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学分课和公开课的完成率及激励机制对比研究
范文

    贺丹丹 涂相华 叶小露

    

    

    

    摘? ?要:近年来国内慕课高速发展,然而高入学率和低完成率的问题一直都深深影响着慕课的发展。面向全社会人士的“公开课”与主要面向高校学生的“学分课”之间的完成率差异更是显著。针对慕课低完成率的问题,文章选取了两门典型慕课,对比其学分课与公开课的后台数据和现有激励机制,并对学习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公开课与学分课的完成率差距较大,其中公开课不足1%,学分课约为30%,影响学习者完成慕课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反馈时效、外在约束条件。文章提出通过开课问卷调查、强化学习动机(建立积分制度、增加同伴互助模式)、优化课程平台及进行课程迭代等方式对现有激励机制进行改进,以期能提高慕课的完成率。

    关键词:慕课;完成率;激励机制;公开课;学分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15-0027-07

    一、引言

    慕课作为一种“互联网+教育”的新型的学习模式,备受人们的关注,许多高校也在慕课平台上增设了学分认证课程,促进了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及慕课的实践发展。目前慕课的学习过程可以大致概括为注册选课、学习、考试和获得认证几个阶段,但是有大量的学习者在选课后仅参加过一两节课程的学习,又或者在选课后从未参与学习活动。清华大学曾对“学堂在线”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社会上的学生占比78%,学习时表现活跃的学习者约占10%,最后取得证书的比例约为3%。[1]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课程完成率、探索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的迫切需求。

    如何能减少学习者的流失,需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上进行研究。何春等对大学生慕课参与者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实际调查,提出在校大学生参与慕课学习有着很强的目的性,愿意深度参与到慕课学习中主要是因为课程内容有趣和易懂,而时间有限则是多数学习者中途放弃慕课学习的主要原因。[2]方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慕课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通过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意向可以改善学习行为,有用性感知中的学习绩效感知对学习者的学习意向影响最大。[3]王宇提出造成慕课低完成率主要有四种典型学习者,分别是无效学习者、资源浏览者、流失学习者和结课但成绩不足者。学习者是学习这一过程的主体,对于慕课的研究应该更多地倾听学习者的声音。[4]学习者为何参与慕课学习、如何参与慕课学习、有什么样的学习体验,这些问题都是慕课课程设计、开发和实践的基础和关注焦点。

    针对慕课低完成率的问题,在开课之前,分析两类课程完成率出现差异的原因,对不同类型课程的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特点以及知识关注的重点进行预判,可以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以及课程学习情况,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对课程学习活跃度不高的学习者进行相应的督促与鼓励,有助于激励学习者持续学习。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该研究选取优课联盟平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下称《数据库》)和《网络动画设计Flash(基础篇)》(下称《Flash》)两门课程为研究对象。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下称优课联盟)是国内主要高校学分制慕课平台之一,实现了学分互认。优课联盟也是国内较早推出公开课的平台之一,面向所有人开放。一般来说,面向高校学生的学分课与面向所有人的公开课在课程内容方面没有区别,主要区别在于学分课学习者通过平台或学校考核后可获得学校认证的学分,而公开课学习者获得的是学校认证的课程合格证明。

    研究选取的两门课程是计算机领域的专业课程,也是教育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都开设了学分课与公开课。其中《数据库》属于计算机编程方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Flash》属于计算机多媒体方向,更侧重实践操作。截至2019年秋季学期,《数据库》学分课已开设6个学期,公开课3个学期。《Flash》学分课已开设6个学期,公开课4个学期。本研究选取两门课程同时开设了公开课与学分课的学期,共14个学期的平台数据进行研究。

    2.数据收集

    (1)慕课平台数据

    通过平台后台获取《数据库》及《Flash》两门课程的公开课与学分课共14个学期的在线数据,主要从公开课和学分课的选课人数及完成课程人数两个角度分析课程情况,并对学分课和公开课现行的激励机制进行分析。

