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疫情期间教育信息化支撑音乐院校在线教学研究
范文

    邓颖岸 陈琛

    

    

    

    摘? ?要:疫情防控期间,音乐类院校需要有效协同学校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和校外互联网资源,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文章以星海音乐学院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学院的客观实际,采用对所用教育信息化手段进行分析的方法,根据调查结论及现实背景,提出了“校内教育信息化资源+校外互联网资源”联动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支持音乐类院校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在线教学;教学改革;音乐院校;新冠疫情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01-0065-04

    一、引言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部在2018年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以下简称《计划》)。该《计划》将对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和硬件进行升级。《计划》提出:现有的专用资源要向整体集中的大资源转变;将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在应用层面逐步走向多系统融合发展。国家从宏观层面提出“教育信息化2.0”,从以前关注“物”的建设转变到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对音乐院校人才培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2]。2020年初,我国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新学期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针对音乐类院校的教学特点,研究如何充分应用已经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教育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音乐的需求也明显逐步增加,学习音乐的学生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我国现有十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音乐院校,还有很多综合类院校也开设音乐类专业。音乐类专业每年的本科毕业人数多达数万人,而音乐人才市场需求量其实并没有明显增大。随着互联网、音乐科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日益发展,音乐类专业的工作也越来越多地被智能化,社会对音乐类专业学生的能力也相应地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从以往的注重音乐表演技能培养逐步转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技能,从而培养出不仅仅有过硬的音乐基本功,同时也要具备与时俱进能力的人才。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成为当前音乐类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音乐类人才培养以及如何借助教育信息化进行教学改革也一直是被广泛探讨的话题。陈连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音乐课堂多媒体应用为切入点,研究合适的音乐理论课教学模式[3]。任恺以音乐学习慕课化为切入点,探析了音乐慕课的实现优势和教学价值,提出将依托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混合现实等新技术,整合各种线上和线下的慕课资源,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突破传统课堂的界限,逐步通过移动化渗透到学生碎片化时间下的学习[4]。涂波、闫大卫通过研究钢琴专业师生在传统教学活动、艺术实践、人文社科研究等过程中存在的各环节脱节问题,提出将“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纳入到“教育云”进行管理,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5]。郭英剑就如何进行线上教学、线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是否发生了转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6]。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等以在线教育基本原理和教学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在线教学方式的内涵与影响因素,提出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方式的分析模型,总结形成了在线课程异步教学、在线同步直播教学、在线双师协同教学和在线混合多元教学四类典型“停课不停学”教学方式[7]。

    现有研究表明,通过使用教育信息化手段,能够有效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在疫情期间开展教学活动。但学者给出的方案很少从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缺少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生情”和“学情”的分析。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研究是从宏观角度提出整体的发展方向或大致路径,并未针对音乐类院校给出细化的措施。基于此,本研究以星海音乐学院采用的教育信息化手段为切入点,结合调查结论和现实背景,提出了“校内教育信息化资源+校外互联网资源”联动的模式,更好地支持音乐类院校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全国音乐类院校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参考,提升音乐类高校应对教学工作突发情况的能力,促使高校教育教学与时俱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

    二、音乐知识特点与音乐教学现状

    与其他学科比较,音乐知识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8]。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领悟往往是通过感性的角度,虽然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音乐本身属于比较感性的范畴,很难通过图表等直观教具对音乐知识进行表达和解释,尤其是一些演奏技能的知识,很多时候需要教师“一对一”在旁边教,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受疫情的影响,只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上课,这必然会对音乐专业的教与学产生很大影响。教学过程并非是简单的知识讲授,将传统课堂搬到在线课堂后,传统的学习理论更加应该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融入在线教学的过程中[9]。在教学中必须牢牢地将学习理论渗透到教学全链条中。在常用的学习理论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于更加符合现代教学模式,受到很多教师的推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逐渐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在这个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是学生在已有各种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学习新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对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建构,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音乐院校的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记忆曲线理论,同时还要牢牢把握音乐知识的特性和音乐教学的特点,并对音乐院校的”生情”“学情”进行分析,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时空分离的影响降到最低,顺利完成在线教学任务,使得在线教学效果尽可能地等同于现场教学效果。

    三、教育信息化

    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各个方面,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10]。信息技术融合学习理论,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助推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的充分运用,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对教学的影响。疫情期间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信息系统有:智慧校园综合平台、教务教学系统、长江雨课堂(购买版)、图书馆资料库等。校内信息系统在疫情期间无法满足音乐院校的在线教学任务,必须搭配校外互联网相关软件。校外互联网教学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类:直播软件、慕课、会议软件等。这些软件能够借助互联网搭建起师生的在线教学环境,完成在线教学的任务。各个系统主要功能详见表1。

