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探索 |
范文 | 刘世彪+梁丹 摘 要:在我国,景观设计专业起步虽晚,近年来发展速度却较快,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教学方式及教学目标定位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我国景观设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分析进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促进我国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景观设计 教学 改革 对策 景观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专业性的综合性专业,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又能满足社会生活对艺术的实际需求。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进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高校要培养出更高质量的景观设计人才,为社会服务。国家大力推广中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但由于中职院校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使得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成了中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无论从景观设计专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中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的角度来讲,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改革都是极其必要的。 二、当前我国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传统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带来人们审美、思维方式的变化,从而对景观设计也带来相应的影响。 然而,教师教学大都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根据,这使得教学内容无法体现最新的社会需求及景观设计的最新发展动态,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得景观设计教学无法满足现实的社会需求。 此外,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学中教师大都在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理论知识脱离社会实践 景观设计这一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感悟艺术。诚然,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校主要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忽略实践的重要性,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综合实践能力,使得学生毕业后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加大了学生的就业难度。 3.教学环境及学校管理方式的制约 与普通的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中职院校的办学条件较落后。无论是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还是管理理念、方式等软件条件都明显滞后。而且各职业院校各自为政,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设景观设计专业,却不注重改进与完善教学手段和方式。这不仅造成了专业的重复设置,也使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不能满足市场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 三、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1.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 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和更新速度较快,传统的教材内容难以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情况。高校教师理应站在时代的前沿,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的学科信息。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应的书目、网站,让学生课下自主地学习学科的相关知识。 2.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基本都是以讲授为主。新的教育理念提倡综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包括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对于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景观设计课程中的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配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合格的景观设计人才不但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具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景观设计教学急需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提高。 4.提供交流平台,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校要为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平台。例如建立学校、班级的QQ群、微信群,定期举办讲座及研讨活动,增进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四、小结 综上所述,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能促进我国景观设计行业的优化发展,又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景观环境需要。景观设计教师应当自觉地树立改革意识,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这是进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 [2]丁绍刚.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现状与教学改革初探[J].科学教育家,2008(6). (作者单位: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