    (2)学习者学习积极性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对慕课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学习感受、学习目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等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中,考虑到学习者主要是运用网络学习的方式,所以通过问卷星在线发放问卷。对近几个学期在优课联盟平台选修两门课程的学习者通过平台公告、邮件等方式发放在线问卷,剔除填写时间过短等无效样本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为86.4%。

    三、研究结果

    1.公开课与学分课的课程数据对比结果

    慕课的线上成绩主要由视频、讨论、测验、作业、考试、访问次数等多个教学活动得分构成,部分课程还包含线下一些教学活动的成绩。因此,本研究中的完成率仅指在优课联盟平台线上成绩达到合格要求(60分)的学习者人数占该课程选课人数的百分比。

    经后台数据统计,《数据库》课程公开课累计3个学期选课人数为293人,完成率为1.37%,有95.22%的学习者学习进度在50%以下。学分课累计选课人数为692,完成率为25.14%,有69.51%的学习者学习进度在50%以下。《Flash》课程公开课累计4个学期选课人数为1368人,完成率为0.66%,有95.18%的学习者学习进度在50%以下。学分课累计选课人数为1785,完成率为36.19%,有55.18%的学习者学习进度在50%以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两门公开课的完成率都不足2%。公开课总体完成率为0.6%,学分课总体完成率为30.92%。公开课的完成率更是远远低于学分课。慕课完成率低的问题确实存在,超过半数的学分课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不足一半,仅有不足5%的公开课学习者能完成一半以上的课程内容。两门课程的学分课与公开课各学期完成率如图1所示。

    (1)课程对比

    优课联盟平台上课程分为公开课与学分课两种模式。公开课面向所有人开放,用户只需在平台上注册账号后便可以参与课程学习,在达到课程要求后可获得由平台与授课教师颁发的课程完成数字证书,交付一定的费用还可以获得纸质版的证书。学分课的主要对象是平台上高校联盟的学生,学分课教学内容与公开课多数一致,但学习过程主要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学习者需要按照课程的要求,观看教学视频,完成作业并通过在线课程考核。最后根据所在学校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例换算获得该课程相应分数,并计入学生所在学校的学分系统。

    在优课联盟平台上,两类课程的区别主要在教学模式、考核标准以及认证情况。学分课为闯关模式,学习者需要按照课程的目录顺序,观看前一节的教学视频并完成相应的章节测试后才能进行下一节内容的学习。公开课主要为自由模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由选择课程资源。考核标准的差别在于不同学校在学分认定的实施细节上略有差异,而优课联盟平台的线上计分标准统一,但每个学校最终的学分认证要求不一。以深圳大学为例,学分课的最终成绩由线上成绩、线下平时成绩、线下考试成绩三者按比例综合。而公开课的最终成绩则全部都由平台的线上成绩构成,学习者在通过课程考核之后,由平台颁发结课证明。

    (2)现有激励机制对比

    ①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和《网络动画设计Flash(基础篇)》这两门课程为例,目前公开课与学分课共有的激励机制主要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视频的播放与暂停。教学视频播放时,鼠标划出一定范围,视频则会自动停止播放。慕课是网络化的在线学习,学习者需要运用到互联网并且独自一人来进行课程的学习,学习过程中缺少了传统课堂教师面对面的监督,学习者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习者在学习慕课时分心,但是也很难阻止学习者在电脑或者手机上播放视频然后去做其他事情的“刷课”行为。

    二是视频穿插互动测试题。学习者在观看视频时会跳出相应互动测试题,回答后才可以继续观看,否则视频会一直停留在该测试题弹出的界面。这种方式既可以考察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加强学习者对该知识点的印象,又可以监督学习者在学习慕课的过程中是否在认真观看教学视频,并给予相应的提醒。