    由于在线教学需涉及到众多教育信息化系统,并且每个系统都有很多功能,本文对这些涉及到的系统和运用的主要功能,按照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的时间顺序进行梳理,为更好地使用教育信息化手段进行在线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四、教学模型

    结合音乐院校在线教学的实际情况,经过综合分析,得出疫情防控期间教育信息化支撑音乐院校在线教学的模型图,如图1所示。该模型以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为学习顺序,以解决教师如何使用现有教育信息化系统为出发点,解决音乐在线教学面临的师生分离情况,并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理论[11],最终完成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目标。根据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的教学流程,得出图1所示的模型。

    1.模型特点分析

    (1)资源充分利用

    任何教学都不能脱离本校的特色资源,要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资源。音乐类专业教学涉及到大量的乐谱、影像资料,很多是互联网上也搜集不全,甚至收集不到的,所以必須紧紧依托学校已有的图书馆数据库资源。音乐编演人才培养的专业课更多是采取小课的形式,只有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培养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情”“学情”,才能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特长,进行音乐编演教学。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要高度重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疫情期间学校都在进行在线教学,但学习理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3)音乐知识教学特点

    很多音乐知识属于隐性知识,需要及时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否则过段时间学生就会失去对学到知识的那种音乐感觉。记忆曲线理论的应用更加引起重视。学生居家学习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上课注意力的转移,弱化了知识在头脑的记忆。音乐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很多是需要记忆的,如乐谱、演奏指法等。充分把握记忆曲线的时间点,推送记忆知识点,能够促使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知识的记忆。

    要注重“校内系统+校外互联网”的联动。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重构了传统课堂,但并不是全部教学内容都在互联网上完成。互联网是提供链接的通道,传授的知识和内容基本都是依靠校内系统课前的准备。

    2.“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分析

    教学过程贯穿始终,从“上课前”到“上课中”再到“上课后”,对图1所示的在线教学模型进行如下分析。

    (1)上课前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完成“备课”。教师先是登录校园智慧平台查看个人事务,然后通过教务系统查看授课任务和学生情况。“备教材”和“备教案”主要是通过图书馆资料库准备新学期的上课素材,然后将相应的教程和预习资料提前在长江雨课堂发布给学生。必要时,也可以申请回到学校,使用“智慧课室+摄像机”开展在线教学。教师和学生通过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详见表2。

    (2)上课中

    教师通过长江雨课堂对学生进行考勤和课堂提问管理,也可以根据课程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堂软件、慕课、会议软件等,进行各种形式的在线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通过微信群进行课堂中的互动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深入讲解。详见表3。

    (3)上课后

    教师通过登录智慧平台核对个人事务,并浏览第二天的工作安排。然后在教务系统录入学生当天的考勤信息、学习情况等。通过长江雨课堂的上课数据对学生进行学习分析。根据记忆曲线的时间点推送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对于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推荐其进入心理测评系统进行测评,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抚,从而稳定学生的情绪,降低不良情绪对学习的影响。详见表4。

    五、结语

    音乐类专业教学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本研究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需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星海音乐学院已有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校内教育信息化资源+校外互联网资源”联动的在线教学模型。分析了“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各个系统对应的功能,为音乐院校更好地完成在线教学任务提供了支撑。本研究具有可操作性、音乐特色性、可扩展性等特点,对音乐类专业的教学具有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旭东.智慧教育2.0: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教育新生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远程教育杂志,2018(4):11-19.

    [2]邹园园,李成军,谢幼如.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湾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2020(4):22-28.

    [3]陈连.教育信息化视阈下高校音乐理论课多媒体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5(9):171-172.

    [4]任恺.“互联网+”思维下的音乐慕课与音乐教学创新[J].中国音乐,2018(3):144-149,187.

    [5]涂波,闫大卫.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云的钢琴“教学、科研、艺术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10-116.

    [6]郭英剑.疫情防控时期的线上教学:问题、对策与反思[J].当代外语研究,2020(1):9-13,25.

    [7]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等.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的特征、问题与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20(3):20-28.

    [8]张文星.浅谈教育信息化下的音乐学科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37):222.

    [9]杨春强.建构主义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电视指南,2018(1):207.

    [10]谢幼如,黎佳,邱艺等.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校园建设与研究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9(5):63-69.

    [11]解雨姣.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充分利用记忆规律——艾宾浩斯记忆曲线[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9):306.

    (编辑:王晓明)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