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范文

    黄翔

    [摘 ? ? ? ? ? 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至关重要,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媒体发展迅速,各高校如何利用好新媒体工具做好各族学生的团结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将详细论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方式方法。

    [关 ? ?键 ? 词] ?新媒体环境;高校;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234-03

    当今世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从各个方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QQ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凭借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量大、便捷性强的特点,新媒体在学生的教育工作中也展现了它的影响力。如何抓住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并利用新媒体做好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各个高校及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目前面临的挑战。

    一、利用新媒体进行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

    2019年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984万。这其中,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38.1%、23.8%;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10.5%、9.7%。由此可见,青年人是网民的主力军,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网络,尤其是新媒体。因此,若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将极大地有利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因为天然的地理因素,许多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交通不够发达,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因此教育工作的开展也相对更为困难。但是,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为各高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高校民族团结工作带去了便利。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学生民族团结精神的培养,还要重视思想传播方式的创新性。正是由于新媒体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功能,新媒体成为各高校民族团结工作的突破口已经是必然趋势。

    二、利用新媒体进行学生工作的优势

    为了解大学生新媒体的使用情况以及大学生的偏好,笔者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采访了本地高校约300名学生。100%的学生都表示自己会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学生关注的主要是时事政治类、娱乐新闻类、学习类、校园公众号等。大约六成的大学生会通过关注新闻公众号了解时事,余下学生则通过其他渠道了解。有七成以上的学生会关注本校公众号,了解学校发布的信息和知识等。另外约有3%的学生参与学校公众号发布内容的制作。约有7%的学生每天会反复浏览学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大约17%的学生每天查看一次校园发布的信息,约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每隔几天查看一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大约20%的学生较少浏览公众号信息。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一旦关注了公众号,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取消关注,约有20%的同学会定期查看自己关注的公众号,并把自己认为对自己没有帮助的公众号取消关注。大约三成左右的学生认为,微博、微信是自己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对新媒体上发布的信息非常重视,并且经常参考。大约一半的学生表示自己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发布的资讯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依然会看,剩下的学生则表示自己对信息接受程度低,很少关注。值得一提的是,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如果是学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学校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他们会予以认可。很多学生会从学校的官方公众号上获取假期安排,学术交流,招聘信息等相关内容。

    由此可见,新媒体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据着一定地位,有相當多的学生通过新媒体来获取信息。而学校代表着信息真实和信息权威,因此学校的官方账户发布的信息,往往能够引起学生重视。各高校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建立起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进而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推进。

    三、新媒体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新媒体提高了思想传播的速度

    在新媒体崛起之前,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主要通过政治课堂来完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然而新媒体可以突破这种局限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即时收到学校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还能通过转发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知识,通过评论功能了解学生看法,与学生交流互动。这种形式大大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也提升了传播范围。

    (二)新媒体使民族团结教育更为丰富

    互联网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民族团结教育同样如此。通过新媒体,学校可以发布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让学生对各个民族都增进了解,增强不同民族学生间的凝聚力。还能让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来学习各个民族的相关文化,既能节约时间,又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

    (三)新媒体提高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可接受性

    不同于传统教育只能用书本文字或是图片的方式,新媒体可以采用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增强趣味性和可读性,新媒体可以使用漫画、动漫或者小视频的形式来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让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接受性更高,更适合大学生群体。

    四、新媒体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可能沉迷网络影响正常生活

    毋庸置疑的是,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开辟了更多的学习途径,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也方便高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但是如果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都用于网络,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除此之外,新媒体所具有的评论功能虽然促进了交流和沟通,让校方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但是由于网络发言未实名制,会有少数素质差的人群将网络平台作为宣泄自己情绪的平台,或者是故意发布谣言或是恶意评论中伤他人,破坏网络环境。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被退学的大学生案例也是比比皆是。但是校方应该认识,在进步和发展的历程中,伴随着问题的出现是正常现象,万不可因噎废食,拒绝新媒体的利用和发展。各高校面对问题应该积极应对,切实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网络素质,只有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才不会只是一句口号,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积极落实,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新媒体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

    尽管新媒体为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但是学生的学习却失去了监督,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在课堂上,老师会监督学生认真听讲,还会要求学生记笔记,通过提问进行考察等。但是利用新媒体学习民族团结教育知识,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监督,有违利用新媒体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学习和推广的初衷。

    五、利用新媒体进行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挑战

    我国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较2018年底增长3122万,占网民整体的27.2%;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99亿,较2018年底增长530万,占手机网民的23.6%。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互联网+”教育概念,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由此可见,新媒体使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多种多样的技术支持,便于各个民族的高校大学生自由互动。但是,新媒体环境在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带来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网络安全隐患亟待解决

