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踏踏实实做“匠人” |
范文 | 陈是如 “本来设计”品牌的创始人兼设计师张飞,连续两次斩获素称“设计界的奥斯卡”的国际iF大奖,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青年设计师;他抛弃高薪白手起家,努力通过设计将思想与情感注入产品,让产品变得有生命;他认为设计不是缥缈不可言说的“秘密”,而是追寻内心,回归自我的自然过程。 张飞1978年出生在上海,从小立志,长大要做设计师。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张飞留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当设计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家外贸企业找到他,请他帮忙设计产品。多年的设计梦想终于有了落地的舞台,张飞欣然答应了邀请。从那时起,他一边教书,一边给一些外贸公司做产品设计。2004年,张飞创建了bela DESIGN (本来设计)设计团队,专门为宁波地区的各类企业设计产品。因为业务精进,渐渐地,找他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 2008年初,张飞发起了高烧,独自一人跑到医院挂点滴。护士上好吊瓶,认真叮嘱他:“千万别睡着,你正在挂点滴呢。” “要是有一个输液监视仪器就好了。”退烧后的张飞躺在床上,一直在想输液的问题。一出院,他就开始调查这个“产品”的市场状况。他发现,国内外没有任何一家医院在使用这样的设备,也没有医疗器械的厂商生产这种仪器。“如果我做出来,可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张飞内心一阵“窃喜”, 决定自己来设计开发输液监视系统。 很快,初始样品出来了。他联系到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试用。他白天去医院病区观察使用状况,发现输液中存在的问题,晚上回来与工程师讨论解决方案,9个多月的时间,张飞每天都能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经过上百次程序修改,仪器的精准度终于越来越好,医院护士也对这套系统越来越依赖。目前,输液监视系统已在杭州、绍兴、上海等医院得到了使用。 输液监视系统的成功让张飞豁然开朗。他更加确信,有创意并且实用的原创设计,才是他真正想走的设计之路。在周围人的惊讶和不解中,张飞再次组建了设计团队,打算做一些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东西:原木产品。 在他的带领下,本来设计陆续推出了“Man”和“Woman”系列台灯、八音盒等十几款产品。他的作品清晰地呈现出了统一的设计语言:木质,独特无法捕捉规律的木纹;尊重本源的造型;人性化的细节处理。 一天,张飞给正在海洋馆看鱼群游泳。看着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他突然想:这种感觉与用笔画画或写字时的感觉多么相似啊!他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尝试:打破笔的常规构造,做一支像鱼一样的笔。 经过不停的打样、比较和选择,不久,一款名为“Fish pen”的鱼形笔诞生了。2012年,张飞信心十足地带着两只“Fish pen”样品受邀参加了德国法兰克福talents展。果不其然,鱼笔一出现就吸引了人们的眼光,有德国商家直接提出想要预订。 木质鱼笔作为一种设计理念确实新颖,但要批量生产恐怕不现实。原来,这款笔的线条看似简单,但原木材质决定了它的成型并不容易。对异型的加工,要么通过手工的方式,但是效率太低;要么通过数控机床来生产,但这支异形笔体积太小,机床根本夹不住。几个月下来,设计工作一点进展也没有。张飞微微皱起了眉头:“设计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就是通过不同的尝试,突破一道道难关吗?” 张飞不甘心就此放弃,开始了漫长的“磨鱼”行动。直到有一回,他们把笔芯放在木笔里面,然后上各种夹具板,把异形笔夹住。那一批100支笔,成功了99支。这时,离张飞开始量产尝试已经过去了1000多个日夜,其间做坏的笔,不下几百支。成功虽然来得晚一些,但终究还是来了。2015年11月上旬,Fish pen开始发售,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条定价139元的“小鱼”就卖出去1000多支,赢得了业内外众多赞誉。2015年, “Fish pen”笔还获得了德国红点奖在中国发起的第一届“中国好设计”金奖与优胜奖。 因为兼具个性和实用性,本来设计的一系列产品很快赢得了一批年龄在30岁左右的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并在全国的书店、家居店等100多家实体店铺以及天猫、京东等网络渠道销售。 对于本来设计的未来,张飞并不希望它成为一个人员很多的公司,只要公司能高效、高品质地不停出新产品就行,他希望干到退休都只是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匠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