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能力本位教育与多语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
范文 | 李英 卞浩宇 李承东 [摘? ? ? ? ? ?要]? 基于“能力本位教育”核心思想,在多个应用型外语专业中创设了立体交互的跨境电商LBC课程体系,探索出政、行、校、企合作的外语类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关? ? 键? ?词]? 能力本位教育;多语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014-03 一、能力本位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 (一)能力本位教育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加拿大,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确定教学能力目标。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审定某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学校则以这些能力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相关课程并组织教学、实施考核。 与能力本位教育异曲同工的还有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德国官方组织,行业协会、工会、学校三方共同拟定职业教育标准,人才培养直接服务于德国产业发展需要。澳大利亚TAFE职教模式(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也脱胎于能力本位教育,它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能力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尺度。总之,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是指围绕职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组织课程与教學的教学体系,也是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职业技术教育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 (二)中国职业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历史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工匠”和“学徒”是国人耳熟能详的语汇。1867年,福建马尾船政学堂正式开启中国官办职业教育。经过百年积累,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较大规模的发展。为进一步促进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能力为导向,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从学校的人才培养角度来说,只有立足社会需求,加强岗位能力培养,才能满足中国现代化产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将能力本位教育思想融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有助于探索适用于中国发展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路径,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应用型国际化人才需求。 二、中国跨境电商发展 我国跨境电商新业态高速发展,国家大力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鼓励培育新型产业贸易服务链。2015年,中国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6号)。2016年,国家在天津、苏州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得益于政策引领和扶持,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国跨境电商用户规模达1.54亿人,市场规模超10万亿元。 (一)跨境电商定义 跨境电商即跨境电子商务(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目前,业界认同的定义是:属于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商平台完成交易,并由跨境物流运送商品的一种国际化商业行为。 (二)跨境电商人才需求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思亿欧创始人何旭明认为,人才是成就任何事业最重要的前提。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发展报告指出,跨境电商人才短缺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是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2018年,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发布了《中国电子商务报告》,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近450万,且以每年30%的增速扩大。 根据国家出台的系列新政,苏州积极实施“互联网+”战略,2016年颁布了《中国(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旨在建立“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苏州跨境电子商务品牌建设培育和激励机制,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竞争力。2017年,苏州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B2B出口突破10亿美元,主要出口方向为北美、欧洲、日本等地,商品主要为纺织品、IT制品等。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的快速增长使得人才短缺的形势越发严峻,苏州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三)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在中国急需跨境电商人才的几年里,各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专业开始启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而外语类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也在积极探索中。教育部直到2019年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新版中,才新增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可以说,各高职院校此前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而且这种摸索还可能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并逐步形成日臻成熟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跨境电商外语先行。我校外国语学院基于各专业特点,对外语类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构建了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LBC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并取得一系列成绩,为苏州地区输送了一批批急需的跨境电商人才。 三、外语类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 本校外国语学院开设商务英语、应用英语、商务日语和应用德语,即多语种应用性外语专业。根据国家对跨境电商岗位人才的需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以外语应用能力为基础、以涉外商务岗位能力为核心,将企业需求、岗位目标及学生职业发展有机融合,构建了LBC(Language+Business+Competence)课程体系。同时学院开设校企合作课程并编写校企合作教材,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学院还大力助推学校成立“跨境电商学院”,创新“政、行、校、企”合作新思路,成为苏州市跨境电商协会和姑苏网商会授予的人才培养基地。 (一)“外语+X”的外语类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跨境电商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是具有对外交流能力、国际商务能力和业务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外国语学院英、日、德语各专业一直遵循“外语+X”的模式进行外语人才培养,X是各专业的延伸技能,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正契合了“外语+X”模式,形成外语+跨境电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搭建政、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构架 得益于苏州政府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苏州商务局为学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苏州跨境电商协会和姑苏网商会为学院提供专业指导,双方合作开设“跨境电商”冠名班,行企专家受聘成为兼职培训师,同时受聘学院职业技能竞赛评委,进行行业引领和就业指导,令学生成为与职场零距离的“企业人”。姑苏网商会“跨境电商”冠名班已经培养了数百名跨境电商人才,他们分别来自英语、日语、德语专业,从企业人到职业人,他们正在成为苏州跨境电商领域的重要力量。 2019年,学院拓展合作空间,与南京瀚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开办“跨境电商就业实训班”。来自瀚海的实训导师教授跨境电子商务——精准营销、实战阿里巴巴国际站——网站建设等实践性课程。结业学员考核通过获“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初级证书和“阿里巴巴跨境电子商务师”三级证书。随后参加阿里巴巴-南京瀚海“百城千校百万英才”跨境电商人才双选签约会,与多家赴会企业成功签署合约。实训班是学院校企联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新尝试,为学生提供了实战演练的平台,也为企业输送了急需人才,实现了学院、学生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三)创设立体交互的跨境电商LBC校企合作课程体系 外语+国际商务+实操技能的LBC课程体系兼容了各外语专业常规教学课程、冠名班课程和全国跨境电商操作专员考培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的跨境电商英语和跨境电商实务,与冠名班和考培班课程一起,构成立体多维的外语专业LBC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如下图。 该图详解了各外语专业借助政、行、企的大力支持,完善各自人才培养体系的架构和路径。学院创造条件,成功获批苏州市跨境电商协会和姑苏网商会授予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协会授予的“全国跨境电商岗位专业培训与考试中心考培点”。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向跨境电商倾斜,每个专业都开设跨境电商英语和跨境电商实务课程,实施“双证制”和“以证代考”,形成立体交互的LBC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四)创设师生共同提升的发展路径 我院是首批全国跨境电商专员考培点,18名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成为全国跨境电商培训师,已培训近千名学生参加并通过全国跨境电商专员在线考试。“跨境电商”冠名班由企业和本校培训师共同执教,结业学员进入企业就职,师生共同成长,成为苏州跨境电商领域的岗位紧缺人才。 能力本位教育的主要特征在于教学目标的出发点:使学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能力。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探索并构建了外语类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也由此深刻体察能力本位教育之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行业用人部门和学校教育部门必须紧密合作,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对各项岗位要求进行系统分析,将岗位需求分解成职业能力,并组成教学模块施教。 中国正致力于将跨境电商打造成外贸增长的助力器、产业升级的新亮点,政、行、校、企合力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成功经验已经并将继续为苏州乃至长三角经济带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悦.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7). [2]吕莲.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4). [3]于玲君.美国能力本位教育的现状、特征与启示[J].社会科学论坛,2006(8). [4]艾媒咨询:《2019—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年度盘点监测报告》[Z].2020-03-07. [5]國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5-06-16. ◎编辑 原琳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