    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同样包含着许多安全隐患。由于网民的网络身份大部分没有实名化,有些恶意分子或反华势力借着网络进行民族分裂活动,企图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达到目的,甚至散播谣言,伤害民族情感。部分高校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较浅,误把谣言当作事实,对国家、政府或是其他民族的同胞产生不信任感乃至怨恨感。若放任这种现象持续,高校的民族团结会遭到破坏,不利于高校大学生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平稳运行。

    (二)网络无序性加大了高校民族团结工作的难度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最大优点在于互联网和新媒体就像是一个大平台,将原本毫不相关的每一个人都能建立联系。每个人都有参与这个平台活动的权利,不会受到限制。然而这种便利的特点同样是新媒体进行教育宣传的隐患。大部分社交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审核机制并不严格、准入门槛低,尽管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上各种信息真假掺杂,难以分辨,却还是对谣言的发布者难以追踪。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和新媒体的无序性,很容易造成信息的传播不当。有些高校大学生对网络过度依赖,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缺乏和现实中教师、同学、朋友的沟通,容易出现道德意识薄弱、分辨是非的能力下降、思想偏激等问题。大学生一方面受到从众心理的驱使,另一方面受到舆论的绑架,容易参与虚假信息的传播,进而助长不良舆论的漫延。这就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传播民族团结思想时带来一定的难度,也要求高校教师在工作中务必要肩负起传播正确思想,纠正错误理论的责任。

    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民族团结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搭建健康安全的民族团结教育网络平台

    新时期的教育已经逐步向网络化迈进。因此,高校若要借助新媒体来进行民族团结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避免网络的缺点,尽量发扬网络优点。高校可以开发民族文化网络课程,让大家学习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增进了解;还可以设立校园民族团结公众号,由教师带队和指导,但是公众号的内容由学生讨论、选题、写作或制作视频最后进行发表。学生可以建立讨论小组,轮流运营公众号,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评选,请学生投票选出本月最佳文章,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既锻炼了新媒体运营能力,又锻炼了创作能力,在创作时还需要收集各民族的相关资料和历史文化,对各个民族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更有利于高校学生的民族团结。学校还可以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等相关课程摄制成教学视频,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全校师生学习。学校还可以定期就民族文化相关内容进行网上测试,查验大家的学习成果。值得注意的是,为防止学校的网络学习平台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应采取实名制,学生可以在平台互相学习、交流和沟通,但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如果发表分裂民族的言论或者散播谣言,将会受到相应处罚。

    (二)合理利用社交型新媒体的优势长处

    高校大学生普遍喜欢使用社交型新媒体来交友,如微博、微信、抖音等都是大学生频繁使用的社交软件。为了紧跟潮流,许多传统新闻媒体也开始使用短视频的形式发布新闻热点,如央视新闻、财经频道等都设立了抖音官方账号,通过短视频和群众粉丝互动。笔者认为,各大高校可借鉴此经验,面向学生投其所好,创新教育方式,在社交软件上设立学校民族团结相关账号,定期更新有关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服饰、民族有趣冷知识等内容,还可以在评论区与学生互动,搜集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想看的内容,为接下来的视频制作提供思路。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将民族团结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会得到很大提高。在民族团结方面学校应针对学生的疑惑及时予以解答,并纠正不良思想,将社交平台打造成为推动民族团结的新型渠道。

    (三)借助新媒体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形式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一直以来是高校的工作之一。以往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学校主要采取的是线下方式,如民族舞蹈展示、民族歌曲大赛等。虽然才艺丰富多样,但是能参与到其中的学生是少数。然而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学校可以采用线上方式与更多的学生互动。例如同样是民族歌曲大赛,学校可以第一轮采取短视频录制海选的方式来进行,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大赛,大家网络答题,得分高者进入接下来的比赛,在经过几轮网络筛选后,可以改成线下决赛,并邀请学生观看,进而大大增加参与人数。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民族风土人情纪录片等投放到网络平台供大家欣赏学习等。由此可见,灵活运用新媒体的优势,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

    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用“中华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来形容我国的民族关系。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保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民族团结的重要支柱。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笔者庆幸我们有了更多、更好、更便捷的方式来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各高校应与时俱进,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伯忠.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路径研究与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6):180.

    [2]郭紫宇.新媒体背景下北京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创新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3).

    [3]王乃祥.新媒体时代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D].拉萨:西藏大学,2015.

    [4]蹇思宝,王雨晴.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创新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路径研究[J].黑河学刊,242(2):161-162.

    ◎编辑 王海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