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 |
范文 | 朱芳 向伟 仁安静 [摘? ? ? ? ? ?要]? 主要探究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通过分析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培养的必要性,给出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的具体措施。只有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关? ? 键? ?词]? 大学生;道德;法律;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5?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0-0202-02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加强思想道德和丰富自己法律知识的能力,因为这些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思想道德修养是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文明社会的过程。法律素养是培养大学生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是让大学生明确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遵守社会纪律,规范自身行为做文明人的过程。如果大学生想要为国家兴盛做些贡献,使国家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使思想道德以及法律知识得到全面的改善。道德素质的组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天性,这是基础;另一方面是后天外界的影响。其中道德教育及修养和生活的环境都会对其造成影响,而影响道德教育发生改变的关键则是后天的培养,形成道德素质后,就会在道德主体上呈现出来,并且也会长期影响道德主体的行为。国家的道德素质影响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安定。一蹴而就地提高法律素养是不可能的,要长期坚持学习,并从实际应用中体会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法治国家,大学生要想立足社会,就必须培养法律素质。但是近几年来大学生违法案件多次出现。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注重个人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的提高。 一、增强自身道德素质 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重任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者急需解决的一个复杂课题是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地发展,国民素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外在的道德素质影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建设。具有极强好奇心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由于对社会的了解较少,大学生对道德及法律的思想和社会经验还可进一步提高。当今社会,人们为了满足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但是,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这种诱惑和挑战使大学生显得心理还未成熟。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大学生对未来具有强烈的愿望及远大的志向,在不清楚社会的前提下,大学生就以自己的认知对社会进行定位,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大学生还未踏入社会中,缺乏社会实践,如果大学生所经历的社会实践与自己想象的差距很大,或者遇到坎坷打击,极易在纷繁喧嚣的社会中失去前进的目标,更不容易提高思想道德建设,那么在这样的状况下,大学生为了不迷失自我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呢? (一)学习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 我们需要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课外知识的学习,成为一位知学、懂学、好学的好学生。因为这是提高思想道德的必要条件。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首先,要讨论一下学习,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提升我们的知识、能力、素养,还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学习过程,并且学习好专业文化知识是我们大学阶段的核心内容,只有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运用其中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在学校里,我们不仅学习专业的知识,更主要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积累经验,形成良好的素质,应用于实践中。其次要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如果中途放弃,便会与他人形成差距,每个人因为学习都在不断地成长,学习使我们的思想更健全,使我们的素质更高。最后,学习结果对我们之后的事业有深刻的影响,我们要获取的文凭,都需要我们学习的成绩,我们学习专业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学会这个领域的东西,我们是在培养一种学习的能力,这只是证明我们在别的领域应该有能力去涉及,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好处。总之,学习好专业文化知识是提高我们思想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过程。 (二)抵制消极态度 我们应该为了使自己成为品学兼优的现代大学生而去抵制不积极进取的态度。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多是因为他们的辨别能力不强,存在盲目的从众心理,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思想观、道德观,积极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多观摩社会当中的正能量,不断带动周边同学共同抵制违法事情。所以为抵制不良诱惑使自己健康成长,大学生应该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才会避免或多或少的不良因素,做到不被其影响。目前社会中仍会有人传播不良风气,或者一些无所事事的人没有人生目标,缺乏积极的态度,这些消极情绪总会感染周围的人。如果有些人自制能力较弱,将会很容易陷入其中。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建设,作为抵制不良的因素的领头人。因此,需要开展多样化校园生活、培养丰富的校园文化,組织开展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能让大学生看到东西方的不同,了解国情,使大学生摆脱不良信息的干扰。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校要给出正确导向,重视道德教育的培养,从基础,从点滴做起,逐步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质,让大学生理解正确的道德取向。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能够引导学生的行为,提高其文明程度,提升其道德素质,朝着“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迈进。 (三)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个人从生下来便有了意识,在成长的阶段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其他生物是因为我们有思想,而这一生的经历并不是从无到有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存在于这个社会中,并成长、思考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随着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形成,如果想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必须坚决抵制错误的人生观,时刻加强思想素质教育,落实于实践中,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去追求满足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审视自己开始,从每一件事情做起 日常生活中每件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在评价他人的思想素质时,我们应该审视自己是否做得规范。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强调我们应该不断地审视自己,过有道德的生活。在审视自己的时候,我们也许才会明白我们存在的问题,真正认清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当我们树立起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后,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就真正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将自己在大学里学到、养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在以后的生活中,当我们面临任何的事情时会引导我们应该如何去处理,它们将是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最宝贵的财富。 二、提高自身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道德与法律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道德的提高可以促进法律意识的提升,可以设想,每一个大学生如果道德水平较高,会自觉地去遵守法律法规,也正是对自身的道德要求,会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同时,法律也会保障道德素质的培养,遵守法律的现代大学生都会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如果法律得不到遵守,那么社会秩序将会混乱不堪,一部分人也会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法律素养的提高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大学生学到的该如何使自己的法律素养得到提高呢? (一)确立指导思想 我们应该提高对国情的认知,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以德治国,认真实施依法治国战略,以法律知识作为前提,将增强法律意识作为核心,改善公民的各方面,从而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思想,培养新一代有道德、有理想的现代化大学生。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入社会后更要尽自己的职责去为国家做贡献,服务人民。 (二)全面普法教育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需要依靠法律教育。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比较薄弱,应该在各方面推广教育,让大学生提高对法律的认知,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较高的法律素养也会改善我们自身的行为习惯,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我们应该注重法律文明的建设,大力宣传法律知识,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法律素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按照“四五”普法的要求,为了促进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不断强化和深化,需要不断推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岗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这些方面也在无时无刻地宣传法律的重要性,所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好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三)营造法律氛围 网络传播和法制讲座,不仅有利于提高公民法律素质,而且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法制宣传教育既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为的就是让现代化大学生熟悉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养成守法的习惯,并且运用到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合法权益,保障自己的安全利益。法律积极地影响着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校园法律格局的构建。 (四)大学体制与法制并重 学校各部门规定方向、制订规范,保护大学生的权利不受侵犯,必要时提供经费来支持工作的实施,只有各部门积极配合,各尽其职,各显其能,才能更好地推进普法工作。大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空间,使大学生在好的环境下学习并提高自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能高效率地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学生懂法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有利于法制教育的全面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那么,大学生想要实现全面提升,从而为祖国做贡献,承担历史的重任,不仅要掌握文化知识,还要增强自己的法律素养。 大学生应时刻规范自己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增强思想道德的培养意识,通过刻苦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及向优秀榜样学习,有助于现代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关于法律素养的提高,大学生主要通过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学习法律相关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抵制不良因素的形成,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听讲座、看新闻等形式或多与专业人士交流来促进思想道德的养成,有助于现代大学生养成法治思维,更好地行使法律权利。总之,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修养,是每个在校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玲玲.高校德育和法制教育整合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 [2]邓娟,黄旭东.法律基础课的问题与应对[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4):139-140. [3]江先荣.论德育中人的行为: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思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58-62. [4]苗偉.论文化优化的效应[J].社科纵横,2012,27(9):127-129,141. [5]邓秀华.刍议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的再思考[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5):38. [6]武玮.刍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才智,2019(33):188-189. ◎编辑 赵瑞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