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研究
范文

    石岱峰 赵朝晖 刘清涛

    

    [摘? ? ? ? ? ?要]?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函〔2019〕14号,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标志着“双高计划”正式启动。“双高计划”明确将专业群建设作为核心内容,将“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作为一项改革发展任务,专业群为高职专业群建设明确了方向和任务。结合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对山东省入围“双高计划”的15所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专业群在服务产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山东省职业院校专业群有效对接产业升级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 ? 键? ?词]? “双高计划”;专业群;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

    [中图分类号]? G710?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004-02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是“双高计划”的重点改革发展任务之一。“双高计划”要求专业群应“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優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这是国家首次从宏观上对专业群建设提出战略性布局调整,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专业对接产业的基本策略。

    一、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助推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展开,2018年2月,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鲁政发〔2018〕7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动能,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形成新动能”。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代海洋产业、医养健康产业、高端化工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现代金融服务打造为“十强”产业。山东省教育迅速行动起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省教育厅设立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协调推进办公室,要求全省各级各类别教育通过“对接十强产业,优化专业结构”“服务十强产业,实施人才分类培养”“加强协同创新,助推产业发展”“引育高端人才,提升智力支撑水平”等方式迅速行动,实现专业优化发展,着力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和吻合度。

    二、山东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专业群现状及问题

    山东省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先行区有15所高职院校进入“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其中4所高职进入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11所高职院校进入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具体名单见下表。

    从上表看,山东省本次入围“双高计划”的专业群共17个,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农林牧渔、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医药卫生、轻工纺织8个专业大类,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基本吻合,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在实施“双高计划”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1.由“骨干专业”建设向“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转变。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2015—2018年)》要求“高职院校要重点建设2~3个专业大类、2~3个专业群、3~5个特色专业,形成专业链深入融合产业链,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特色专业体系”。但是政策上没有向专业群聚焦,更多地强调适应、对接、服务、融合、合作等,体制机制上概念性的内容较多,并没有把专业群作为主要抓手,政策上缺乏具体明确的方向性。

    2.高职院校对专业群建设的内涵把握不到位,专业布局与产业需求不匹配,专业群的顶层设计不合理、不科学,定位不准确、特色不明显,未能形成专业群集群效应。

    3.专业群对产业的服务能力依旧薄弱,尤其是面对高端产业时,与行业企业融合的深度还不够,专业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规范、新职业的不断更新换代,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明显不足。

    4.产业链与专业链还不能有效对接。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单一,地方政府对企业参与办学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督导检查力度还不够,校企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还不完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困难,无法支撑人才培养多元化需要,阻碍混合所有制、职教集团办学形式的壁垒还没有完全打破。

    5.专业群的师资团队优势不明显,资源共享的教师结构尚未形成,缺乏由核心专业带头人引领,其他专业带头人为骨干的专业群教师队伍,校企师资互聘互兼的双向交流机制不完善,教师队伍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

    三、对接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职业教育专业群的“新旧动能转换”

    (一)围绕产业发展和优势专业,构建基于产业传导的专业集群

    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地区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依托国家骨干专业,优化专业资源,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四个原则组群,建立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平台+模块”的群内课程体系,实现区内专业资源、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教材的共享共建,深化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的能力

    一是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入合作,尤其是要与国家公布的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和《规划》公布的重点企业进行深层次多形式合作,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管理专门机构,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依托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载体,积极探索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核心的特色二级学院,深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改革,加大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度。二是提升科技研发和服务能力,建立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机制,提升技术技能服务含金量,助推产业升级转型。依托国家企业各类技术中心,开展应用类技术研发,把科技服务重点放在为地方经济服务和解决行业、企业共性技术问题上。

    (三)立足三教改革,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1.校企共建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应积极推动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课程与行业企业一线岗位要求同步发展,建立资源、课程、校企协同建设机制,使行业企业真实案例引入教学全过程,在育人观念、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对接企业真实情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实现资源库+SPOC的混合式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造,从信息化课程建设视角实践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打造高职院校“金课”。

    2.与企业共同编写教材

    制定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的教材编制机制,通过教材建设委员会,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对接岗位能力研发专业群共享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与企业合作开发国家规划教材,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实训指导手册。

    3.打造适应产业发展的链矩阵式创新型教学团队创新教学团队管理机制,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主线,坚持引培并举,专兼结合,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激励机制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新模式,与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提高“双师型”队伍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博.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思考与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

    [2]任占营.专业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J].中国教育报,2016(4).

    [3]楚国清,孙善学.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思路与举措: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教育,2018(5).

    [4]楼世洲.专业对接产业人才服务企业: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2).

    编辑 马燕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