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建设实践探究
范文

    徐晓云

    [摘? ? ? ? ? ?要]? 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职业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会计专业也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建设近三年半。建设过程中,企业环境、文化和平台资源都给学生带来了非常有效的学习动力,但在此过程中,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如何更好地融合,更好地扮演这种新模式下的导师角色,如何让课堂或实训更有效率,适应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和发现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 ? 键? ?词]? 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042-02

    对于学校而言,师资队伍建设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这里笔者想结合“互联网+”下的时代背景和学校建设的经验,谈谈五年高职会计专业适应新时代下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探索现代学徒制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双导师”式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仍然想通过三个基本问题来展开,那就是为什么?什么样?怎么样?

    一、为什么需要“双导师”

    时代的全面发展,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会计行业的变革不可避免,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而作为会计专业的职业学校教师,则面临着双向的变革压力。一方面要学习新的行业知识和规则,另一方面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现代学徒制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是这样应运而生的。笔者所在学校与一家资深财务公司深度融合,把企业财务云平台建进校园,会计专业的学生突破了历来的实习困境,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对接,不再局限于一本本落后于政策和准则的教材知识,可以真枪实弹地操作,无疑是一种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那么这个时候,教师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呢?我们需要既有企业的良好服务意识、精准的专业能力,又有较高教学能力的双重能力教师,即“双导师”。

    二、“双导师”的内涵

    那么“双导师”又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觉得会计专业学徒制下的“双导师”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专业能力。

    (一)较高的信息化综合运用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不论是会计行业方面的互联互通平台的发展,还是教学类信息化技术平台的运用,都需要现代学徒制下的“双导师”能够具备信息化综合运用能力,或者说是快速学习和使用的能力。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云财务共享中心的导师都需要在业务之余接受多种培训,有云财务共享中心平台的实训操作,还有信息化教学软件的培训。较高的信息化综合运用能力有助于指导学生适应行业新技术的发展,也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二)过硬的专业知识

    当然,除了技术以外,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任何一个行业的核心。教学的中心任务也是要将专业的核心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会计更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专业,相关专业知识较多也较难。“双导师”必须首先具備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从专业职称上来说,至少应该具备中级会计师的水平。

    (三)较强的企业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徒制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不可能在迈出校门的那一刻自动生成。在校期间,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而有时候,知识的传授是较容易达成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反而是较难形成和考核的。所以“双导师”的企业导师身份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就很重要,在这里给学生的“身教”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怎么培养“双导师”

    在三个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就是怎么培养合格的“双导师”?经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至少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双向的选拔机制

    1.从学校的专业教师中选拔

    笔者所在学校制定了专门的选拔制度,只有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符合相关资质和要求的专业老师才能成为“双导师”。选拔条件从思想道德、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考查,其中硬性条件是必须具备教师的讲师资格证书和会计师职称证书“双证”。教师应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相关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同时也应具备较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将理论与技术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并能不间断参与专业技能提升等继续教育培训。

    2.从企业员工中选拔导师

    企业应从本企业员工中选拔熟练掌握企业会计各岗位业务知识和工作流程以及管理规定的优秀员工,他们需具有了解专业前沿变化和发展趋势的敏感性,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为行业发展培养人才的奉献意识。

    (二)完善过程性的培养机制

    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培养机制的目标是持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满足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校企双方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梯队式”师资队伍,结构、数量与专业设置应相适应,从而保证能够持续性地满足教学培训的需要。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双向挂职锻炼

    校企双方坚持“共同培养、互聘共用、双向流动”的原则,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建设整体规划和培养方案。一方面,学校聘用企业技术骨干作为新型学徒制企业导师,并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企业聘用职业院校导师作为技术顾问,并对院校导师的岗位技能水平进行培养。通过能力互补、长处互显、师资的双向培养,才能保证“双导师”的合格能力和水平。

    2.设立“双导师”工作室

    有了初步合格的“双导师”,校企双方可协商成立双导师工作室,制订日常工作计划,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教研工作。“双导师”在此独立的工作环境下,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研讨,来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真账实训课程体系,研讨课程标准,真正实施有效的教学实践,并在云财务共享平台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等系列工作,真正实现“课证融通、证岗衔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学校可指导企业导师开展科研工作,帮助企业解决财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梳理经验、总结成果,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高效的、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模式。

    3.定期的知识提升培训

    會计专业和岗位涉及的相关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有很多的变化和更新,相关财税政策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故针对“双导师”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培训和学习,聘请行业专家、大学教授等专业人士将会计行业前沿知识和政策更新知识进行传授和指导。必要时也要求导师参加一些考证与考核,以保证会计专业业务知识的准确性。

    (三)明确全面的考核机制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建立健全合理的“双导师”考核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结合职校实际情况,与企业共同制订适合的“双导师”考核机制,有助于教师明确任务和自我发展的规划,也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企业和职校按照“双导师”的工作实际情况,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考核内容应包括会计业务水平、教学满意度评价、学徒日常管理、学徒培养考核成绩等,考核人员包括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学徒、服务企业等相关人员。考核结果记入“双导师”业务档案,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取消学徒制导师的资格,考核成绩虽合格但不高的也将提出整改和再培训的要求。通过全面且严格的考核机制来保证师资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进一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优化多层面的保障机制

    “双导师”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政、企、校”三方协同,有力的保障措施才能有效地为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和持续深入发展打牢师资基础。

    政府层面,首先应建立“双导师”人才库,将会计专业能力超强的企业技术骨干人员和院校里的优秀专任教师的信息建档收集入库。其次应制定经济补贴政策,以鼓励和保障学校能成功引入优秀的兼职教师。

    企业层面,应将为学校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作为评优和晋升技术职务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学校层面,应在绩效考核、考核评优、职称晋升、进修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双导师”教师,提升“双导师”教师的地位和工作积极性。

    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为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师资建设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双导师”人才。

    四、结语

    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助推器,构建科学规范的“双导师”师资建设运行体系,保证师资基础,才能真正有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李雪莲.新型学徒制的“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研究[J].企业与管理,2019(32).

    编辑 陈鲜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