    三是线上成绩的计分标准。不同的课程都会根据教学活动的需求设置不同的课程任务,例如观看视频、完成测试和作业、参与讨论、平台签到等任务。为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一些课程会规定,完成的视频与测试类任务点达到一定数量才可以参加最后的期末测试。将每一个学习活动细化成一个小任务,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督促学习者参与到每一项学习活动中,并按照课程要求完成课程任务。但是这种方式更适合需要选修学分的学分课学习者,对于因为感兴趣或者以获取某部分知识为目的公开课学习者来说,签到、讨论,以及测验与作业,这些任务都是“无足轻重”的,他们的学习重点在于观看教学视频。相反,过于繁复的课程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是负激励,会使他们逐渐丧失学习的耐心,进而放弃学习。

    四是教师与助教的共同协助。慕课是一个大型开放的学习平台,参与一门课程的学习人数也是十分巨大的。目前平台上的课程都对应有一位以上的助教辅助教师开展课程的教学。教师难以和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进行互动交流,而助教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助教可以协助教师回答学习者的问题,定时发布学习任务的公告以及主题的讨论,帮助那些无法完成任务的学习者。然而助教的人数始终有限,在面对数量庞大的学习者时难以与每一个学习者进行有效的互动与交流。

    五是课程公告及论坛讨论。通过优课联盟平台可以给所有的学习者发送课程的公告,提醒学习者及时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学习者可以通过平台上的互动论坛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或者发起讨论,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后台实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況、学习进度,并对一些进度缓慢的学习者发通知进行提醒。然而慕课的学习者与教师处于一种时空分离的状态,即使有线上的讨论区域或即时通讯工具,学习者之间也是在独立地进行学习,课程的交流依赖于学习者的主动性,且在平台上互动交流的时差性较大。

    六是师生微信、QQ交流群及固定答疑时间。课程开始前,教师与助教会通过公告让学习者加入交流群,并设定一个固定的答疑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教师和助教会在线上对学习者进行答疑。学习者可以在交流群内进行提问或者相互讨论,相关的学习资料、课程公告也会在群里进行通知。尽管微信群与QQ群的消息互动是相对即时的,但也存在一定的时差性。在目前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交流群与平台上很少有人进行提问与交流讨论。

    ②除了以上几点形式之外,学分课有以下几种区别于公开课的激励机制:

    一是学习分组和组长微信群。《数据库》和《Flash》课程都以小组学习形式进行,在学期开始时,会进行组长的征集活动。学习者按照自愿的原则,多人组成小组并推选出组长,最后建立一个各组长与教师、助教的微信群,但是目前组长的主要工作更多是通知、督促组员进行课程的学习,组长难以代替教师开展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课程结束之时,教师可以根据组长的贡献情况对组长进行适当的加分奖励。

    二是线下见面课及见面课直播与回放。课程在进行到一定阶段后,会在周末开展线下见面课程,对学习的内容集中讲解与总结,进行知识的扩展或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演示。这些线下的课程还会在平台上进行实时的直播,无法现场参与的学习者可以在平台上观看到课程全程的直播,并在平台上与教师进行互动。在见面课当天无法参与的学习者还可以在见面课结束后,观看见面课视频的回放。

    2.问卷调查描述性结果与分析

    (1)学习者情况

    问卷共调查108人,其中54人选修公开课,54人选修学分课。从年龄上来看,公开课和学分课的学习者年龄都主要集中在19~30岁,占总数的87.96%。从职业分布来看,公开课学习者中62.96%为本科生,22.22%为在职员工,学分课学习者中83.33%为本科生。

    从学习者的年龄和职业的分布(见图2)可以看出,目前使用慕课进行学习的主要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一年龄段的人多数为在校学生或者初入职场的新人,对一些知识与技能的需求较高,希望通过慕课这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

    (2)学习目的(见图3)不同

    在对学习目的和如何选择课程的调查中发现,学分课学习者进行慕课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学分认证(81.48%),选择某一门慕课的主要原因是学院强制要求(55.56%)。而公开课学习者主要目的是提高专业知识与能力(70.37%)、提高自我价值利于未来就业(62.96%),其中大多数人都是根据兴趣来选择课程(70.37%)。

