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徐 |
释义 | 徐xu慢慢地。与“疾”相对。《吕氏春秋·大乐》:“日月星辰,或疾,或~。”(疾:迅速。)《战国策·楚策》:“其飞~而悲鸣。”《聊斋志异·促织》:“遂于蒿莱中侧听~行,似寻针芥。”(遂:于是,蒿莱:较高的野草。芥:小草。) 徐〈隐〉清末以来缝纫业指数目七。参“欲记、饶记、烧者、素之、鹤根、落笃、徐、博氏、觉尤、拆”。 疾;徐○疾jí(形)急速;猛烈:~驰|~走|~步|~驶|~风知劲草|~雷不及掩耳|大声~呼。 ●徐xú(形)慢慢地:~步|清风~来|列车~~开动|不~不疾。 徐xú❶ 慢,缓慢。《触龙说赵太后》:“入而~趋,而至自谢。”苏轼《石钟山记》:“枹止响腾,馀韵~歇。” 徐xú❶〈文〉缓慢。 说明: 10画;彳部;左右 徐xú徐❶慢慢地:~~︱~步︱~行︱~图︱舒~。 徐xú❶ 缓慢,慢慢:徐缓︱清风徐来。 徐xú1 慢慢地;缓慢(多指行动从容不迫)。如:不疾不徐。2 古国名。嬴姓。周初徐戎所建,在今江苏省泗洪县南。公元前512年灭于吴。3 姓。 徐(1次) 徐缓。~弭节而高厉《远》 徐xú❶古国名。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今安徽泗县一带),建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诸侯国之一。徐偃王在位时,行仁政,颇得人心,受到周边国家的拥戴。楚文王恐惧,于是灭徐。《淮南子·说山训》载:“徐偃王以仁义亡国,国亡者非必仁义。”注曰:“徐国,今下邳、徐、僮是。”《韩非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七谏·沈江》:“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说的就是楚灭徐之事。王逸注:“徐,偃王国名也。周宣王之舅申伯所封也。” 缓慢 缓慢缓(缓漫;缓暮;缓款;行~;徐缓;滞缓;悠缓;宽缓;辽缓;需缓;赊缓;荼缓;纡缓) 迟(迟慢;迟徐;迟缓;迟滞;迟钝;淹迟;舒迟;疏迟;重迟) 款 迂(迂缓;迂徐;迂迟;迂迴) 谩(谩谩) 徐(徐徐;徐缓;悠徐) 俆 舒 不敏 慢腾悠慢 濡滞 濡迟 稽停 稽顿滞呆 行唐 抽丝(病去如~) 慢悠悠 泄泄沓沓 慢走 慢走遛 溜 蹓(~一~) 踱(踱走;踱拉;踱方步) 踽 蹭(一步三~) 徐 慢(慢行;慢摇;行迟走慢) 媚行(烟视~) 隐进 靖步缓缓而行 徐xu徐步 徐缓 徐娘 徐图1 徐徐 徐娘半老 注释: 1慢慢地从容地谋划(做某事)。 徐(反)急 徐xú缓慢:还要知道轻重疾~,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好。(八六·1122)又恐安国公起身甚速,急须预备长行,(甄应嘉)勉强分手~行。(一一四·1443)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