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SoLoMo视域下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育模式研究
范文

    姜姗 王忠义

    [摘? ? ? ? ? ?要]? 在网络体系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引领大学生涌入信息浪潮,跟上数字时代发展脚步,拥有契合数字时代需求的信息素养,成为教师需解决育人难题之一,为此需围绕学生建立完备的信息化素养培养模式。其中,SoLoMo作为诞生于2011年的新兴复合型网络模式,将社交、移动、本地化观念关联在一起,使网络模式随之优化,客观上为高校开展信息教育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探析SoLoMo视域下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育模式,以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关? ? 键? ?词]? SoLoMo;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112-02

    SoLoMo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社交(Social)、本地化(Local)及移动(Mobile),由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John Doerr率先提出,使“移动本地社交”理念风靡全球,以移动本地社交平台为依托提供多元服务,使社交网络内涵得以丰富。在SoLoMo视域下开展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活动就是以本地移动社交平台为依托提供教育服务,颠覆固有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模式,引导学生回归社会、关注生活并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使教学效果得以改善,学生信息化相关知识及技能学习效率不断提高。然而,当前与SoLoMo相关的高校信息教育研究成果较少加之不同高校教育环境、资源、目的、条件、生源各异未能形成具有导向性的信息教育体系,影响SoLoMo育人资源优化配置成效,客观上为本次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此,为提高高校信息教育质量,基于SoLoMo视域探析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于SoLoMo视域的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模式实践意义

    (一)教育模式贴近学生生活,教育观念容易被学生接纳

    活跃在本地移动社交平台上的主体属“90后”“00后”居多,与在校大学生群体重合,在移动社交本地化基础上与学生群体关系密切的资讯充斥在网络内,教师以相关资讯为素材展开教育活动可拉近学生与信息化教育的距离,助力学生树立信息意识,在生本化教育实践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目的。

    (二)教育渗透性强,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信息化素养是学生需具备核心素养之一,为此高校较为关注学生入网观念、IT素养、网络法治意识,在大学院校内开设相关课程,教师在不增设其他课程基础上在现有教程内渗透SoLoMo理念,应用SoLoMo资源,使大学生在移动社交本地化进程中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赋予信息教育渗透性、科学性、发展性。

    (三)充实教育资源,提高教师教学创新实践质量

    教育资源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信息教育仅以固定教材内容为依托展开,不仅无法引发学生共鸣,还影响教学创新成效。基于SoLoMo视域的信息教育范围得以拓展,教育资源随之优化,引导师生走出课堂融入网络,在移动社交本地化平台上进行交流互动,学习信息化知识及技能,同时约束自身行为,养成良好入网习惯,争做合格网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信息化素养[1]。

    二、SoLoMo视域下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模式实践框架

    在整合大學生信息化素养相关教育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高校生源特点,以完成信息教育、渗透德育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为先导,对信息化教育模式予以研究,建立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发展要求的实践框架,发挥本校教育优势,推动信息教育活动的高效发展。

    (一)加大研究,梳理思路,经验推行

    深入学习SoLoMo的内涵,明晰SoLoMo视域下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的积极意义,端正教育态度,针对教改背景下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现况进行研究。整合与SoLoMo相关研究性文献资料,引出建设基于SoLoMo视域大学生信息化素质培育模式原因,使该模式更为稳固且契合实际,满足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需求。根据研究结果及育人思路输出教育经验,使SoLoMo资源及技术得以有效应用。

    (二)解读现况,了解学生,以人为本

    在教改背景下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及归属点,教师需在充分了解本校信息化教育现况的前提下,针对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情况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找到育人方向,确保基于SoLoMo视域下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以人为本。

    (三)资源整合,方法创新,模式升级

    若将教育资源视为流淌在教学活动中的血液,那么教学方法就是血管,为教育活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使教学模式不断升级。基于此,在总结育人经验及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应妥善调配SoLoMo资源,以建立更优教育模式为出发点创新教学方法,为有效运用SoLoMo资源,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奠定基础[2]。