    学习者基于不同的学习动机进行慕课学习,所产生的慕课的学习行为也不一致。学习者在选择慕课时存在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因为公开课学习者对课程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选择参与这门课程。感兴趣是学习者选择一门课的主要内在因素,内在动机是学习者持续学习的主要因素,学习者只有对慕课存在持续的兴趣,才能对课程的学习保持积极性。[5]在一项对学习者辍学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中,自身因素是影响学习者“辍学行为”的首要因素。[6]

    但学习兴趣却不足以支持学习者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中的挫折与无法解决的问题会消磨他们的兴趣感,因此基于兴趣的公开课学习者会容易因为一些其他因素导致学习过程的终止,这就需要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去激励他们完成课程。而学分课学习者是在“获得学分”这一更加有强制性的外在动机的支撑下进行学习的。所以适当对公开课学习者增加一些外在的约束条件,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结合,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公开课学习者慕课学习者持续性的学习。学习者如何选择自己要学习的慕课情况如图4所示。

    (3)自主性对学习者影响较大

    在对学习者参与慕课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见图5)的调查中,自主控制学习进度、视频质量及视频的重复观看是影响学分课学习者和公开课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目前部分慕课课程会规定开课时间以及安排学习进程,但在时间上只是大体的安排,具体的学习时间依旧由学习者自己掌控,学习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来调整自己的进度。且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选择是否需要重复观看一些教学视频,这使学习者有一定主动权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这种模式对那些学习时间分散或者学习时间不确定的学习者有较高的吸引力,但是当自主学习的模式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会使部分自控能力不强的学习者产生倦怠的心理。学习者在平台观看教学视频的时候,教学视频的质量也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若教学视频停留在同一个画面的时间过长,缺乏一些动画效果或者课程内容不生动的,学习者会很快地失去注意力,从而放弃学习。所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模式来激励学习者坚持学习。

    (4)学习者普遍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在对“你认为慕课的缺点有哪些”(见图6)的调查中发现,两类课程的学习者(共占63.89%)都认为“学生自律性差,自主要求性较高,缺少约束”是慕课最大的缺点。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现行慕课的教学模式有关。慕课的本质为教育的开放,而慕课的开放表示学习者可以无限制地接触任何学习资源。对于公开课学习者来说,自由选择权使他们在课程的任一阶段加入或退出都毫无负担,这也使他们缺少一种约束感,缺乏一种坚持的动力,因此也要求慕课的学习者具有较高的自律性与自主学习能力。

    (5)公开课的学习反馈不及时

    其次有62.96%的公开课学习者表示“参与相关活动以后,得到的反馈不及时或对反馈不满意”,48.15%的学分课学习者则认为选修慕课是“学校要求课程,不能自己选择”。

    慕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模式,学习是单人面对网络,存在着一定的孤独感。即使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实现即时的在线交流,但是不同的学习者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进行慕课学习,师生之间以及学习者之间依旧存在着交流的“时差”。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缺乏即时的沟通反馈,在传统课堂上举手提问或者课下找教师、同学就能解决的问题,在慕课课堂上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解决,这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支持,从而容易产生挫败感。[7]且在学习过程中若缺少定期的交流和互動,学习者就容易失去注意力。

    四、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两门课程共19个学期的在线数据对影响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1.慕课学习主体为年轻人

    目前在优课联盟平台进行慕课学习的主体为年轻人,这一类人群的特点主要是学习能力强、情绪不稳定、需要不断被认同及容易被诱惑。而慕课这种在线的学习模式缺乏一定的监管与督促,要求学习者要有较高的自学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

    2.参与学分课学习的主要为高校学生

    学分课的参与对象主要是为提高学习成绩与进行学分认证而学习的高校学生。目前学分课这种课程类型较为特殊,学分型慕课多数为“线上+线下”式的混合式教学或更有针对性的“SPOC”课程,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优势相结合,教师加以督促与辅助。因选修学分课的学习者多数会集中于同一个学校,部分学分课还会进行线下授课,为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开展教学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

