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职语文文言文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
范文 | 胡慧敏 [摘? ? ? ? ? ?要]? 针对文言文教学在中职语文课程中“教”“学”两难的现状,通过情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探索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 [关? ? 键? ?词]? 中职语文;文言文;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82-02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传统文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大有益处。 一、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现状 随着国家对文言文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其在中职高考试题中比值的增大,文言文的地位越来越高,但其教学却越来越困难。三年的语文学习中,受限于基础、文化积累、教学手段等因素,中职学生一听见文言文就躲,怕学与不愿意学的情绪较为浓厚。学生学得辛苦,不配合教学;与之相对应,教师自然教得艰难。日积月累之下,文言文逐渐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路上的一座崎岖大山。根据对中职学校学生及语文教师的访问调查,笔者发现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两难现状的出现,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基于学生特点的因素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实际情况,是他们抗拒文言文的根本原因。另外,面对高考、就业、考证等重重压力,中职生难免对远离自己生活的文言文产生厌倦、抵抗情绪。因为无法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意思,学生感受不到学文言文的意义,所以缺乏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二)基于教材选材的因素 1.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材主要是跟随课本单元课文类型进行采編,没能形成属于自身的文言知识系统,知识点难以达到循序渐进的阶梯走势,较难贴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个别文言文篇幅较长,当中语意语法知识相对繁杂艰涩,意蕴更为深远,需要掌握和背诵的内容大幅度增加,学生学习起来确实困难。如高二的《鸿门宴》《过秦论》等文,学生学习的过程比较艰难,让很多人对其望而却步。 3.在以专业为主的中职学校,难免会出现语文课排课量过少的问题。以高一为例,大部分中职学校的设置是每班每周只开设3节语文课,而到了高二,每班每周只开设2节语文课,教学时间严重缺乏。除了紧凑的教学课时外,中职学校还会经常出现因各种突发情况挪用语文课堂的现象,这无疑是给文言文的教学雪上加霜。按照这种情况,如高二的《鸿门宴》,教学周期将会长达大半个月,而因为每个课时之间的连续性被严重割裂,学生根本想不起上节课讲过了什么内容,新课也难以开展。 (三)基于教师本身 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冷淡和文言文知识要求高的双面矛盾夹击下,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不得不通过“逐字逐句”的讲解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以讲授法来尽可能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长此以往,枯燥的学习氛围、单一的授课方式不可避免地成为文言文课堂的主流模式。可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自控力、专注力原本就不够强的中职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学生、教材、教师三个角度来看,相较之下,要使中职文言文走出“教”“学”两难的困境,一线语文教师首先可以做的最为直观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改变教学模式。那么,如何让白嚼无味的文言文课堂变得灵动起来,变得更能吸引中职生的目光,从而提升他们学习兴趣呢? 前人通过他们的教育经验给予了我们许多启示。战国时期,古典专著《学记》中已提到“开而弗达则思”,它强调要通过各种各样启发式方法,激发学生潜藏在内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而在国外,著名教育家杜威由“思维五步”出发,提出了一套以情景教学为主导的“教学五步”法: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对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检验这些假设。这些教育理念的核心,都指出要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给学生制造不同层面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在当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韦志成教授认为“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者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而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也在她所写的著作《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中,以大量的教学实例多方位地向大家展示了情境教学所带来的巨大改变与实际作用。 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认知,达到教学目的,是有其深厚丰富的理论依据的。 三、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 为了进一步探究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及实际成效,笔者长期在高一和高二年级透过音乐、绘画、课本剧、语言运用等途径创设情境,对不同的专业班实施有针对性的文言文教学。几年时间的教学探索与积累后,笔者所在班级的文言文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除了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有所增强之外,学生的参与度、专注度也明显改善。根据实践结果,笔者整理归纳了几种常见且较为有效的情境创设方法。 以高二文言文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为例,在本文第二课时的学习中,笔者设定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在欣赏毁灭美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文学审美素养。紧扣教学目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情境创设。 (一)以优美音乐渲染气氛 美妙的音乐最能动人,给人无限遐想的同时让人随意境而心动。在文言文课堂中适当地添加音乐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联想空间。音乐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情感专注度。因此,在开课之时,笔者选取了歌手屠洪刚所演唱的《孔雀东南飞》进行播放,在哀伤婉转的伴奏的衬托下,歌曲里“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恋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的唱词立马就把学生的心揪紧了,他们迅速地安静下来,一改之前的躁动,托着腮仔细凝听,悲剧的气氛逐渐在教室蔓延。之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不同的情境,三次使用了适当的纯音乐做背景,把叹息爱情逝去的情绪一层一层地往上推,在课堂快结束之时达到高潮,形成断弦之绝响,留给学生足够的品味和反思空间。 (二)以生动课本剧丰富角色 剧作家曹禺曾说过,“课本剧可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课本剧以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透过感官的放射与接收,变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行为,让学生对文言文作品产生最直观的认知。针对文言文的历史久远的特征,课本剧还能以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重现经典,拉近作品和学生因时代而产生的距离感。在鉴赏人物形象环节,笔者安排了班上的四位学生分别扮演了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兰芝兄长等角色。在“伉俪情深”和“母兄相逼”两个情境的演绎后,四位学生传神的演出得到了全班的赞赏。其中,饰演焦母的学生尤为出彩,把焦母的专横、无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的人物剖析讨论中,学生一扫过往学文言文无话可说的尴尬,纷纷发言,故事里的四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评论中就仿佛活了过来一样,鲜明而丰满。几位小演员也在课后感慨万分,直言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角色给他们带来的感觉。故事人物特有的语言、复杂的心情、丰富的个性都会成为他们永远的记忆。 (三)以魅力语言带动情绪 语文是一门情感学科,语言便是传递这份情感的快递员。配合情境,凭借语言特有的魅力,文言文教学同样可以声入人心。其中,朗诵作为一种精细多样的有声语言艺术,不仅可以助力营造氛围,培养提升艺术鉴赏审美能力,还可以陶冶性情,增强对文章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感受《孔雀东南飞》看似浪漫,实为无可奈何的悲剧结尾,笔者带领全班学生在凄婉的音乐声中诵读:“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为了让学生再次感受忠贞爱情惨遭摧毁的沉痛,笔者在名为《伤情》的配乐中,细细讲述了著名诗人“陆游与唐婉”的故事,并深情诵读了千古名句《钗头凤》。故事结束了,感伤的情绪还在教室萦绕,只听得有学生一声叹息,悲剧的毁灭之美已在无形之中悄然打动了学生的内心。此时,教师无需多言,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就是语言创设情境的魔力。 除了以上三种比较常见的途径,笔者还通过“问题假设”“勾连现实生活”“绘画”等方式多方面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创设情境,让他们从个人情感出发,设身处地,体会并品味《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之美。上课的时间过得飞快,学生抛开对文言文的“苦大仇深”,沉浸在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凄美爱情中,在笔者留下的书面作业上奋笔疾书,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故事人物的各种看法。 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每篇文言文的不同内容和特点进行设计。例如,讲授《过秦论》《鸿门宴》《六国论》《寡人之于国也》时可以运用课本剧将当时错综复杂的时局和人物关系理清楚并增强趣味性,还可以通过绘画展现各国利益关系;讲授《诗经》《劝学》时则可以运用音乐,让学生在诵读之中感受文言文的内涵美和韵律美;讲授《兰亭集序》时可以利用周杰伦的《兰亭序》以及“王羲之书法”赏析来让学生融入其中;讲授《游褒禅山记》时则可以绘制“褒禅山”旅游图来跟随作者重游美景,领悟深意。 四、对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中应用的反思 通过课堂实践与总结反思,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法对中职学校的文言文教学有着极其积极的意义,它能让原本死气沉沉的文言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文言文原本内敛深沉的情感变得更加简单明确。但是,笔者在使用情境创设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1.情境的创设要有针对性,千万不能为热闹而热闹,若偏离了教学的根本目标,文言文的教学便只能沦为一场空洞的表演,学生不仅学不到任何东西,还会对文言文产生认识上的错觉。 2.情境的创设对教师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教师的层次决定了情境创设的程度及其产生的效果。这就需要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之余不断学习,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开拓视野,自我提升。 最后,情境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情境当中并产生情感体验,才是我们运用这种教学法的初衷。倘若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忘我陶醉,学生在台下則一脸茫然,那便是本末倒置了。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一书中有云:“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其实同样的,“学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情境教学以境渲情,以情动人,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又能更有效地引领学生感知文言文意思,获得审美体验。教无定法,文言文的情境教学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但无论教法如何变化,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同明.课本剧的基本功能[J].语文学习,1990(10). [2]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编辑 司 楠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