    三、SoLoMo视域下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模式实践阻力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用以支持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数字化医疗、信息化教育等领域发展,说明“互联网+”模式已然成为教育改革出路之一,同时需学生具备信息化素养,即信息技能、信息意识、文化素养,可以针对信息作出判断,在读懂信息的基础上获取有用信息,掌握信息评论方法。虽然高校信息化教育27年有余,但在培养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层面仍存在问题,影响SoLoMo资源及技术的有效应用,信息化教育模式不够完善。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对非信息技术专业学生来讲教程内鲜少涉及检索及认知类课程,使大学生获取、处理、分析及应用信息的能力有待提升,加之教育内容脱离实际,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无法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

    (二)教育观念不科学

    有些高校对信息化素养培育理解不够深刻,虽然规设严格考试流程及教学标准,但仍无法帮助学生提升信息化素养,主要源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佳,对信息的综合利用不够充分,教师引导不当,专门课程较少,使师生逐渐轻视信息教育,影响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成效[3]。

    (三)教学方法不高效

    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通常情况下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检索,部分学生借助校内图书馆查阅信息,信息汲取管路较窄,无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源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滞后,一方面不能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育人方式缺乏时效性,无法满足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需求。

    四、SoLoMo视域下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模式实践方略

    SoLoMo将移动、本地化、社交概念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搭建信息汲取平台,同时可在该平台上交流互动,加大信息对学生的冲击力,继而引领学生树立信息意识,提高其信息综合利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新时代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阻力基础上,立足SoLoMo探析教育模式实践方略,旨在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

    (一)合理设置课程

    为优化配置SoLoMo资源,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高校需从三个维度出发合理设置课程:(1)从普适性角度出发,立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信息资讯的需求,在“互联网+”意识指引下整合教育资源,设置通用性较强的课程,使学生基础性信息化素养得以提升;(2)从专业性角度出发,立足学生就业创业领域搜集、整合、处理、创编专业型信息课程,将学生专业素养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融关联在一起;(3)从人性化角度出发,立足学生自主学习与成长需求规设课程,满足学生信息技术及相关知识个性化学习需求。其中,专业课程、通用课程为必修课程,个性化课程为选修课程,使课程体系设置更为合理,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4]。

    (二)积极转变信息化教育观念

    高校需做好信息化教育规划,循序渐进加大信息化知识及技能学习难度,重视信息化教育,为妥善运用SoLoMo资源奠定基础。教师需优化育人观念,一方面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围绕学生学习需求整编教材,渗透网络德育教育内容,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在SoLoMo视域下整合探讨性话题,鼓励学生通过探讨互动整合信息资源,探寻话题起因,挖掘话题内涵,以学生为主展开信息化教育活动,在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基础上有效利用SoLoMo。

    (三)创新高校信息化教育方法

    教师需树立教育创新实践意识,积极学习新型育人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根据新时代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需求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同时教师需在教学完毕后进行教研,从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情况、SoLoMo资源利用情况两个角度出发探析教学合理性及缺陷,以此为由持续创新教育方法,使育人模式更为先进。例如,教师可以SoLoMo为依托创设互动型教学情境,根据学生专业、综合素养培育情况设立互动目标,如“新时代‘老屋改建中的文化情怀”“‘一带一路对科技研发带来的积极影响”等,使学生基于SoLoMo的互动更为科学,信息数据整合有的放矢,互动效率得以提升,同时可借助SoLoMo与行业专家、一线工作者进行互动,开阔学生眼界,学生信息化思维更加活跃,达到培育其信息化素养目的[5]。

    综上所述,为提高高校信息化教育的质量,教师需加大对SoLoMo的研究力度,总结基于SoLoMo下的教育经验,合理设置课程,积极转变信息化教育观念,创新高校信息化教育方法,在培育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同时提升高校育人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杰,张莉,王凯,等.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9,21(12):208.

    [2]周银萍,王跟成,龚啸,等.高校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66-67,72.

    [3]葛文鹏,张海燕.全面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若干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8):180-181.

    [4]刘咏梅,谢阳群.“搜索即学习”视角下大学生信息素养行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8):97-103.

    [5]王晓鸥.高校图书馆资料信息化管理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13-14.

    编辑 赵瑞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