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徐仲华
释义 徐仲华

徐仲华1919—

北京人。满族。194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45年复入燕京大学新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历任天津《益世报》驻北平记者、经济编辑兼采访部主任、中学教员、首都师范大学(原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现任北京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顾问、北京语文教改研究会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筹备委员等职。他主要致力于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研究,有《词类》、《主语和谓语》、《文言虚词例解》、《现代汉语自学教程》等11部专著 (含合作) 以及《论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数词、量词、代词》、《说“和”》、《量词 “只” 的问题》、《“为了”可以是连词吗?》、《分析句子应该从语法标志出发》、《句
子的基本成分》、《谈复指成分》、《肯定否定和反诘》、《单句复杂情况》、《略谈复句》、《谈谈疑问句和反诘句》、《古汉语动词为动用法》、《汉语书面语言歧义现象举例》等近200篇论文。1955年发表的 《分析句子应该从语法标志出发》一文,认为汉语的“词序、词类和虚词”是语法标志,也是重要的语法手段。用不用虚词,颠倒不颠倒词序都应该视为语法标志。词类的划分也是重要的语法标志。所以在分析句子时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文章的意义不仅在于论证了汉语的语法标志,更重要的还在于为当时的词类划分和句法分析上指示了一个广阔的前景。《“为了”可以是连词吗?》一文,证明“为了”只能是介词,证明介词“和”与连词“和”有明确的区别。《古汉语动词的为动用法》一文,率先提出了 “为动词”这一新术语,对文言词法特点的认识颇有新意。《汉语书面语言歧义现象举例》一文,是中国较早研究歧义现象的语法专论,文章指出书面语言中9种常见的歧义结构,并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语法分析。他还是1955年主语宾语大讨论的参加者,并且力排众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结构主义的主张。总之,他研究语法理论结合实际,而且范围较广、视野较宽,为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6: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