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途径初探 |
范文 | 任曼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看重人才的人文素养。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承担着培养技校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的重担。但是技工院校学生多是初中毕业生,而且学习兴趣不高,再加上现行语文课堂内容及形式本身的局限,导致技工院校语文这门重要的基础课作用发挥效果不佳,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较差。 因此,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需要对语文教育重新定位,不但要用富有吸引力的课堂内容、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要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考虑语文课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衔接是否紧密、对学生日后走上社会是否有积极的作用、是否能满足学生生活工作的基本需求,重视学生的精神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养成,发挥语文教学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用文本撑起课堂 语文课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用作品引起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思考。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若是没有作品的依托,就形同空中楼阁,容易流于空泛的说教。钱理群强调以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进而以文学教育实现人文教育;陈思和则强调母语的价值,将人文教育依托于母语教育,提倡用精彩的中外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文本范围要尽量广泛,开阔学生思路。例如讲授《小小说两篇》里的《永远的蝴蝶》,就可以从文本结局是悲剧这点入手,给学生讲述悲剧的特点,把我国《窦娥冤》《孔雀东南飞》《梁祝》和古希腊《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悲剧故事对比来讲,以此证明鲁迅先生那句“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此外,要支持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参加讨论,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例如《永远的蝴蝶》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女子形象,《妈嫂》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女子形象,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畅所欲言,自己认为的美好有什么特点,从而了解学生的审美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 用阅读引领学生探索文学的世界 阅读,是唯一实现与作者交流的途径,是开启思考之门的钥匙。对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来说,阅读是首要的第一位的。要扩宽视野、积累知识、储存能量、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必须要经过广泛大量的阅读。朱永新说“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以课文文本为例,离开了学生自身的阅读,教师再多的讲解都会徒劳无益,因为学生找不到证实教师观点的事实。特别是小说和诗歌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反复的阅读和思考之上,只有这样,小说的人物分析和故事情节、诗的广阔意境和豐富内涵才显得饱满而真实。 但是,只有教科书文本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才能逐渐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年龄层次找出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给他们开列书单、在班级群里分享现当代文学作品、成立文学天地图书角,给学生广阔的选择,增加阅读量,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每节课拿出十分钟作为自读时间,让学生必须读书但是不限制书目和内容;每周给学生分享两则名人名言作为警示语,从传统文化财富中汲取知识、淬炼品质。 三、用爱和教育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爱是一切可能的源泉,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饱含爱,学生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宣教,一个用爱言传身教的、品质高尚的教师,往往会带动学生刻苦学习,形成类似的人格特点。因此,爱学生有利于完善技工院校学生的价值观,以榜样的力量督促他们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 语文素养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在于道德的习惯养成和思想境界的提高。在现行的技工语文教材中就有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比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就向学生论述了人的肉体无高低贵贱之分、人的高贵在于有精神生活。在本课就可以用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做有意义的事情。 总之,只有全方位地改变现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上上好不一样的语文课,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技工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