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理念的演变
范文

    王书润

    摘要:近二十年来,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历经了“双师型”“双师素质”到“双师结构”的演变,总体呈现出“从富于理想到实事求是,从自我封闭向外部开放,从注重个体全面素质能力到整体队伍结构优化”的显著特征。本文就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理念的演变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职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理念

    课题: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排名研究[苏教高函[2017]48](课题编号:2017JSJG308)研究成果。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迈进了加强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正确理念的引领。近二十年来,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理念经历了从“双师型”到“双师素质”再到“双师结构”的演变。建设理念的每一次转变,都对师资队伍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双师型”建设理念——超越阶段富于理想主义色彩

    1.“双师型”建设理念的涵义

    “双师型”建设理念是指以能力和素质的完美结合为价值取向,要求专业教师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又能胜任实践教学和开展社会服务的复合型教师。因此,“双师型”教师具备两个显著特征:在技术职称上,既要拥有教师资格和技术职称,还要拥有其他行业职业资格和技术职称(工程师、经济师、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在专业能力上,既要具备很强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又要具有诸如培训企业员工、提供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社会服务能力。

    2.“双师型”建设理念的依据

    高职教育既具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又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是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征。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以系统掌握和运用某一学科知识为教学目的,以培养学科理论型、学术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则是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以掌握某一职业岗位技术技能为教学目的,以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中做,做中学,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并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和评价的标准源于社会的职业。只有按照职业的规范、过程、要求和逻辑而不是按照学科来重组知识和技术,职业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因此,高职教育是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这是高职教育需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根本原因。

    3.“双师型”建设理念的背景

    20世纪末,由于对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缺乏深刻的认识,高职教育没有跳出普通高等教育学科型教育模式的窠臼,造成了人才供给侧和市场需求侧的严重脱节。

    为解决好这个矛盾,当时国家教委制定了《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文件强调“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贯彻产教结合的原则,要增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校董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咨询组织中要有相关经济界、产业界专家参加,充分发挥他们在研究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吸引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人员直接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师素质。要采取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等措施,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使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注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他们做兼职教师”。

    這个文件提出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解决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确实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但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对大多数教师而言,要想成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兼备的“双师型”教师,还受到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可以说,“双师型”建设理念在当时是一种超越阶段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理念。

    二、“双师素质”建设理念——立足当下满足客观实际需求

    1.“双师素质”建设理念的涵义

    “双师素质”建设理念是以提升专业课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通过参与企业实践、主持应用技术研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于“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作了如下规定: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五个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即为“双师素质”教师。第一,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第二,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第三,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第四,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第五,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2.“双师素质”建设理念的依据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是高职教育本质属性的彰显,是对高职学生学业侧重的根本要求。高职教师只有本身拥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熟悉行业企业的文化,了解行业企业的运营管理,掌握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工艺和流程,才能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过硬的职业能力和崇高的职业精神,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需要建设一支“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3.“双师素质”建设理念的背景

    20世纪末,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高职教育规模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快速扩和师资力量相对短缺形成了较大矛盾。为保障规模扩大后的教学质量,客观上需要大量既懂理论教学,又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双师素质”建设理念的提出,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促进了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可以说,“双师素质”建设理念是一种立足现实、满足职业教育大发展实际需求的建设理念。

    三、“双师结构”建设理念——面向未来把握必然规律

    1.“双师结构”建设理念的涵义

    “双师结构”建设理念是指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以优化师资整体结构为价值取向,通过优化配置校内外优质师资力量,实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产教协同育人的目标。

    “双师结构”建设理念更强调师资队伍整体结构的优化。充分用好校内外两种教师资源,根据专业教学任务的需要,对师资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形成一支既有校内专职、又有企业界兼职的各具专长、各得其所、优势互补的混编师资队伍,从而有效提升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2.“双师结构”建设理念的依据

    高职教育是与产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为各行各业的企业输送数以万计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所需的各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界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同时,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又为职业教育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必然引起高职教育的专业、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因而,产业界最了解本行业领域的技术前沿、内在运作规律、人才需求的优势。

    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充分利用他们在设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和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培训等多方面的作用。而企业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借力高职院校在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产教融合、互生共荣的规律,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具备一支“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

    3.“双师结构”建设理念的背景

    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从外延扩张的规模发展阶段,迈进到内涵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但由于高职教育受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还存在着一定距離,学用脱节问题仍然存在。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对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需求,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双师结构”建设理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这种理念强调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实现高职院校与产业界合作共赢、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目标。“双师结构”建设理念进一步深化了对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于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良性互动的认识,必将在提高我国高职教育质量、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小结

    从“双师型”到“双师素质”再到“双师结构”,师资建设理念的演变,反映了高职教育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对师资素质和能力的不同要求。可以看出,在建设理念演变的价值取向上,总体呈现出“从富于理想到实事求是,从自我封闭向开放合作,从注重个全面体素质能力到师资整体结构优化”转变的显著特征,逐步深化了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律的认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理念的每一次转变,都必然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和高职教育教学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00:25