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用徐川思政工作法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
范文 | 薛璟 课 题: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指导项目(14FYHLX33)研究成果。 2016年五一期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的《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文在网上转发超过十万次,随后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集中报道徐川及其思想政治工作,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也播出专访。 “徐川思政工作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个标杆,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对其内涵提炼阐释为六个方面:一是换位思考,“以心换心”,把自己摆进去;二是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准问题症结;三是回应关切,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把工作落在实处;四是深入浅出,用故事讲道理,触及灵魂启迪思想;五是创新方法,学生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六是“川流不息”,把“我”变成“我们”,汇聚社会正能量。徐川思政工作的意义、基本内容等已多有详细表述,本文就徐川思政工作法结合辅导员工作提出一些思考与同行讨论。 一、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的急救医生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等学校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学生工作部门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要与院(系)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院(系)要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事实上,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都是多部门管理,任务多头下达,学生人头管理由系部负责,工作任务则由学工处、团委、教务处、保卫处、财务处等多部门下达。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剧增,对学生的管理任务也明显加重。一方面,辅导员整日忙于事务性工作,甚至异化为学生的“保姆”,精力几乎都被操心学生衣食住行所占据;另一方面,突发性事件的数量也有所增长,辅导员时刻处于应急状态,以至于产生了“只要不出事,什么都好说”的不安和紧张。许多非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只要与学生相关,立刻转化为辅导员工作内容,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其工作价值日益偏离这一本质,成为学校领导的“二传手”、各项校园工作的“稳定器”“减压阀”。 学生管理工作本应是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职责,但这一观点在学校各级行政部门并未受到广泛的认同。不论是学生发生突发事件,还是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琐事,辅导员像学生的救急医生一样,永远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工作第一线。 面对随时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面对个性十足的95后学生,辅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素质,总结学生工作经验,把握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苦练“七十二变”,才能笑对学生“八十一难”,做一名出色的学生健康成长的急救医生。 二、辅导员要当学生健康成长的保健医生 辅导员负责着育人、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目前许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为大量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占据,大量精力用于学生教学考勤、宿舍检查、实践检查等工作,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被弱化。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的辅导员配备数量远未达到教育部的规定,辅导员、班主任、学工部门、教学部门、后勤部门等职责模糊,出现辅导员工作缺位、错位、角色混乱等问题,使得辅导员教育职能弱化。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队伍,首先应把育人职能贯穿于所有工作之中,时刻以思想政治工作为首要任务。辅导员要从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急救医生,更进一步提升为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保健医生,从“我想做好”,更要提升为“我能做好”。实现高校辅导员教育本职工作的回归,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切实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指导,促进他们主动适应社会,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开创美好的未来。一方面,辅导员自身需要不断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育人本領。另一方面,高校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明晰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和培养。 (作者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