    这些方式对学生完成慕课学习有一定的约束与促进作用。因此基于获得学分的强烈愿望和考虑到混合式慕课教学这一学习形式的优势,学分课的学习者会更有毅力坚持慕课的学习。且一些学校对最终没有达到课程要求的学生有相应的惩罚,例如要求重考或重修。为此学习者有着成绩达标、获得学分的强烈目的,这促使学习者对学分型慕课有一定潜在的学习动机,而这种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他们坚持学习。

    3.公开课学习者以兴趣为主

    对于公开课的学习者来说,慕课学习是一种知识的扩展和兴趣的满足,他们的学习目的主要是提升自我能力与价值。学分的认证并不是必要的,慕课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属于一种非强制性的学习,因此完全网络化教学的公开课对学习者来说便缺乏了一种外在的督促与激励。当缺少了学分需求这一条件的强制性约束之后,就会弱化学习者对慕课学习的重视。因为公开课的学习者范围大,目前公开课都主要以个人为学习单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孤独,且因为平台交流的“时差”对学习中的问题无法即时得到反馈,学习中无法解决的困难使他们产生了挫败感,并且在缺乏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会因为惰性而懈怠。且部分公开课的自由学习模式,也使课程缺乏一种整体连贯的强制性,一些学习者在选择性学习了自己需要的知识后,便终止了课程的学习。

    4.公开课学习者需要一定的外在约束

    与公开课相比,学分课因其更具有强制性以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辅助监督,学分课的学习者比公开课的学习者有更多的学习动机。且在“学分”这一形式的督促之下,学分课的学习者更倾向于努力学习并完成课程,公开课的学习者则缺少这一潜在目标的激励以及伙伴与教师的监督,所以公开课的学习者学习难以持续。

    五、研究建议

    因此,针对以上结论,笔者提出以下促进学习者继续学习、提高课程完成率的建议。

    1.开课问卷调查

    慕课学习者的规模巨大,学习者的类型多种多样,所以对学习者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有针对性向学习者推送教学内容。在开课之前对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者对课程的期待、学习的准备情况、学习目标、预计投入的时间等,并分析学习者的类型与特点,明确学习者对课程的了解程度。因为每个学习者想要学习的重点都不一样,例如有的倾向于理论知识,有的更倾向于实践操作,还有的学习者只是想要简单了解。所以在每次开课前调查学习者学习目的,将同类型、有共同目标的学习者归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对该学期学习内容进行重点的划分,对课程内容、课程安排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例如“资源浏览型”学习者更多的是希望浏览课程视频,对测验、作业、讨论等教学活动参与度较低,可以在课程初期设置一些较为简单的学习任务,降低作业和测验的难度,从而通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一正反馈激励学习者继续学习。而“知识渴求型”学习者希望从慕课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相比之下他们会更愿意参与学习活动,所以需要在课程中增加一些扩展性的知识补充,并及时解答学习者的问题。同时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类型,提供不同的学习路径图谱。例如给“新手型学习者”规划完整的学习路径,详细安排课程的学习时间,而为“提高型学习者”提供相对深入的学习路径。

    2.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者进行学习这一行为的推动力,它决定着学习者学习时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能否坚持。所以,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助于提高慕课完成率。为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文章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积分制度

    针对课程的每一个学习任务,按照课程章节的难易程度都设定相应的积分。学习者完成相应的课程任务,如观看一节课程视频、发表讨論、完成作业、在线时长达15分钟,可奖励相应积分。同时,鼓励学习者在完成任务后进行“打卡分享”,连续学习后打卡也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相反,如果长时间未登录平台,或者作业、测试未完成,则扣除一定的积分。平台的个人页面实时显示今日听课时间、获得积分数量、积分排名情况、学习排名情况等。学期结束后,学习者可以使用积分换取一定的奖励。对于公开课的学习者,可以进行物质奖品或奖学金的兑换。而学分课学习者,可以在物质奖励的基础上增加线下加分的奖励。学习者可以从积分排名以及最后的奖品中获得一种成就感,积分的获得可以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获得一种肯定、鼓励,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2)增加同伴互助模式

