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文化自信视域下五年制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路径 |
范文 | 杨剑 [摘? ? ? ? ? ?要]? 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是民族意义上的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念;是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文化自信视域下对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具有传承性、指导性和创新性的意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趋于多元性、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应重建学校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关? ? 键? ?词]? 文化自信;高职;价值观;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200-02 一、文化自信的概念 文化是一种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之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文化也是一种价值观,不仅主要体现在以物质为载体的传承,也体现在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上。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向心力,赋予了中华民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从容巍峨姿态,是推进“四个伟大”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是民族意义上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是人民的信仰,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文化自信,是从中国历史和无数经典中包含的丰富哲学智慧和政治智慧、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治国理政理念中体悟到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信念。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盎然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拥有发奋图强的勇气,焕发出创新创造的活力。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充分肯定与积极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引领,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思想的升华。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独特的标識,让人民从物质文化的创造物中发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奋不顾身,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对高职学生价值观培养的意义 区别于本科类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其价值观的形成受到社会形势、教育、环境等多种元素的影响。他们在不同价值观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不断重构和修正自身价值观体系,逐步定型为自身的价值观。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具有传承性、指导性和创新性的意义。 (一)传承性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浑厚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在伟大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雷锋精神、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国女排精神等新的精神文化财富。与时俱进的优秀中华文化,不断为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丰富的文化滋养。这些真实存在的英勇事迹让文化育人的真实感和可信度更强,使高职学生能够真切地进行自身价值观认知,自觉形成坚定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指导性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育人的总体目标。高职毕业生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之一,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正确的价值观不但对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一个社会和国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一个传承下来的文化经典,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让学生带着故事去认知和体验,既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指明了方向,更具有指导意义,也使得文化育人的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和生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并产生共鸣。 (三)创新性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得以继承、发展,都是在现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的,文化的传承、变革与创新,都将赋予文化新的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依赖于各个方面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良好的创造创新精神可以为创新发展提供指导和动力。高职学生作为应用技能型人才,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应将创造创新精神作为自身的价值引领,作为自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取向,使其成为自身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五年制高职学生价值观培养的理解 (一)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观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即人生观的看法,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价值观的含义很广,包括从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到个人对具体事物的态度。高职学生属于成长型群体,个体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自我意识进一步提高;感情丰富却不稳定;富有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但易冲动,耐心和细心尤为不足;受到环境和年龄的限制,理解、接受和承受困难的能力不足。因此高职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异常重要。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的特征 1.价值观趋于多元性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由市场经济影响而产生的竞争、效益意识,必然反映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意识中,由此形成的极具功利色彩和实用趋向的思想和观念,导致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变化。高职学生自进入学校起,就开始与一定的社会环境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这些变化必然对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同时,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不断传播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也是导致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原因。 2.价值观趋于社会性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拉近了青年融入社会和世界的距离。高职学生正处于整个社会思想观念转变的文化氛围中,由于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点,高职学生普遍对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较为关注,但由于他们自身的成长环境、道德素质、思想意识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在理解和价值判断方面往往更加复杂多样。急功近利、享乐主义、个人本位主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使高职学生较早地烙上了更多的社会性印记。 3.价值观趋于个体性 高职学生正处于非常关注个体价值和自身发展的成长阶段。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现代民主为高职学生个体价值的凸显提供了自由的发展空间。日趋多元化的价值观在引导高职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引领他们将自身的个体意识不断超越自己的现实角色,使之呈现出复杂多样的个体性价值观。 四、文化自信视域下五年制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路径 (一)重建学校教学体系,突出文化育人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使命。有效地传承与创新文化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自信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办学特色。高职院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播的引领者,理应充分挖掘文化育人的资源,以文化育人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和革新政治和教学工作,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1.切实将“文化自信”纳入教学计划 提升文化自信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的重要导向,是一项重要的时代任务和政治工作。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切实将文化自信纳入教学计划,在教学体制中加强文化自信教育观的构建。将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教育纳入课程教学改革体系,通过文化自信教育,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识本土文化,不断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为高职院校学生印上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 2.建立完善的“文化自信”课堂 高职院校应重建教学管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整套育人体系,强化对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建立完善的文化自信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的体验性和参与性,将文化自信理念同教育教学相结合,努力实现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的过渡,强化高职学生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责任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 高职院校的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学校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担负着培育新人、学生文化教育的重任。教师人文素质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培養。因此,高职院校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同时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文化的教育和能动作用,在教学工作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坚持全面发展。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彰显文化育人的治学理念 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和熏陶的力量,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应体现学校的特色、校园精神和风貌,既要反映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又要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本地区、本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并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因此文化自信的时代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此情形下,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更加突出校园文化在文化自信时代的重要作用,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彰显文化育人的治学理念。 五、结语 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各高职院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基础,切实行动起来,并且持之以恒。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滋养,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3-12-14. [2]耿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刘义国.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30-33. [4]秦志龙,王岩.论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17(1):61-66. [5]吴翼泽.文化认同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实效测度和培育路径[J].高教学刊,2017(22):1-3. 编辑 尹 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