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范文 | 施渊吉 滕宏春 杨歆睿 [摘? ? ? ? ? ?要]? 随着这几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开展,创新创业事业在我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随着大学的进一步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越发凸显,创新创业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加上国家对大学生的鼓励,推出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为我国创新创业事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机械工程专业作为培养优质制造人才和尖端人才的摇篮,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职院校和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创业做好准备。 [关? ? 键? ?词]? 创业创新;高职院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084-02 创新是目前国家竞争的核心,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知识型、创新型社会的号召,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提出了转变高校教育教学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学校、企业、社会多元育人模式。制造业是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领域,我国专门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制定了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人才为本”是新時代制造业发展潮流。 一、当前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一)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衔接不合理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新教育课程,但是学校和教师对这门课程都不太重视,创新教育课程成为大学生逃课的重灾区。学校和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结合当下大学生严峻的就业现状开展教学,更没有和职业教育相衔接,导致这门学科的实用价值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浓厚。 (二)创新创业教学缺乏实践作支撑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是理论课占主导地位,基本没有实践课程作支撑,单纯的理论教学并没有让学生明白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正所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教学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壮大的土壤,高职院校和教师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把其纳入机械类专业日常教学中,并开设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深度。 (三)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育人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校园教育为主,忽视了和社会实践、校外联合的作用,育人模式比较单一,创新创业教育略显单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学生脚踏实地,深入与自身专业相关的企业中,参与一线生产实践,学习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传统生产技艺、管理、销售等模式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机械类专业教学有效性 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高职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机械类专业来说,如果学生只是模仿和照搬教师的操作流程和理论成果,是很难进行技术研发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受到削弱,学生的就业也会受到阻碍。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创新创业能力逐渐成为每一个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尤其是对职业教育来说,更要把创新创业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如在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机械制图与识图能力、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操控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精雕细琢的机械制造能力,让学生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工程技术环境;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对传统机械加工制造工艺进行创新,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这些都可以提升机械类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很多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很看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是因为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业能力是一个企业开拓业务、扩大规模、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很多学生专注于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忽视了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学校和教师就要唤醒他们对创新创业的重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这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 (三)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优惠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我国创新产业的发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创业的关键能力,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专业的就业现状、当下市场经济的主流趋势、产品研发与生产技术的革新等信息,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三、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教学体系中 创新创业教育本身也是专业教育的内容,只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而已,笔者认为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机械类专业教育教学中,如可以结合机械类专业的特色,开设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师可以开设第二课堂,设立机械专业创新实践课程,如机械制造专业最新科技成果展示,先进的SD技术、智能机器人等,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知识,在课下和同学进行合作,自主设计和研发一些小作品,如智能玩具狗、声控音响等机械作品,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机械专业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成绩合格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学分,对在校级创新比赛、省市级、国家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基于学分和奖学金鼓励,提升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视。 (二)把创新创业教育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相融合 机械类专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制造业机械化、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墨守成规的机械专业教学已经过时了,这也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学校要不断完善机械专业的实训室和实验室,尽可能地提供先进的机械设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技术创新;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核心技术的讲解,如数控机床的程序设定与操作、机械零部件的打磨技巧、机械设备的调试与组装以及时下流行的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讲解流行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不在家中也可以遥控家中家电运行,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然后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知识,利用实验室的机械零部件,尝试制作搭载人工智能系统小家电。学校和教师双拳出击,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加快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提升。 (三)构建“三位一体”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是学校和企业的职责所在,三方应该携手构建“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机制。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深化校企合作战略,携手创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或者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機械工程专业可以利用学校的实训室,如数控机床室、CAD机房、数控加工虚拟仿真软件等,学校要组织专业的实验指导教师,允许学生在课外时间也可以做实验,并且有专业教师指导,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师也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学习,积极向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请教,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工程师担任客座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真正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要依托校内外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鼓励和辅助大学生进行科研和创业。如针对目前火热的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机器人,院校和企业可以提供机器人组件、电子元件与装配技术、无人机零部件、小型发动机等设备,提供一些基本的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机器人模型,学生进行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设计、生产、销售,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依托技能大赛,给予大学生成长和锻炼的机会 为了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端技术行业的发展,举办了很多国家级、省市等级别的机械技能大赛,不仅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交流切磋的机会,也为广大机械类专业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也是企业选拔优质人才的好平台。学校和教师要重视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学习每年大赛的相关内容,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环节贯穿模拟大赛,让学生在紧张的大赛氛围中更加专注于学习和训练,加快创新创业教育的步伐。如教师可以以机械专业技能大赛经常考核的机器人竞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考核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对机械工程专业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院校和教师要依托技能大赛,真正落实产教融合、产研结合战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创新思维转化为科技成果,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社会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教师还要开展创业辅导和讲座,讲述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创业尝试,学生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同学向学校申请创新创业项目,并积极为优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寻找合作企业,为学校塑造良好社会口碑的同时,使学生创业难问题也可以得到缓解。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社会、企业各方携手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可以让他们的奇思妙想转化为科技成果,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洋.“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刍议[J].鄂州大学学报,2017,24(2):76-78. [2]王红艳.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162-164. [3]刘武.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53-55. [4]李超颖,杨建民,宋清萍.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7(5):9-10. ◎编辑 冯永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