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第二课堂成绩单”二维复合管理模式的建设初探
范文

    曹明竹

    

    

    

    [摘? ? ? ? ? ?要]? 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浙江省一高校为例,探究差异化和积分制的二维管理模式在“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建设中的优势和实施建议,为进一步优化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实施效果提供参考。

    [关? ? 键? ?词]? 第二课堂成绩单;差异化;积分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2-0032-02

    一、前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趋势异常严峻,课堂内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以及考研就业需求。给学生课堂外的学习空间、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具有实际认可度的第二成绩单,不仅可以反映大学生在各方面发展的情况,还为毕业生升学就业增强竞争力。

    第二课堂成绩单指的是大学生除了学业成绩之外,高校还会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并在毕业时颁发“成绩单”证书。第二课堂成绩单主要包括党、团工作履历、志愿公益活动参与情况、社会工作(实践)经历、创新创业情况以及文艺团体活动的参与情况等。此外,各个高校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添加一些特色项目。

    “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已在全国部分高校实施多年,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并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陶好飞教授提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运行要在内容上做到活动的课程化、体系化和标准化,做到课程学分的结构化、形成课程学习的量化依据,厘清信息系统的各种逻辑、体现测量评估的核心价值,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组织模式,保障制度运行的高效统一[1]。北京科技大学第二课堂学生成长助力工程将第二课堂活动分为7个类别,每个类别设置对应的成长积分,如创新创业积分与工作履历积分等,两类活动大致利用参与度的概念进行赋分,在最终评定等级时则采取每类单独计算的方法,因此在制定相关要求时更为灵活[2]。同济大学通过开发“iTongji-S”平台,将一、二课堂联动,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参与的所有活动,不管是志愿者的活动,还是校园内的实践活动,甚至是学生所参与的一次讲座等,这些活动都被记录在网络平台中,学生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就能获取这一份“记录学生大学成长的年轮”[3]。

    二、存在问題与解决对策

    在多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课程设置缺乏院校特色和针对性,使学生参加的课程泛而不精,无法根据学生个性和实际需求进行课程安排,难以全面发挥助力学生发展的作用[4];(2)没有全面统一的分数认定办法,大部分院校依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学分认定作为第二课堂的主要支撑,但对整体课程的运行缺乏全面有力的抓手,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难以保证;(3)实际运行中缺乏有利的长效机制。“第二课堂成绩单”主要由共青团组织开展,难以像第一课堂一样得到学校其他部门的认同和支持,无法形成助推合力,使该项目难以长期有效运转[4]。

    为解决上述问题,浙江省一高校在“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实施过程中,引入差异化教学的原理。差异化教学的根本是“一切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以个性化学习代替集中统一学习。通过开展差异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程运行的针对性,维持大众教育和小众教育的良好平衡,提高学生的参与自主性,从而增强人才培养的弹性和多样性[5]。同时,在课程统筹管理中引入“积分制”管理模式作为主要抓手,即把积分制度用于对学生参与课程的管理,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课程获取不同类别的积分,以积分数来衡量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参与情况,进而可以直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借助“差异化+积分制”的二维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加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良好稳定运行,并在实践育人中获得较为可观的收获。

    在项目管理模式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实施路径。

    1.以大学生生涯规划为依托,结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生涯辅导,将学生个人兴趣与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相结合,因材施教,设置个性化的选课方向。以差异化视角进行课程设置,变“统一课程数据”为“个性化学习课程数据”。以学院层面编订《第二课堂选课指南》,学生可以了解到课程体系下全部的课程内容,并根据个人需要选择课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供学生所需”。

    2.立足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分层分类设置第二课堂课程内容。设置思想引领类、实践体验类、志愿服务类、社会工作类、学术科技类、文体活动类、就业创业类、资质成长类共八大类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不同类别的课程来获取相应类别的积分,每次参与课程获得的积分量则会根据活动参与程度有所不同。

    “思想引领”模块主要是参与党、团所组织的活动,或者是参加马克思主义培训班等,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意识。然后记录下学生形势与政策报告或者是其他思想成长的活动经历。

    “实践体验”这类课程指的是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参与各种校内、校外实践活动,在实习期的见习活动,要将学生在此时期的表现以及获得的荣誉记录下来,并给予相应的积分与客观评价。

    “志愿服务”这类课程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担任各种志愿者或者是参与志愿活动,例如“大学生支援西部服务计划”“雷锋月活动”“社区服务”“体育赛事服务”“公益环保志愿者”等。这些课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学生所参与的各类志愿者活动都应当纳入第二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并获得相应的积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