政的提出背景

    “十九大”报告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这方面,上海市近年来推行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本文借鉴上海高校的课程思政的做法,探讨民办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

    所谓“课程思政”即课程德育,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构建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破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孤島”现象,使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门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从而真正实现育人的“协同效应”。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及心理素质出了问题,技能再强也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一定程度上还会危害到社会的公共安全,影响社会整体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肩负着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抓手。因此,国家在育人这方面必定要抓紧抓严,解决好根本问题,才能谈及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和全面发展。目前,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十分重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存在一些问题,这点在民办高职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课程思政在民办高职院校中的实施瓶颈

    (一)形式化

    过去那种“灌输式”“被动式”的思政教育形式单调,课堂枯燥,被动性强,学生获得感太少,从院系、教师再到学生大多数抱着一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形式化心态对待思政课,导致思政课的实施效果较差,很大程度上达不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虽然多年来有无数教师和专家针对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和改革,但是大学生从内心并未真正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这种形式化的现象在民办高职院校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大多民办高职院校过多看中培养学生技能,忽视了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二)分散化

    高校的思政教育传统上都是由院校的思政部门承担教学任务,长期以来比较孤立,使大学生觉得思政课程只是一项在大学里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只要修够学分就万事大吉,很难从内心和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而院校其他职能部门几乎没有育人任务,在整个学院无法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甚至有些教师、行政人员的德育素质较差,更无法给学生树立榜样,这种不协同、分散化的德育模式很难让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德育问题。

    (三)放不开

    无论是过去的思政课程教学还是如今推行的课程思政,在民办高职院校中都会存在一个明显问题,就是外出实践的实施困难性强。由于思政课的理论性强,很多学生很愿意外出实践,真正感受思政课的现实所在,而由于受观念忽视、资金缺乏、安全隐患等多方面的限制,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和领导放不开脚步,束缚了思政课的开放性,导致思政课程中大学生集体外出的实践机会少之甚少。在如今推行的课程思政中依然存在这方面的障碍。

    (四)创新难

    过去的思政课程已经有很多改革和创新的经验做法来改善思政课的枯燥无味和形式单一的现状,目前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走入大学生心中。如今实行课程思政,要把育人教育贯穿于大学各门课程中,最终效果如何将涉及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水平、与学生课程的衔接程度等等,这就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想要寻求良好效果,将思政教育全方位贯穿到思政以外的其他课程中需要更多更深的探索和创新,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三、课程思政在民办高职院校中的可行性举措

    (一)创建系统的激励机制

    课程思政在民办高职院校推广的最大限制就是资金的支持和价值的显现,这点跟普通公办高职院校不同。无论是从国家还是当地政策如果能给予民办高职院校政策上的鼓励、资金上的支持和项目上的奖励,这样可以从客观角度更好地保障课程思政的建设。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民办高职院校也应建立系统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课程思政,否则又是纸上谈兵。例如,学校可以在教师评职称、绩效组成部分、荣誉评选等方面设置课程思政这一环节;可以在大学生的荣誉奖励、干部选拔、学分考评等方面设置,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地建设课程思政。

    (二)整合分散的部门团队

    制度突破是造就人才、实现创新、推广新模式、新方法的核心要素,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要突破口。为了摆脱过去思政教育的“孤岛现象”,不能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单纯地交给思政部门,造成德育在部门之间的脱节,高职院校应强力协调各个部门,包括行政部、后勤部、教师部的工作职责,衔接好部门之间的思政任务,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全员参与的学思政机制,培育浓厚的学思政氛围,这点民办高职院校更应该制订强制性的举措来维护和实施,否则课程思政的任务很难在高职院校中推广下去。

    (三)建设专业的教师团队

    在“大思政”的格局建设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要想效果好,首先抓教师。因此,要强化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意识,将思政任务纳入专业课教师的日常培训体系中。专业课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教学方式,探求如何将育人理念有效运用到专业课当中,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結合起来,让学生意识到学技能重要,学做人更重要。各个教研室可定期开展专业课教师的德育研讨会,也可请本校思政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其目的就是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另外,高校党委应该充分调动广大党员教师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利用组织生活会在党内开展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课堂的大研讨,使各位党员教师结合所授课程在课堂中自觉渗透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文情怀、工匠精神、生态文明等价值和意识观念,从而贯穿思政教育。

    (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维是每一个人行动的前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一个人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让课程思政很好地实行,就得从大一开始对学生各门课程进行渗透,让大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时光中渐渐地培养起良好的德育思维,这样习惯一旦固定,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大学生之所以不重视思政教育,是因为他们一直处于学校这个象牙塔中,感受不到其中的价值,要是在大学生活中能有德育思维的培养,加上德育社会实践,两者结合,相信效果会更好。

    (五)拓展开放的思政模式

    慕课的创立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推广课程思政的平台,也是学生易于实现和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民办高职院校要利用好现在的网络平台,鼓励大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拓展知识面,为大学生创造便捷的学习通道。另外,民办高职院校可借鉴全国其他高校建立符合本校的思政品牌课程,例如上海高校将“大国方略”作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革试点课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智造中国”、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中国”等系列品牌课程的推出,受到很多学生好评。这样不仅可以宣传学校的品牌与核心,也可以将思政教育很好地贯穿其中,让学生从中获得自豪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摆脱过去拘泥于课堂和课本的理论学习形式。

    四、结语

    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不是简单增开几门课程,也不是增设几项活动,而是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上有“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综上所述,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及学院领导对其重视度不够,加上课程内容枯燥,思想政治教育难以真正深入学生心中。因此,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会面临更多的挑战,这就需要全体教师、专家及领导的相互配合,在理论和实践中共同探索和创新更多更有效的举措,保证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2]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

    [3]韩进.破解思政工作的“孤岛现象”[N].光明日报,2017-04-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