    多数学习者表示,自律性差、自主性低、缺少外界约束是慕课学习的最大障碍。学习者在面对网络学习时容易产生孤独感与无助感,缺乏一种课堂的学习氛围,这种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习者容易被一些琐碎的事情打断,而暂停学习。可以在课程开设之前,对学习者的自制力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评,并对学习者预计进行慕课学习的时间进行记录,根据学习时间以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情况为学习者分配“同桌”或“互助绑定”,让学习者之间进行相互督促与鼓励。同伴互助可以按照小组模式进行,人数控制在2~4人,小组内人数过多容易弱化成员对集体的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上文的积分制度,对小组进行总体评比。运用集体荣誉感将学习者“小组化”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同伴之间的相互监督能够督促部分自制力不足的学习者更好地进行慕课学习。

    (3)加强慕课认定制度,建立慕课学习简历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必修课,学生必须并通过考核并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对于公开课学习者,数据库普遍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掌握一项技能,利于以后的职业发展。慕课平台可以联合招聘单位进行课程认定,加强社会对慕课学习经历的认可,建立慕课学习简历,学习者完成课程并获得证书后可以将慕课学习的经历及成绩归入简历中,提升自我职业价值,并加强在职人员对慕课的学习动机。“高校认可”和“社会认可”相结合,既可以拓展慕课的学习人群,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慕课学习中,鼓励更多的人加入终身学习的行列。

    3.优化慕课平台

    网络速度问题是目前学习者在学习慕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学习者借助于互联网在慕课平台进行课程的学习,如果平台操作复杂、无法流畅地观看视频、视频清晰度差、视频无字幕或字幕有误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所以需要对慕课平台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在课程制作时提高课程视频的清晰度,提高网络视频缓存速度,优化视频播放的质量。慕课为个体性的学习,学习者往往是独自一人完成整体的学习任务,所以在学习时会存在一定的孤独感,并且因为缺乏旁人的监督,会很快失去学习动力。慕课平台可以参照一些视频网站,在视频播放页面实时显示当前观看视频的在线人数,并可以在视频播放页面引入“弹幕”,让正在进行在线学习的学习者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学习者可以在实时的“弹幕”评论中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其他学习者可以帮助解答。教师与助教可以在课后对学习者的疑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与解答。结合上文的“同伴互助模式”,可以在“同桌”登录时给予上线提醒,还可以与学习同伴开启“小课堂”的学习模式,同时观看教学视频,并在平台上进行实时的讨论与交流。优化学习者在慕课平台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使用平台、提高慕课学习的效率。

    4.课程迭代

    对学习者来说,课程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优质的课程内容能够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由于慕课多数为提前录制并经过后期设计的系列课程视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在课程制作中没有发现的错误会渐渐显露,部分教学内容在当下会略显陈旧,教学内容的一成不变也不利于教学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迭代与优化,设计出更适合学习者的课程内容,以完善和提升课程内容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习者会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例如表示某个知识点的内容无法理解、某个比较简单的知识点讲解过于复杂或他们希望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借助于学习者提出的这些意见和建议,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不断的修改与迭代,以提高课程内容的质量与针对性。例如增加课后扩展知识、教学视频优化或重新制作、对学习者多次提出的问题录制视频进行统一解答等。

    参考文献:

    [1]孙茂松.雏凤清声桐花路——清华大学的MOOC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5.

    [2]何春,王志军,吕啸.我国大学生MOOCs学习体验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11):42-49,96.

    [3]方旭.MOOC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3):46-54.

    [4]王宇.慕课低完成率问题的归因与解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8(9):80-85.

    [5]杨根福.MOOC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6(1):100-111.

    [6]徐振国,张冠文,石林,安晶.MOOC学习者辍学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9):100-106.

    [7]Khalil H,Ebner M.MOOCs Completion Rates and Possible Methods to Improve Retention-A Literature Review[C].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ultimedia, Hypermedia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14(ED-Media),2014.

    (编辑:王天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